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体主义的成功案例

集体主义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谈起集体主义的成功不能不说说江苏的华西村和河南的刘庄、南街村。这三个村庄的发展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集体主义。他们对集体的益处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此外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胜枚举,大连的7个“亿元村”无一不是靠集体主义走上富裕之路的。刘庄的书记史来贺是几十年来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大旗。有人惊呼,原来社会主义真是干出来的。

谈起集体主义的成功不能不说说江苏的华西村和河南的刘庄、南街村

这三个村庄的发展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集体主义。他们对集体的益处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像刘庄、华西村他们在实行责任制的时候由带头人和群众共同决定继续实行大集体,而南街村则是在分地到户后又重新走上大集体道路的。此外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胜枚举,大连的7个“亿元村”无一不是靠集体主义走上富裕之路的。

华西村在发展经济的探索中体会到,共同富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在体制机制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华西村所搞的绝不是一大二公的传统集体经济,而是既保留集体经济精华,又吸收现代股份制经济优势的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使农民致富,华西村党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理念,致富群众,造福百姓,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村民。

华西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0多亿。它本村只有1 600多人,现在已兼并17个村达到3万多人。原来的华西本村每户人家都有别墅,面积在400~600平方米之间。每户人家都有1~5辆汽车。每户人家存款最少的100万元以上,多的可以上千万。此外,村民教育、医疗等都由村里支出,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刘庄的书记史来贺是几十年来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大旗。史来贺知道,集体经济一旦变成了集体贫困,集体组织也就丧失了社会基础,而贫贱农家百事哀,就数盖房最苦,于是,他决定动员集体的力量,首先使全村人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使大家感受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从1976年开始,在一不向国家伸手、二没有外部支援、三不向群众摊派的条件下,刘庄开始“白天干棉粮,夜间盖楼房”。全村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烧火做饭的老人,男女老少一齐上,自己拉料、烧砖,自己加工门窗、檩条,一直干了6年,盖起了1 400多栋双层向阳住宅楼房,一时轰动四方。有人惊呼,原来社会主义真是干出来的。

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刘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固定资产10亿元,出口创汇3 478万美元,上缴国家税金5 546万元,人均3.4 万元。

近年来,在刘庄周边出现了许多集体经济特征的村庄,带头人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农民也将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尽管这些村庄各自之间略有不同——龙泉村十几个村办企业皆属集体所有,农耕土地承包到人;南辛庄实行村民入股;小冀镇京华园则是高度集体化的按劳分配——但最终目标都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南街村的集体主义更为典型。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800多户,3 000口人,1 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1991年率先成为河南省“亿元村”,到2005年,据说固定资产总额在28亿元左右,外来职工近万人。在它发展最快的十年间,南街村工业产值增长1 000倍,利税增长900倍。

在南街村,王洪彬强调“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倡导“破私立公、大公无私和公而忘私”的精神风格,并以此来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职工,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为社区集体做奉献。南街村实行了一种“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村民每人每月只发少量的工资,包括王洪彬最高不超过250元人民币,称为“发扬二百五精神”,然后定量发给村民吃穿用几乎所有生活用品,这部分与工资的比例大约是3∶7。这种供给制始于1986年。从1986年至今,由最初的水电免费发展到面粉、鸡蛋、啤酒、食用油、肉、豆浆、鲜鱼、燃气、子女入托上学、医疗、住房等20多项公共福利全部免费。每年对村民这方面的供给开销,大约在2 000多万元,每人年供给品折合金额近7 000元。

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这样的例子。为什么只有它们才能在全国甚至海内外名声遐迩呢?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是集体主义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