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金持有量和盈利能力是公司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结果表明,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现金资产占比与净资产报酬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显著。

现金持有量和盈利能力是公司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现金作为一项资产,其持有量的多少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研究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不仅充实了现金持有量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还有利于公司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帮助投资者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本章以2005—2010年间115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现金资产占比与货币资金为被解释变量,以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和净利润为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现金资产占比与净资产报酬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显著。

1.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现金持有政策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盈利能力是评价公司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股东、债权人还是管理者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持有量十分重视,而现金持有的决策是企业的重大难题,与企业的经营、融资、投资、股利分配等企业活动都有关系。所以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部分资产,其持有量的多少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因素和企业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等,而对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正是基于此,本章选择研究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

1.1.1.2 研究意义

现金持有水平是否合理不仅关乎企业的经营绩效与财务风险,也关乎投资者的权利问题是否得到保障。因此,研究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

(1)通过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可以说明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充实和发展现金持有量的理论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2)现金持有理论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切合点,特别是近些年有很多关于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对现金持有量影响的研究,而盈利能力是公司治理层面的一个因素。由此可以丰富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

其实际意义如下:

(1)根据分析结果,企业可以根据现有的盈利能力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对现金实行有效的管理,使现金资源得到有效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降低现金的持有成本,使持有成本最小化。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获取更多的收益,降低相关的投资风险。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主要是把盈利能力作为一个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因素来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Czyezwski和Hicks(1992)以28518家企业为样本,对资产结构和现金持有量如何影响资产收益率(ROA)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成功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现金资产集中度,充足的现金实际上会产生较高的资产收益率[1]。Kim等(1998)以美国915家制造企业为样本,采用横截面回归、横截面加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美国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现金持有比例与盈利波动呈正比例相关关系[2]。Dittmar等(2003)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45个国家的11591家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现金持有比率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较大规模的公司持有较少的现金,盈利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3]。Nicolas Couderc(2004)通过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加拿大、法、德、英和美等国的4515家公司1989—200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现金持有量和公司盈利之间是一个负相关关系[4]

1.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相关性的文献较少,且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性。侯林芳和韦德洪(2007)选取2003—2005年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现金资产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在2004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2003年和2005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5]。张海和杨兴权(2008)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得出2000—2002年高额现金持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比非高额现金持有公司低。由描述性统计差异来看,2003—2005年高额现金持有阻碍了公司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林伟和朱和平(2008)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板高额现金持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描述性分析的研究结果是持有高额现金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是超额现金的持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影响,两者呈负向变动关系[6]。潘三毛和张月友(2009)以深沪两市82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研究得出现金资产占比同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7]。焦瑞新和王春峰(2009)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动态特征研究这一块的观点是:在融资优序理论下,根据内在逻辑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盈利能力越高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越小。但是在其实证研究中以754家公司为样本,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得出的结论未得到支持。以机械行业2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融资优序理论下盈利能力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关系在机械行业研究也未得到实证支持[8]。张雪梅(2011)选取了近五年来腾讯、盛大、网易三大上市公司占网游市场份额的数据,以盈利能力为自变量、现金持有量为因变量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盈利能力与现金持有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持有的现金余额会越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会更快[9]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所进行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选取的样本、评价指标以及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致。一种研究结果是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也存在线性关系不显著。另一种是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也说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所以需综合各观点及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及特点,提出正确的假设并进行检验。

本章以1155家A股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05—2010年6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样本的现金持有量指标值和盈利能力指标值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出假设,然后建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1.2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理论分析

1.2.1 现金持有量的相关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现金持有问题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从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现金持有问题进行了诠释,其中影响程度比较大的理论主要包括: 交易成本理论、静态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等。

1.2.1.1 交易成本理论

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企业的日常支出和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并与投资、融资及股利政策密切相关。凯恩斯在对现金的研究分析后认为可以将对企业货币资金的需求动机分为三种: 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其中,交易性动机是指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业务交易引起的现金需要; 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持有的现金; 投机性动机则是指为了抓住投机机会而保留现金。

由于在实际社会中并不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是存在交易成本的。当企业面临好的投资机会而缺乏现金时,通过银行借款等外部市场获取现金的成本是高昂的。因此,保留一定的现金可以降低由现金不足引发的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打下了基础。

1.2.1.2 权衡理论

现金持有量的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是为了交易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而持有现金,但是持有现金过多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持有现金太少会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这两种成本权衡决定了企业的目标现金余额。Mulligan(1997)和Opler(1999)提出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持有现金的收益与持有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10]。Opler和Harford(1999)的相关研究表明从静态角度公司存在最佳现金持有量,但是市场的不完善性又有研究表明现金持有是一种动态行为[11]

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有两种模型: 成本模型和随机模型。成本模型强调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现金持有成本最小化。其中,现金持有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即:

