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我国保险公司实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建议

对我国保险公司实行整合风险管理的建议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我国保险公司数据积累较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经济资本计量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保险公司无法建立准确的损失分布模型。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方面,针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分别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体系。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收益。

一、尽快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保险公司数据积累较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经济资本计量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保险公司无法建立准确的损失分布模型。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经济资本管理的决策科学性。我国保险公司建立经济资本体系,必须重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有效的风险信息流动渠道。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开发应该遵循前瞻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因此需要持续增加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并促使信息系统能够准确覆盖保险公司所有的业务活动,充分满足保险公司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恰当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通畅的交流渠道,确保风险信息能够充分和自由的流动。

(2)明确风险报告制度。确定风险报告的频率、深度和职责范围,根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承保风险等风险的自身特点,建立差异化的风险信息传递制度。坚持纵向信息传递和横向信息交流相结合的信息传递路径,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实现企业内部风险信息共享,使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的风险政策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

(3)建立对外信息披露机制。制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频率及职责等进行规范,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建立系统化、透明度高、及时性强的信息披露机制。

二、加强对整合风险测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

整合风险测度技术是整合风险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和作出科学决策的基础,整合风险测度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合风险测度技术是整合风险管理的灵魂。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商业化的风险测度工具,如J.P.摩根公司开发的可用于测度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RiskMetrics模型和KMV公司开发的可用于测度信用风险的KMV模型等。这些模型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的日常风险管理活动中,我国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引进这些模型,并加以改进使之符合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实践。无论是RiskMetrics模型还是KMV模型均是以在险价值VaR为核心构建的,但是根据Artzner(1999a,1999b)的研究成果,VaR并不是最优的风险测度指标,并且建议使用尾部在险价值TVaR代替VaR。另外,近些年来,Copula方法和共单调方法等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运用Copula方法和共单调方法测度集成风险的技术已经成熟,我国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机遇,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力争在新系统开发中融入理论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在国外先进的保险公司的风险文化培育中,虽然其对风险文化的描述方式不一,但都把风险文化意识培育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们先进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经验,很值得借鉴。瑞士信贷银行在其风险文化培育上指出:起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可靠的风险文化,另一个就是先进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手段。

风险收益均衡下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与以往的风险管理模式不同,其要求是从管理层到每个基层员工从风险收益的视角来对保险公司财务、资本和绩效进行考察。从简单的资产-负债匹配向风险下收益的风险管理的深度认识转变,从而落脚于风险文化的培育,这就要求保险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首先,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进步在于将资本效率和风险与报酬相联系,培养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态,结合保险公司长期目标下的最大化问题来对保险公司企业价值进行考查,保证保险公司稳定发展,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风险收益均衡下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重点是从风险文化的角度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从董事会传递给每一个员工,通过各种途径和制度化的约束,从员工风险理念做起。结合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把风险收益均衡的观念渗透到保险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通过风险与报酬关系的关联,将风险意识转化为保险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在保险公司文化角度或层面去塑造产品品质和形象,从而识别防范其相关风险,形成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有力屏障。

其次,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文化。保险公司风险文化制度建设要紧密围绕风险收益均衡机制,构建具有保险公司特色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让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促进风险管理制度架构建设,并借助制度的运转来促进和发展风险管理文化,保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层面和各项制度的使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地划分规划层面,规范其执行效力高低次序。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方面,针对保险公司经营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分别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在制度效果的反馈方面,完善信息收集和传导反馈机制,针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

再次,提升风险管理精神文化。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含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从金融学的发展来看,许多伟大的理论也是围绕风险和收益为核心展开的。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收益。通过对风险分散来进行融资和投资,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与收益匹配是必然的。在保险市场还没有完全规范的今天,机遇与风险是相并存在的,随着保险监管的完善,风险管理精神文化必然成为保险公司所重视的内容之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涉及到精神层面的风险文化的培育,保险公司必须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赋予风险管理以明确的价值取向。

最后,风险管理文化培育的多元化与长期性。风险文化的培育要从单一的以业务风险意识的加强转化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风险文化,保险公司风险的有效覆盖,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风险管理队伍,以风险管理部门为点,以各项业务为面,树立起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意识,让风险管理贯穿于保险公司经营全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深化的工作。从多元化到长期动态的风险文化培育是保险公司风险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多途径拓展风险缓释渠道

风险缓释同样是整合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保险公司必须通过风险缓释渠道将保险公司不愿意承担的风险进行消除或者转移。应该看到,风险缓释渠道的拓展有时并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的问题,还牵涉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问题。对于市场风险的缓释,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投资,但是限于《保险法》等相关规定的制约,我国保险公司可以投资的品种仍然相对较少。而对于承保风险的风险缓释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再保险、有限风险再保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等方法。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最常使用的风险缓释方法是传统再保险,有限风险再保险目前正处于破冰的阶段,而巨灾风险证券化这种新发展起来的非传统风险转移方法则还是极其陌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和监管不够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巨灾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还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相关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的研究还不够。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对各种风险缓释工具的研究和学习,同时监管机构应该从监管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确保保险公司最大限度地拓展风险缓释的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