首页 百科知识 大数据生态环境催生思维变革

大数据生态环境催生思维变革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 郭毅可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们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现在是英国比较大的数据科学研究所,我们跟中国的合作比较多,华为、中国建设银行在我们那里都设有实验室。做一个结论,大数据不是一场技术革命,很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 郭毅可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下午好!

我来自英国,我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也是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我们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现在是英国比较大的数据科学研究所,我们跟中国的合作比较多,华为、中国建设银行在我们那里都设有实验室。去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的时候,我们研究所是他访问的一个参观点,我也有幸向习主席汇报我们对大数据的研究工作。

首先,讲一讲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我个人认为,大数据、云计算和无线网构造了一个对整个人类的服务环境,也就是计算服务或者信息服务的环境。云计算提供服务可用性,可以随时提供服务,因为计算的资源在云端。无线网提供了随地服务的可能,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服务。大数据提供了服务的随意性,它的多样性,能够形成各种各样信息服务。

其次,讲一讲大数据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大数据的发展方向是拟人智能,这里我没有用人工智能,因为20世纪60年代提不出“人工智能”这样的概念,同时“人工智能”英文是贬义的,所以我今天说的是“拟人智能”。现在已经被世界不断地证明,也许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计算机逼近人所具有的智力能力。美国的未来学家,也是谷歌的未来总设计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人类文明2045年将受到机器的挑战,机器的智能等同于人的智能。也许今天机器的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人类的婴儿,但不久后就会相当于老鼠,很快就会相当于人(成人)。纯粹从计算机处理能力来讲,加上现在的大数据和计算机协同处理技术,这个时间会来的更早。

前不久,英国有一个非常大的新闻,谷歌在伦敦买了一个45人的小公司,这个小公司开发阿尔法狗战胜了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上个礼拜英国又有一个爆炸性新闻,用机器做大夫。我认为未来大数据生态环境是在普适通信下,人和机器的完全交融,和物联网的概念相同,但是物联网的概念更为广阔。我们人类的发展曲线一段一段地过去,到了今天已经是第五阶段,技术与人类智能完全的结合,我觉得这才是今天大数据要有的生态环境。

下面讲大数据生态环境催生思维变革。过去我们讲科学叫大科学,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科学体系、很大的科学组织,今天所有事情都变小了。

第一个变革是“从大到小”。我们输入的产品、服务,所有的工业输出都是个性化的,从工业4.0或者讲中国制造2025到个性化医疗,它的特点都是使得服务更贴切于每个个体,包括产品,也从制造面向集群产品的服务到面向某个个体的个性化服务。

第二个变革是“从聚到散”,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我们可以从滴滴打车、优步到今天的区块链,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对此做过深度的研究,区块链很有可能取代银行、征信机构和将来的整个金融体系。当人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来征信的时候,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去中心化。

第三个变革是“从有到无”。这句话指的是虚拟化,云计算就是虚拟的计算资源,也包括今天的VR虚拟现实技术。

第四个变革是“从死到活”。过去的机器是死机,都需要人来操作,今天从无人驾驶到Watson,机器越来越跟人一样。

第五个变革是“从英雄到众生”。社会化活动,共同创造,比如说共享软件,并不是说我写的软件大家共享,而是大家一起来构造软件系统。社会化互动医疗环境,也是社会化的创造过程。

下面举一个例子,去中心化的医院,是我们在英国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题目。再看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服务成本、收益是两条曲线,一条红线是服务的传送需要的成本,比方说过去在马车时代,我们送货物要花很大的精力,但是今天送东西就很方便,由于互联网成本大大减少了。还有服务质量的提高,随着科学程度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服务质量就是这样,要改变服务的生态,这时候导致刚才我说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新思维变革。

一个很重要的变革是原来顶层设计的组织化、工业化结构很难满足α、β增高,导致今天去中心化服务结构没有个性化。我们服务的提供个体跟用户个体直接联络上,这个时候互相联络的工具就是移动网,它所用到的所有的服务所需要的搜索、判断、推荐都是大数据,这样可以使得用户、个体和提供者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直接的联系,这就是去中心化服务非常重要的一个例子。

去中心化是很多现代服务的开始,最普遍的服务是打车,出租车公司的消亡。现在更多是医疗,医疗也在消亡。世界也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代没有工具,所有的服务都是点对点,原来是郎中,后来通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变成了医院,现在又变成大夫的私人化。教育,原来是私塾后来到了学校。媒体口耳相传,变成大众媒体,今天又出现了自媒体。我想,未来所谓大数据的生态将会形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构,就是说位置的定义很重要,线上线下更容易结合,由于这样的去中心结构,使得刚才所说的服务的成本和服务的α、β比不断地提高。

下面拿医院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感觉未来的医院会是另外的形态即医疗社交,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所有得了相同疾病的人形成一个社交网络,在这个社交网上他们可以互相交流信息,比如什么样的医生比较好,得病应该怎么治,还可以对医院、医疗服务做评价,对病人提供个体所需,这也是今天广泛应用的医疗大数据形式。这种形式导致医疗服务、医疗α的提高,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微理疗,微信医疗平台和手机上的医疗平台,因为病例的电子化,每个人的病例是一张卡,病人有自己的病例,看哪一个大夫都可以,有健康传感器,不需要去医院就可以和医生直接网上进行交互,降低了β。然后形成去中心化医疗体系,医生不需要医院,医生可以租用医院,医院变成服务,因为医院有病房和医疗仪器,医生不用隶属于医院。医院会云化,所谓医疗云不是数据放在集中的地方,而是医院本身作为服务商、消耗者。

变成真正的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去中心化的医疗服务,病房做一个,核磁共振中心做一个,形成一个医院生态服务体系,医院的本身O2O化,病人跟大夫直接交互,形成非常有意思的去中心化的医疗生态环境体系,完全由移动通讯、大数据构成。

做一个结论,大数据不是一场技术革命,很多人跟我讲大数据就是新的潮流,前几年云计算,今年大数据,我说大数据不是技术革命,而是催生人类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大数据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从商业模型到商业形态的革命,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社会,有很多机会和风险。有风险但我们也不用太恐惧,不用太在意刚才说的很多安全性的问题,就像有了车以后车会撞人,那我们就不要车了吗?我觉得机会和风险同在,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历程,不需恐惧,应该感到欣喜。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