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划支出函数中y表示均衡产出

计划支出函数中y表示均衡产出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与意愿中的产出存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关系。所谓均衡产出,是指与经济社会意愿的产出相等的产出,是凯恩斯短期均衡经济分析的一个假定。因此,根据均衡产出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经济均衡的条件是:y=PE上式和(3.2)式的y=c+i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因为PE表示计划的总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PE=c+i。以上说明,非意愿存货投资也是经济均衡的一种调节机制。

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与意愿中的产出存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关系。所谓均衡产出,是指与经济社会意愿的产出相等的产出,是凯恩斯短期均衡经济分析的一个假定。经济社会意愿中的产出是指全体居民家庭、厂商、政府意愿花在产品与劳务中的总金额,等价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与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分析是一种事后分析不同,本章中的均衡分析是一种事前分析。总需求表达的是事前意愿,总支出表达的是事后事实。总需求通过计划的总支出(planned expenditure,简写PE)体现出来,用PE代表计划的总支出,用AE代表实际的总支出,均衡产出下有y=PE。在前面的两部门经济假定中,经济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总支出就是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之和。按照微观经济学中的定义,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当实际的总产出(actual expenditure,简写AE)等于计划的总支出,即AE=PE时,厂商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经济中也没有结构矛盾。若实际的总产出超过计划的总支出,即AE>PE时,厂商的非意愿存货(unwanted inventory,简写IU)投资就会出现,因此就会减少生产;若实际的总产出低于计划的总支出,即AE<PE时,厂商的意愿存货就会减少,厂商就会增加生产来补充库存。总之,厂商根据市场意愿的需求情况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由于我们假定经济中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因此,计划的总支出就只有计划的消费支出(c)和计划的投资支出(i)构成。并有

根据均衡产出的定义,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AE=PE

由式(3.1),有

式(3.2)中,用y代表经济社会实际的产出,c代表居民意愿消费的支出,i代表厂商意愿投资的支出,而不是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式(3.2)是一个静态公式,它在“短期产出决定于有效需求”这一大前提下,表示有效需求取决于意愿中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产出应对意愿中的支出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凯恩斯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定律的内容。因为经济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与居民和厂商的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支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表示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实际的产出等于居民和厂商意愿的消费和投资支出,y=c+i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为了以示区别,从本章起,对于剔除了价格变化的诸经济变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假定企业部门由于错误判断形势而生产了120亿元产品,但市场意愿的只是100亿元的产品,于是就有20亿元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称非计划存货投资。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但不是企业意愿或计划投资的部分。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意愿的总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意愿的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实际产出正好相等。当经济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支出一般不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支出必然等于零。

在两部门经济中,只有在经济社会的收入水平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厂商意愿的支出规模时,均衡产出或收入才可能形成。假定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部门生产了100亿元产品,而居民和厂商意愿的支出也是100亿元,则此100亿元的生产就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收入。这说明,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就必须使该实际收入水平引发一个相等的计划支出量,只有这样经济运行才不会发生波动,也才能使这一收入水平继续被维持下去。因此,根据均衡产出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y=PE

上式和(3.2)式的y=c+i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因为PE表示计划的总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PE=c+i。这个关系可用图3-2(a)表示。在图中,纵轴表示计划的总支出PE,横轴表示实际的总产出y,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y=PE。例如,A点表示实际的总产出和计划的总支出各为100亿元。

图3-2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

如果y≠PE,会出现什么情况?可用图3-2(b)说明,该图又被称为凯恩斯交叉模型。在(b)图中,c为居民消费支出;i=PE-c,为私人投资支出;ye是PE=y时稳定性均衡产出。①假定计划的总支出为100亿元,则实际总产出为100亿元时就是均衡产出,B为均衡点。同B点相对应的支出和收入都为100亿元,说明生产数额正好等于计划的总支出(消费加投资)的数额。若实际的产出大于100亿元,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由于价格具有刚性,价格机制此时不起作用,厂商就要启动产量机制调节供求——要削减生产,并因此减少雇工,减少实际存货,最终减少GDP而实现均衡产出。反之,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厂商会扩大生产,并因此增加雇工,增加实际存货,这时就产生了为增加存货而进行的投资,即“引致投资”,最终增加GDP而实现均衡产出。由于价格机制不能起作用,因此,经济总要趋于100亿元产出水平。以上说明,非意愿存货投资也是经济均衡的一种调节机制。②假定计划的总支出增加,均衡产出也一定增加。相关的均衡变化读者可以自己推出,此处从略。

从(3.2)式中还可以得出,在假设条件不变时,经济社会增加消费支出或者增加投资支出,就能引起总需求增加、导致总产出增加从而使社会总财富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