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④ 地方保护汽车产业的产业特点导致地方保护。这一方面严重削弱了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民族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认知度。在增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政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7.5.3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在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时,要采用第六章所述的各种方法,根据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这里我们以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为例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 评价流程

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流程如下:

(1) 选取评价指标。

根据7.5.2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选取出合适的指标。将单项指标值与对比标准值(取该评价指标的总体平均数)相比,求得单项评价指数(单项得分)。

(2) 由单项评价指数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对单项评价指数进行加权算术平均即得综合评价指数(总得分)。对于逆指标可利用倒数法进行同向化处理,将逆指标变换为正指标。

img128

其中,Y为综合评价指数;x为无量纲化后的单项评价指数;w为权重

综合评价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该评价对象整体状况越好。指数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完全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实际数值的大小,体现各评价主体之间的差距。

(3)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详见6.2.4)

(4) 确定综合评价指数。

(5) 可以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单指标评价。

(6) 可以与其他国家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体上来讲,我国汽车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均衡、国际竞争力较差的产业。一方面产业利润率和生产率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甚至高于国际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技术落后,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下。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问题需要分析和反思。

(1) 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成因分析。① 我国R&D资金投入强度不足,R&D投资主体错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R&D资金来源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财政支出为辅,R&D投资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以我国R&D经费按部门分类所占比重为例,我国企业中R&D经费仅占42.9%,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占55%。而1996年美国企业中的R&D人员占80.8%,R&D经费占72.7%,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仅占24.1%。显然,我国R&D经费按部门分类比重不合理,不能体现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导致投资主体严重缺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其原因在于我国科技运作机制的突出特点是科技活动国家化和行政化,R&D资金来源则是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企业R&D对政府的依存度较大,R&D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意识差,科学技术竞争力发展主体缺位,导致科研、开发与生产的脱节。

② 自主创新开发能力弱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而且基本上采取的是拉美模式,即在高关税保护下,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或合作,采取CKD的生产方式来发展的汽车产业模式。我国汽车产业基本不具备先进汽车产品的开发能力,拿不出能在世界主要汽车市场销售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能引进别人的产品或合资、合作生产,实际上也等于尚不能独立生产。目前欧、美、日汽车市场基本呈现饱和状态,每年的生产主要满足更新需求,新兴市场的开发成为各大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国内汽车工业在市场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物流发展、采购的现代化等方面还有较大问题。

③ 品牌知名度低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无论在技术、工艺、质量、市场份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同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规模、技术含量、知名度差距明显。虽然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有两百多个,但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二是轿车自主品牌少。我国共有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品牌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 国外品牌占31%,但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越是高端的产品,自主品牌越少。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销售的轿车中,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国内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方面,主要有吉利、奇瑞、哈飞等(3)

④ 地方保护

汽车产业的产业特点导致地方保护。在许多地方政府看来,汽车业不仅是一个高利润行业,也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于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汽车产品进行变相“封杀”,设置地方市场壁垒。地方保护加上整个汽车市场的“地方割据”,严重影响了汽车业市场的“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这也导致了我国汽车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一方面严重削弱了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民族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认知度。

⑤ 汽车产业政策强调技术创新,忽视管理创新(4)

新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能力,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创新,即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汽车产业诞生在欧洲,20世纪上半叶美国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霸主,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的福特公司发明了以流水线生产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汽车产业崛起,席卷世界市场,是由于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开发了精益生产方式。纵观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管理创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真正崛起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管理创新,需要形成一套可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的管理模式。新的产业政策把重点放到了技术创新上,完全忽视了管理创新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2) 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相应策略。① 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到了需要创新驱动的阶段。在增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政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国际经验表明,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安全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我国来看,当前技术创新政策的重点是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鼓励自主开发方面,国家应该放弃行政命令和具体操作,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等杠杆手段去引导。

② 加快产业重组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经营效率低下是我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表现,是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实施产业重组,通过产业的“进”与“退”,使产业形成规模,发挥竞争效应。政府管理部门必须明确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要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生产专用汽车或转产零部件,支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融入国际汽车生产配套体系,支持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实现规模经营。

③ 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

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但分散度高,产业链条短,“散、乱、差”现象依然严重,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当前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我国要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势在必行。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内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进行大企业集团之间联盟,提高产业集群程度,才能实现规模经济。

④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补充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政府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和监督,维护市场经济原则,使市场通过充分竞争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企业发布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信息,增大信息服务的作用,增大信息的对称和信息信号的导向功能,纠正市场失灵。

总之,要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在发展初期与欧美国家汽车产业的差距也极为悬殊,但是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国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汽车生产及制造技术、资本和人才的积累,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注释】

(1)王永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2期。

(2)参见薛旭、杜军彦、陆建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战略转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研究报告”,http: //ad.sohu.com,《搜狐观点》第三期。

(3)王健、唐五湘、刘涛,“对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思考”,《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第5期。

(4)王保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