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地区整体化工资源效率的手段

提高地区整体化工资源效率的手段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显示,“长三角”以占全国总量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占全国1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总量22%的GDP,贡献了占全国总量25%的财政收入[7]。流经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产业资源已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长三角各地区也意识到这种区域内行政划分制度上的差别会削弱长三角整体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

数据显示,“长三角”以占全国总量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占全国1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总量22%的GDP,贡献了占全国总量25%的财政收入[7]。“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前沿,无论是从全球产业转移机遇、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还是区域产业基础、水陆空交通区位优势,都具备了承接全球重化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同时也具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实力。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战略产业,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集聚式特征。伴随石化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全球石化行业出现了区域大规模集聚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产业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单体规模和区域规模同步集聚与增长。就单体规模集聚与增长而言,越是技术发达的化工企业,其单体规模越大,目前更是出现了超大型化的趋势。就区域性的规模集聚和增长而言,与装置大型化并存的是装置集中化。几套装置集中建在一个区域,形成石化产业规模化的“生产中心”。例如,美国休斯敦附近聚集了7座乙烯厂,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目前,单体装置规模和装置联合规模的大型化,已经是衡量地区化工产业现代化的一个公认的重要标志。

我国各地的化工区都积极应对国际化工产业的这一变化趋势,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化工产业带。2006年,我国省级以上涉及化工产业的开发区已有593家。其中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化工区,国家级的有85家,省级的多达507家。化工产业已经进入一个以园区为基本发展模式、以重点园区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提高产业集聚为突出特征的跨区域化工产业整合期。而园区则成为推动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布局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长三角各地区更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条件和良好的产业素质,纷纷通过加大地方投资、引进外来资金等方式建设化工区。从南京到上海的沿江地区,从上海到宁波的沿海地带,集中了多个全国最大型化工区。长三角的化工区已经成为辐射内地、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目前,杜邦、拜耳、巴斯夫、德固赛、罗地亚、壳牌、BP、道康宁、亨斯曼等世界著名的化工巨头都已在长三角化工园区落户,带来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流经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产业资源已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长三角化工产业集中分布在“两带三区”,即以南京化工区为主的沿江化工带和以上海化工区与宁波化工区为主的杭州湾化工带。这三个园区分属三个省市,而目前三地之间尚无有效的协调机制,因此,这些园区在客观上是竞争关系。长三角三地的化工区都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和服务质量,吸引国际和国内的化工资源向自己集中。大部分的化工区都以石化产业为发展主业,以引进项目为发展途径,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产业同构化倾向。三地围绕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的争夺战日益激烈,化工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和政策聚焦对彼此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三地的化工区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在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公用工程配套、环境保护、政府管理及部门管理等方面都面临许多矛盾,对营造产业集聚的良好环境和发展基于产业链模式的循环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一些具备资源条件、特色功能、先发优势的化工区,在产业链条和辐射范围方面占据优势,但必须依靠对各类化工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使优势得到进一步维持和强化。同时,化工区内既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中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所有制企业在产业集聚与合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管理体制也有很大差别,由体制引发的政策享受、税收渠道、人员管理等更为复杂。因此,工业区之间的合作也必须借助于地区合作,才能进行有效协调并真正推行下去。

长三角各地区也意识到这种区域内行政划分制度上的差别会削弱长三角整体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因此,建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呼声日益增高,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思路逐步提上议事日程;跨地区的经济融合导致园区资源整合的浪潮迭起。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整合地区化工产业资源,才能在化工区之间形成产业互动和优势互补,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于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而进一步研究如何从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和共享以及化学品环境共管等方面,加大化工产业的公共产品共享,能够有效提高地区整体的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