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界一般认为,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三部分内容。这促使商业银行迫切要求政府放松管制,在各金融机构间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以扭转自己在资金来源竞争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

理论界一般认为,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三部分内容。

一、金融业务的创新

按照金融业务的内容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金融业务的创新分为负债业务的创新、资产业务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创新。

(一)负债业务的创新

负债业务的创新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整个金融体系中资金来源方面的激烈竞争所引发的“脱媒”(Disintermediation)危机而展开的,主要表现为大量新型负债工具的出现。这些新型负债工具的出现既让银行规避了来自政府的管制,又为其获取更多的负债资金开辟了道路。

(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Interest-Bearing 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s,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的一个明显表现,它的产生既满足了存款人对流动性和高收益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了商业银行稳定负债资金的需要。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NOW)。20世纪80年代以前,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储蓄银行是不允许客户就储蓄存款开立支票来办理转账支付业务的。为了规避这一法律限制,吸引更多的存款客户,马萨诸塞州互助储蓄银行在1972年6月创办了一种新型账户,即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随着后来《1980年银行法》(即《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的颁布,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可经营这种存款账户。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是一种多功能的付息储蓄账户。借助于存款账户,存款人既可利用可自由转让流通的支付命令代替传统的支票来完成提款或完成对第三者的转账支付,同时又可得到由商业银行就其存款余额所支付的储蓄利息。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多功能性,使其具有了活期存款账户和储蓄存款账户的双重优点,深受客户的欢迎。

对于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美国金融管理当局曾规定了利率最高限与最低存款额度,但随着1986年3月后《第Q项条例》的废止,这些方面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并且使近似于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合法化了。

(3)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Super NOW Account),也称为“优息支票账户”,是经美国存款机构管制委员会于1983年1月正式批准开办的,从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演化而来的一种存款账户。其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存户仅限于个人和非营利机构,一般来说,工商企业不得开立这种账户;②存款金额的起点为2 500美元,如果存款余额低于2 500美元,则改按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利率支付利息,无最高利率的限制;③存款客户一般应在提款前的若干天通知银行;④存款客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开出支付命令;⑤利率一般高于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利率。

(4)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utomatic Transfer Service,ATS),是在电话转账服务(Telephone Transfer Service,TT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似于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一种新型结算账户。

电话转账服务(TTS)于1975年4月经联邦储备体系批准,由其会员银行开办,是指存款客户可以在银行同时开立两个存款账户:无息的活期存款账户和有息的储蓄账户,存款余额通常是保留在储蓄账户中以取得利息,而活期存款账户上始终保持一美元的存款余额,当存款客户需要开立支票进行支付时,可通过电话通知开户银行,银行会将其所需要的款项从储蓄账户转到支票账户开立支票办理转账,完成对第三者的支付。

1978年11月,电话转账服务被美国商业银行和互助储蓄银行正式发展为自动转账服务,存款客户同样是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两个账户,同电话转账服务所不同的是,客户享受商业银行的自动转账服务,无须电话通知银行就可开出支票,银行收到存款客户开出的要求付款的支票时,银行便会立即将相应的款项从储蓄账户转到活期存款账户上,自动转账。

存款客户开设自动转账账户,享受自动转账服务,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而商业银行则必须交纳存款准备金,但准备率不同于储蓄存款。

(5)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MMDAs)是于1982年12月经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Deposit Institution Deregulation Committee,DIDC)批准,由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与贷款协会等金融机构经营的,具有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功能,近似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一种存款账户。

由于20世纪70年代物价持续上升所引起的金融市场利率提高以及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硬性利率管制,诱发大批的商业银行存款客户提取存款转向证券投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投资银行率先设立了一种合作性质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MMMFs)。该基金通过个人买入股权的方式吸收他们手中的短期闲置资金,组成投资基金份额,然后将其投资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等流动性较强、收益稳定的货币市场工具。当客户想要提款时,在提前若干天(通常为7天)通知银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出售该基金股权的方法达到提款的目的,随时出售,随时取款,手续非常简便。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高回报率(1978—1983年,该基金的回报率大致在10%,而同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在5.25%~5.5%)及便利使许多银行客户将其存款转投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谋求更高的收益,进而引发了严重“脱媒”(Disintermediation)现象。这促使商业银行迫切要求政府放松管制,在各金融机构间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以扭转自己在资金来源竞争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终于在1982年12月,美国存款机构管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及储蓄与贷款协会开办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同时,对该存款账户作出了一些规定,主要包括:①无存户对象的限制:个人、非营利机构和工商企业都可以开户;②有存款限额限制:存款客户必须保证平均2 500美元的最低存款余额;③无存款最高利率的限制,但利率要按照货币市场的利率随时进行调整,每天按复利(Daily Compound)计息;④无准备金限制:和普通支票存款账户不同,商业银行吸收的这种存款可以免交准备金;⑤有使用账户的次数限制:客户利用该存款账户进行收付,每月不得超过6次,而使用支票进行付款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同时使用支票提款每月不得超过一定的张数。

