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进程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进程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开放是伴随社会革命和新科技引入而展开的,这次开放带来了洋务运动,催生了铁路、公路和航空新技术,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带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主导权,阻碍了手工业进步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对外交往新门。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开放实践。

中国近代开放是伴随社会革命和新科技引入而展开的,这次开放带来了洋务运动,催生了铁路、公路和航空新技术,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带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3.2.1 沿陆路通商催生产业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在这期间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国力开始衰败,出现闭关锁国政策,出现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出现公路、铁路、航空等新型交通工具,形成新的交往形势。

图3-2-1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

回顾历史,近代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是:以陆路为道,以车船为运输工具,以通商为手段,以货物贸易为方式,孕育生成工业产业革命,带动形成沿路经济带。

3.2.2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贻误国运

清朝前期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主导权,阻碍了手工业进步和发展。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1]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1662年),曾经开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苏云台山(今连云港)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下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对外贸易。“广东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代为收购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令,便利一切外商交涉事宜。

当时的年代,正是手工业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创新变革活跃时期,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中国经济社会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吃穿都能自己生产,英国向中国出口呢绒、布匹等产品滞销,而中国向英国出口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热销,国际贸易关系出超,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外商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英国东印度公司用走私方法,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其他国家跟着效仿,结果到了道光初年,中国对外贸易反而变成了入超,白银大量外流。据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前40年当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有40多万箱,掠走银元3亿—4亿。开始萌发禁烟运动,酿就了鸦片战争基础。此后,中国社会风起云涌,内忧外患,动荡渐变,波澜壮阔,开始了100多年的屈辱历程,100多年的抗争历程,100多年的寻觅历程,100多年的浴血奋斗历程。

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统一战线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启了国家新时代。

3.2.3 洋务运动开启对外交往新门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实施开放的具体行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兴起了“洋务运动”。为了挽救清政府封建统治危机,统治阶级中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建近代企业。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军舰等军用品。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是在“洋务运动”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生产技术,一批产业工人在中国出现。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开放国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业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对外交往新门。

3.2.4 五四运动引入革命新思想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发展时期。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人才上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准备了条件。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开放实践。

西方思想在晚清时期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

“五四运动”虽然是学生爱国运动,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波及了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乃至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亦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五四运动”根本精神是什么,人们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科学,民主”。1949年后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也有观点认为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在今天看来“五四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国家开放行为,是在旧中国体制中引入西方革命思想的行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最终促成了中国革命党人的出现,促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放功不可没。

3.2.5 铁路和航空成为运输新载体

近代世界历史上出现了重大发明创造,出现了铁路和航空,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国也是最早引入铁路和航空的国家之一,由于铁路和航空的出现,开放局面发生重大变化,以内河水路为经济带的发展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陆路、铁路、航空经济带。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流通方式,改变了经济发展格局,也改变了开放格局。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现铁路

根据资料研究考证:最早有关铁路知识传入中国时间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she)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顽固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由英国在华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土地上修建的营业性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国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蒸汽机车而制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八国联军”攫取中国铁路权益,一万多千米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随后按照各自需要分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中国铁路混乱和落后局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铁路公司,把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形成掠夺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1912年到1916年各国夺得的路权共达13000多千米。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出现了列强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1948年),在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千米。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设有交通部,又先后成立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从1928年开始执政的南京国民党政府,虽然制订了大规模发展铁路计划,但是建成的不多。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

2.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了航空

根据资料研究考证:早在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冯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冯如一号”(中国人第一架自己制造并驾驶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飞行了800多米,开创了中国航空历史第一页。

1910年8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中国进入了具有航空的时代。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之后,南方革命政府、北京政府和其他地方势力都积极主张发展航空,在北京、广东、东北组建空军,把航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1913年9月,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航空事务处(中国第一个主管民航事务的正式管理机构)。1920年开通第一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192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京沪航线京津段试飞成功。1929年4月15日,国民政府特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航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1929年5月,政府成立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同年7月8日起,使用美国史汀生型单翼客机,开通沪蓉航线。1930年8月1日,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海成立。1931年2月1日,中国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1936年开通了首条国际航线——广州到河内航线。1939年,成立中苏航空公司,开辟重庆至莫斯科航线。“驼峰航线”是中国航空历史上的奇迹,抗战期间民航为中国和当时支持中国的国家之间建立空中通道,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支援中国的飞机有1000多架,空军志愿队有2000多人。由于受到战争影响,航线只能从印度的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的昆明、叙府(宜宾)、泸州、重庆等地。整条航线大部分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上空穿越,而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6000米,甚至还要更低,飞行十分艰险,在连绵不断的山谷中穿行,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峰,于是“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航空的出现开辟了空中运输通道,也开辟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方式。铁路和航空的出现,人们活动范围更大,承载信息更多,纵深领域更广,慢慢改变了中国区域开放格局和对外开放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