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

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新产业组织,处理好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就不可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着手。其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是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要条件。

(一)创新产业组织,处理好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

没有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就不可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着手。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行业集中度低,行政性垄断和过度竞争并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等现实状况,要实现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根据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进入、退出壁垒,引导产业组织合理化。对那些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为国家提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工具的行业,如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等,要严格控制企业的进入。对要求进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符合国家各项要求的才准予进入,审批权由国家直接控制。对那些规模经济显著,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质和社会公益性质的产业实行进入管制,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自来水工业、煤炭工业等。提高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可以避免因企业的过度进入而导致过度、低效率的竞争。对占大部分的竞争性行业,如食品工业、印刷工业等,则要大力降低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这样,有助于形成有序、有效的市场秩序。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融资能力的限制和创新风险的存在,普遍缺乏科技创新投资的热情,在相关制度安排尚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将会出现“创新投资不足”的现象。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研究与开发,以及私人部门的创新投资。另外,增加教育投资,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再次,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以产权改革为切入点,重塑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微观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统一、完善、有序的全国性市场体系,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维护竞争秩序。完善企业并购机制,为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的并购创造条件,在一段时期内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并购行为。

(二)优化外贸结构,推动本国产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往高端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愈加凸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顺应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推动本国产业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位置由低端向高端转移,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现代贸易理论分析揭示,随着国际分工逐步由资源制约型向科技优势导向型转换,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与要素禀赋密切相关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且还取决于由科技进步、规模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动态比较优势。为了改变我国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的低效益贸易格局,必须再造动态竞争优势。其次,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制定系统完整的技术引进政策,并将其纳入统一的产业政策之中。技术设备的引进政策与主导产业的培育相协调,与出口产品的升级方向相协调,与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相协调,构建以出养进、以进带出的进出口良性互动机制。再次,调整贸易结构,积极合理地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循环。要积极扩大进口,开放市场,充分利用进口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有选择的进口扩张——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三)改进外资产业投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能够影响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现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投向第二产业,投向第三产业的份额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但比重仍较低;第二,虽然外资集中投向二、三产业,但是主要集中在投资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上,而投向资金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也多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环节;第三,在区域的分布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偏向产业基础发展较好、投资环境更优的东部沿海地区投资。这种状况会影响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引导规范外商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外商投资引导到重要发展的产业中。根据我国不同地区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上的禀赋差异,吸引不同类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将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发展。因此,要通过利用外资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就应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有重点地采用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外商投资,优化外资产业投向。其次,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外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符合,加强法律与法规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我国利用外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快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加速构建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为国外企业的进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在税收、服务、监管等方面与国内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公平竞争。一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对外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二是调整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使其逐步与内资企业待遇接近,即调整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最终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四)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培育并强化战略性产业

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国家的发展战略通常体现在产业政策上。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是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要条件。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立足点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创造并维护适度竞争的有活力的市场,目的是培育新的产业或强化战略性产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应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引导性,提高针对性,加强预见性,注意协调性,增强权威性,并与其他调控手段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性。产业政策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宏观经济层面导向性、指导性规范,而不是微观经济层面上的强制性、指令性干预。因此,产业政策必须密切跟踪、分析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准确、适度的超前引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信息服务,优化社会投资结构和方向,提高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承受能力,调整经济运行态势。

其次,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发展布局和结构。发达地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时,重点应放在发展适应经济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要求的产业上,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应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积极稳妥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或特色产业。

再次,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方向需要重点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转化。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重点,尤其是制造业内部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境薄弱的客观现状,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方向就应向支持突破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的并重转化,诱导国内加工制造业突破研发、设计、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并将其技术优势、营销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体系中,引导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最后,产业政策需要注意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只有加强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产业政策才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政策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以后相关部门仍需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土地、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质量监督、标准等政策的协调配合。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价格、土地、环保等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加强其他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更充分地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

(五)依靠科技进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增长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政府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一个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于一体,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研发力度,力争率先在优势项目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加大对产业共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尽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积极鼓励引进有效技术,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有效技术,可以发挥知识的外部效应,既节约一大部分研发经费,又避免许多重复劳动、节省研发时间。

其次,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国家应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现状,作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合理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从战略的高度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从而避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生产的趋同化,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的结构。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大力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现代通信、网络集成、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等关键技术,着力开发和发展关联度高、能起骨干核心作用的整机产品、系统集成产品、网络终端产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增强高新技术对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再次,扩大对外技术交流和发展对外技术合作,鼓励外商以专利等无形产品投资形式同我国企业合作办厂等。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国际范围内,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追赶成功的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更应该通过教育充分发挥知识的外溢性,把先进的知识迅速传播出去,为经济追赶提供更多的智力储备。

最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高新技术人才包括科学技术制造、服务、开发、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应在留住和吸引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应加大吸引国外的尖端人才,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出国人员回国效力,为归国学者和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

参考书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肖兴志:《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王岳平:《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

4.陈喜强:《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协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

5.李兰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思考题:

1.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面临的调整是什么?

2.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素是什么?

3.什么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在新常态下,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和策略。

【注释】

[1]数据来源:http:/www.worldbank.or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