(6)货币市场存款单(Money Market Certificates,MMC)。货币市场存款单是由美国商业银行以及储蓄机构从1978年6月开始开办的一种新型定期存单。其特点是:①期限短,通常是6个月;②存入额要求低,1978年刚开办时规定的最低存入额为10 000美元,1983年又将这一额度改为2 500美元;③按同期限的国库券利率为基准计息;④不可转让。

(7)协定账户(Negotiable Account,NA),是一种可以在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之间进行自动转账的账户。

一般做法是:首先,银行就活期存款账户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规定好一个最低存款余额,然后,根据银行与存款客户事先已达成的协议,存款客户可授权银行将其款项存放于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中的任何一个账户之中,当活期存款账户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中的存款余额超出规定的最低余额时,银行会将多余的款项自动转入该存款客户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上,以便于客户取得较高的利息收益;当活期存款账户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存款余额低于最低余额要求时,银行也会自动将该存款客户在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上的一定款项,转入活期存款账户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以补足最低余额。

(8)股金提款单账户(Share Draft Account,SDA),也称股金汇票账户,是1974年8月由美国联邦信用合作社为逃避利率管制而开办的一种新型账户。这种账户允许合作社社员利用其在合作社的存款作为股金开立股金账户。在需要支付时,可以开出股金汇票代替支票对第三者支付转账或开出提款单代替支票进行提现,而在未支付或提现时,属于储蓄存款账户,存款者可以取得利息收入。因此,该账户实际上是既可使用支票办理支付,也可取得利息收入的活期存款账户,即支付利息的支票账户。建立股金提款单账户,存户需要支付或提现时便随即开出提款单(支付命令书),代替支票提现或用作支付转账通知银行付款。由于这种账户方便灵活又有利息收入,很快各州的信用合作社纷纷效仿,开办了此项业务。

(9)现金管理账户(Currency Management Account,CMA)。随着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把存款账户与其他账户合并,为客户自动提供一系列交易支付等多样化服务的新型账户,在美国将这种账户称为现金管理账户。利用该账户,客户既可以使用信用卡,也可以开出支票办理结算,而且可以用账户中的有价证券作担保进行一定数量的融资。

具体而言就是,客户可在金融机构开立一个现金管理账户、一个用一定数额有价证券(通常为2万美元)作担保的“押金账户”(它作为客户以信用形式买卖证券的押金),同时还可开立一个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一份信用卡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与押金账户相联系的银行支票账户。其操作过程大致是:银行将客户押金账户的资金自动投资于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当客户开出支票纳税或支付时,银行会首先减少其在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中的尚未投资的现金余额,如果其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中的余额不足以用于支付,银行就会自动从客户的押金账户中提出一笔贷款用于支付。结果是客户不仅有一个可获利息的支票账户,而且还可凭此开出支票获取贷款。在每月月底,客户都会收到一份记载其全部交易或支付情况的清单。银行通过对客户贷款收取利息,通过代客户转账、投资收取手续费和管理费,以及收取现金管理账户的年费。

(10)远距离遥控服务(Remote Service Units,RSU),是1974年1月经过美国储蓄贷款协会认可创办的,通过银行的远距离遥控服务,客户可利用安装在街头和零售商店里的终端机提款或取款,并且还可以进行转账支付。

(11)报表储蓄存款(Statement Savings Deposits),是银行为了方便存款客户及时核对账目而开办的,定期为其提供报表清单服务的一种储蓄存款类型,其一般做法是:存款客户平时将储蓄存款的余额都存放在计算机中,按照规定,银行会在一定的时间(通常是一个月)为客户寄送存款清单资料,具体包括客户存取款的时间和次数、应得利息以及存款余额等内容。

