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绩效分析
培训是一种软性服务,其成果无法以直观可见的方式展露出来,使得人们对培训效果总是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把培训绩效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是一个很值得探究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章基于全面培训绩效管理(TTPM——total training performancemanagement),从培训效果和培训满意度两个方面,针对参加培训的合作社经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方式来研究合作社经管人员培训绩效。
1.培训效果
经过数据整理,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如表7-4所示)显示:培训效果可以归纳为提高合作社认识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四个方面,效果最显著的是提高合作社经管人员对合作社的认识,并依次命名为第一、二、三、四效果。
表7-4 培训效果的因子分析结果(因子载荷矩阵)
续表
注:1、2、3、4代表公共因子,因前4个公共因子对样本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足够解释,所以选取前4个公共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1、2、3、4栏中的值代表权重。
(1)第一效果:培训能很好地提高经管人员对合作社的认识能力。如表7-5所示,提高合作社认识能力具体表现在提高对农业政策法规、合作社的认识、转变管理观念、创业理念和提高信息分析能力五个方面。在参加培训的合作社经管人员中,认为培训能较好地提高合作社认识能力的比例接近95%,而认为效果不太好的仅为5%。可见,针对合作社经管人员的培训在提高合作社认识方面效果很明显,有助于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综合素质不高、合作意识不强[2]的问题,加强对合作社本质内涵的认识,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增强合作社持续发展动力的基石与源泉。
表7-5 培训对合作社认识能力的影响
(2)第二效果:培训可以较好地增强合作社经管人员的决策能力。如表7-6所示,增强合作社经管人员的决策能力体现在提高决策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收入水平三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约90%的经管人员认为参加培训能较好的增强对合作社业务发展的决策能力,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而认为不能较好提高决策能力的比例上升到10%左右。其中,收入能否增加是合作社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显然,培训对提高收入水平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如何帮助合作社增强创收能力是以后培训的重中之重。
表7-6 培训对决策能力的影响
(3)第三效果:培训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经管人员的管理能力。如表7-7所示,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改善管理水平、增加生产经营管理知识、转变营销观念、采纳新产品和新技术、增加财务管理知识五个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接近85%左右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能较好地提高管理能力,认为效果不显著的达到15%左右。合作社经管人员培训,理应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合作社发展、增强合作社实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只有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使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起到促进作用。
表7-7 培训对管理能力的影响
(4)第四效果:培训有助于增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如表7-8所示,增强生产经营能力具体包括有助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掌握农业实用技术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合作社经管人员培训对于生产经营能力效果相对较差,其中,回答有较好效果的占80%左右,而回答效果不明显的比例占20%左右。可见,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对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培训未能很好地满足合作社的需求。生产经营是合作社的核心业务,如何帮助合作社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是合作社培训的重点。
表7-8 培训对生产经营能力的影响
2.培训满意度
关于合作社培训的满意度,通过对参训的合作社经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如表7-9所示),总体上满意度(包括很满意和满意两项指标)较高,均在70%以上,而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均在10%以下。但是也可以看出,经管人员对培训老师、工作人员、教学设施及生活条件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于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不满相对较多一些,这说明:在目前的培训中,还存在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参训经管人员的需要。
表7-9 满意度调查
(二)影响培训绩效的因素分析
本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如图7-1所示),合作社经管人员不能接受培训内容的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太短(69%)、培训内容不符合需要(17%)和培训内容过于高深、不切实际(14%),进而大大影响了合作社培训的绩效。
图7-1 培训绩效的影响因素
显然,影响合作社培训绩效的因素不止以上三项,还包括培训方式、培训环境以及培训的愿望与需求等因素,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
(三)合作社经管人员对培训的希望与偏好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第一,关于培训时间,合作社经管人员倾向于3—5天(63%),其次是6—7天(27%);第二,关于培训次数,人们倾向于半年一次(46%),其次是一季一次(24%),再次是一年一次(17%),可见,人们并不希望过于频繁的培训活动,因为这将影响他们在合作社的日常活动安排;第三,关于培训方式,进村面对面(43%)是合作社最喜爱的培训方式,其次是现场演示(21%),而异地面对面讲授只得到12%的认可;第四,关于培训内容,人们最希望的是种养技术培训(51%),其次是农产品加工、储藏和流通培训(19%),然后依次是管理(12%)、营销(10%)、财务(8%)培训;第五,关于培训课程安排,农业生产管理(27%)、合作社管理(22%)和市场营销(18%)占前三位,其余依次是财务管理(11%)、农业政策法规(9%)、人力资源管理(7%)、创业管理(6%);第六,关于培训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最受喜爱,其余依次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农业龙头企业(18%)和学校等研究机构(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