(12)公开账户(Open Account,OA),也称为开放账户或开口账户,是银行为方便客户零存整取而推出的、供客户选择的一类存款计划。为了应对未来可预期的大额开支需要,客户可以在支付之前就拟定相应的存款计划,然后按照要求定期有规律地将固定的货币存入公开账户,一定时期之后,客户便可将其全部存款一次性提出用于支付账单等。

一般客户要开立公开账户,必须事先与银行签订协议,确定存款期限,存款到期前,客户通常是不能提款的,即使银行同意提前支取,客户也要至少提前14天通知银行以备银行准备款项,并且银行会因客户违约而扣罚利息。公开账户存款利率的高低,要视存款期限长短和存款金额大小而定。

(13)退休储蓄账户(Retirement Saving Account)。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状、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信任,加之退休储蓄账户中存款余额的非常高的稳定性特征对商业银行形成的吸引力,导致退休储蓄账户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成为银行非常重视的资金来源。同时,基于退休储蓄账户的固定利率,在市场利率上升时,这部分存款也确实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退休储蓄账户旨在为个人退休后退休金的支付而吸收个人存款。该账户的开办与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退休养老计划安排、税收制度及年龄结构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美国,养老计划分为公共养老计划和私人养老计划两部分。退休储蓄账户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养老计划开办的有关个人退休存款账户,主要包括401(K)退休账户、克欧计划退休账户以及个人退休账户等。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某些雇主都可以提供这种存款服务。

1)401(K)退休账户,是以美国国税法401(K)条款命名的延期付税的雇员退休储蓄账户,它通常是由雇主建立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扣除参加雇员的一定比例的收入存入延期付税的退休账户,而雇主为鼓励雇员参加,也会预付相当于雇员预付金额的全部或一部分,雇员在退休时或其后最多7年内即可得到100%的预付金,并且所有的预付金都是延期付税的。当然,雇员在退休前一般不能支取预付金,但如遇特殊情况而其他资产又已用完,也可以在退休前提前取款。

2)“克欧计划退休账户”(Keogh Plan Retirement Account)。在1962年,美国国会就曾经授权金融机构开办了专门为自我就业者(全职或半职从事个体经营而不从事公司业务的就业者)服务的、以参议员Eugene James Keogh的名字命名的“克欧计划退休账户”(也称为自我就业退休计划)。它要求自我就业者每年要将净收入的一定比例(规定的或可选择的)存入“克欧计划退休账户”,如有雇员还要为雇员存入相当的部分。有的退休账户允许自我就业者在退休前从账户中借款或取款(雇主又是雇员的除外),但必须在5年内归还贷款,并且要支付利息和税收。退休时可提取100%的预付金,具体取款办法有:从“克欧计划退休账户”中一次性提取(要纳税)、按年取款(要纳税)、转入个人退休存款账户并享受延期付税。

3)个人退休存款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IRA)。该账户是指每年预存个人收入(就业收入及非就业收入)的退休金账户。针对具体情况,年预付金可以享受全部或部分免税,但对于只有非就业收入而无就业收入的个人不准开立个人退休存款账户;对于已参加其他退休计划的个人及无工作的配偶均可享受预付金的免税待遇,而对于参加其他退休计划的个人及配偶是否享受减免税要视其年收入情况而定,但未免税的预付金及盈利享受延期付税;个人退休存款账户的存款者还可采取其他延期付税的投资形式或利用展期(Roll-over)规则将存款取出在60天内转存到另一个个人退休存款账户,获得提前支取而又不遭受罚金的便利。

(14)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是指商业银行等为筹集资金而卖出所持有的证券,在出售的同时同证券的买方签署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再将证券购回的一份协议。

在回购协议市场上,出售证券的一方通常是商业银行、政府和证券商等,而购买证券的一方主要是企业。

(二)资产业务的创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资产业务创新,除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新型贷款的出现之外,突出的表现就是资产证券化,它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中最重要和发展最迅速的一项资产业务创新。

资产证券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美国首先在1968年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抵押贷款债券,后来又在1983年针对投资者对金融工具不同的期限要求,设计发行了抵押保证债券,到1990年,在美国3万多亿美元尚未偿还的住宅抵押贷款中, 50%以上已经实现了证券化。现在,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遍及应收账款、版权专利费、信用卡、汽车贷款、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也大大刺激了资产证券化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1.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所谓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es,ABS)通常是指发起人将各种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分类整理为一系列资产组合,并将其出售给证券特别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然后再由该载体以购买的这些不良资产组合作担保发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和证券,经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者,收回资金的技术和过程。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银行资产项目下的贷款、应收账款等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市场证券的过程。

2.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可以降低信用较差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发行存款或债务凭证来筹集资金,成本通常会很高。与此相对,由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以不良资产组合为担保的证券的信誉等级较高,投资者愿意购买,这些金融机构便可以低成本地获得资金。

(2)可以使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3)能够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更具流动性。

(4)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提高资本充足率。

(5)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中间业务的创新

伴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加剧,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开始将盈利点由原来的资产负债业务转向中间业务,由此也带来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这些创新优化了银行的业务结构,提高了中间业务在银行盈利中的比重,增加了银行的盈利,增强了银行的竞争实力。例如,在德国商业银行1992年的总收入中,60%来自于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创新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等,但表外业务的创新是近二三十年来表现最突出、影响最大的中间业务创新。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记载并且不会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那些业务。从这个意义来说,表外业务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表外业务是在银行传统中间业务(结算、承兑、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再加上银行的狭义表外业务;狭义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那些在金融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业务,如互换、金融期权、金融期货票据发行便利等,目前人们通常提及的是狭义的银行表外业务。

传统的中间业务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出现便已经存在的,而狭义的银行表外业务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银行传统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延伸,是新型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不但可以给银行带来收益,而且可以逃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资本充足度的规定。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经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例如,1988年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五大银行集团的表外业务所涉及的资产已经达到其表内业务的2.82倍。但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为银行带来盈利的同时,同资产负债表内业务一样,也会面临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在测定银行风险时,不仅要评估银行的表内风险,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表外业务风险的估价。

综合来看,商业银行的狭义表外业务主要包括担保、承诺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三大部分。

1.担保

担保是指商业银行为某一交易活动中的第三者的现行债务承担付款义务,并且承担现行的风险。具体的担保业务主要包括:①为某交易活动中的第三者的现行债务提供资金支持;②在第三者无力履行债务义务时,商业银行承担偿还款项的义务。担保主要包括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贷款担保、履约担保、投标保证以及票据承兑等。

2.承诺

承诺通常可以分为可撤销的承诺和不可撤销的承诺两类。

可撤销的承诺是指银行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潜在借款者的信贷质量恶化,可以放弃履行原来允诺要履行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受惩罚的承诺。不可撤销的承诺是指银行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履行原来已经允诺了的义务的承诺。

具体的承诺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

3.金融工具的创新

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的金融工具创新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以及利率远期协议等。

(四)支付清算系统的创新

支付清算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通过开展支付清算业务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自身资金的周转,拓展了资产和负债业务。

传统的支付清算是借助于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联行往来、邮政汇兑等来实现的。支付清算系统的创新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①对原有支付和清算系统进行改良;②利用电子计算机转账系统来完成支付结算。

二、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市场的创新主要包括市场工具的创新和理论的创新两个方面。

(一)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

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一方面表现为在欧洲货币市场等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诸如多种货币贷款、平行贷款、背对背贷款以及浮动利率债券等新型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工具。

(二)金融市场理论的创新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发展,经济金融学家们对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建立了相应的定价模型。最著名的是197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莫顿(Merton R.C.)、迈伦·斯科尔斯(Scholes. M.)和菲歇尔·布莱克(Black. F.)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金融制度的创新

(一)非银行性质金融机构的大量产生和跨国银行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如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住宅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并且,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为了给跨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跨国银行也应运而生了。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同质化趋势

受金融自由化思想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解除管制使得各种金融机构之间在所从事的业务上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业务交叉现象非常明显,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呈现出同质和相似的特性。

(三)金融监管趋于审慎化和国际化

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冲破了传统金融管制的樊篱,面对金融自由化,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既做到令行禁止又保证激励相容的审慎性监管开始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传递,各国政府还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