最佳现金持有量=min(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随机模型(又称米勒-奥尔模型)强调企业现金流量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对现金持有量确定一个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当企业现金余额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波动时,表明企业现金持有量处于合理的水平,无需调整。当现金余额达到上限时,则将部分现金转化为有价证券; 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卖出部分证券。

1.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一种社会常态,并必然会导致各种不易量化的成本。由于外部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的目的是通过股票价值的上涨来获得收益,所以在购买时就会对股票打上一定的折扣。从公司管理者来看,这种折扣很有可能会低估公司股票的价值。此时,管理者就会放弃通过证券来融资该项目。信息不对称通常使公司从外部筹集资金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由此看来,持有现金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提高企业价值,并且信息不对称越是严重的公司越愿意持有较多的现金。

1.2.1.4 融资优序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则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内部融资的资本成本低于外部融资的资本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留存收益、安全性债务融资、风险性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筹资且认为不存在最优的现金持有量。Myers和Majluf的研究表明,当股票价格被高估时,企业管理者会利用其内部信息发行新股。当投资者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投资者会降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12]。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形成的现金流,它等于净利润加上累计折旧减去股利。由于内源融资没有资本成本,所需付出的代价和所受限制少,因而成为首选的融资方式; 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成本可以忽略; 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1.2.1.5 代理成本理论

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着利益冲突,Jensen和Meckling于1976年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是指委托人为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的严格监督来限制代理人的行为而付出的代价。现金资产是一种能够被代理人自由处置和更容易侵占的资产。具有现金自由处置权的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可能会做出不以公司价值为先的决策和判断,所以管理者会倾向于持有大量的现金而不是分红给投资者[13]。而这种理论不仅是基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冲突产生,也是基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产生的代理冲突而产生的。债权人倾向于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投资一些低风险较高回报的投资,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而股东和管理者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活动。所以对于资本成本与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差异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些代理冲突的存在,所以所有者为了协调两者的利益关系会健全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预防管理者的道德危机,来减少管理风险。

1.2.2 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股东、债权人还是管理者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视。盈利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营业收入有关,与企业成本费用有关,并最终体现为各种盈利能力指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营销能力,体现在营业收入,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利润最重要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利润是收入扣减费用的差额; 风险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收益与风险形影相伴; 资产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资产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因此,资产规模适度与否、资产结构合理与否以及资产运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1.3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1.3.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

1.3.1.1 研究假设

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本章提出以下假设: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正比例相关关系。

1.3.1.2 变量选择

本章以现金持有量为被解释变量,以盈利能力为解释变量,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角度选取变量。

(1)变量选择一:

表1.1 变量定义

注: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变量选择二:

表1.2 变量定义

1.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1.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章选择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全部数据皆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样本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 剔除了数据缺失和规范不合格的公司,选择了样本公司连续6年的财务数据;

(2)剔除了ST、PT公司,因为企业连续几年亏损会导致现金持有量非正常变化;

(3)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因为金融保险行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而持有了大量的现金。

因此,本章采用SPSS11.0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由2005—2010年间连续可获得相关信息的1155家上市公司组成的数据样本为基础进行研究。

1.3.2.2 样本的总体描述

(1)各年描述性分析。

表1.3 描述统计表 (单位: 万元)

续表1.3

从各指标各年的数据来看,现金资产占比2008年和2010年的最大值为1,可见公司的货币资金等于总资产; 2007年的最小值为0,说明公司没有持有现金。从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看,现金资产占比的平均值在0.15左右,且标准差较小,离散程度不大,趋向于平均水平,可见现金资产占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资产报酬率2009年最大值为271.5600,2005年最小值为-0.87534。净资产报酬率最大值为940.6499,最小值为-50.4177。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各年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变化较大。主营业务净利率2007 年的最大值为1999.1046,2005 年最小值为-287764.2636。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各数据的差异都非常大,经分析可能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不佳,由盈转亏的可能性变大,也可能存在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从6年的数据可以得出,其整体发展趋势逐步减小,趋向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货币资金与净利润的最大值都在2010年,2009年货币资金最小的为0万元,2008年净利润最小的为-1404590.30万元,说明公司存在亏损状况。货币资金的平均值从整体上都呈上升状况,净利润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数据有一定跌落外,从整体上来说也是呈上升趋势,且标准差越来越大,由此看来两者都属于离散分布。可见我国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的状况差别比较大,可能是存在行业差别的情况。

取表1.3现金资产占比、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平均值转化为趋势折线图,见图1.1。

图1.1 相对数的趋势折线图

由表1.3和图1.1可知,在2005—2010年这六年间,现金资产占比没有很大的变化,在15%左右浮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占总资产的比率是相对稳定的,也可以猜想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以总资产为基础,提取相对比例的现金用于各种持有动机。从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化是三者中变化浮动最小的,接着是净资产报酬率的变化浮动较大,而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变化浮动最大,特别是在2005—2007年这两年间变化的浮动相对于其他年间都大。由此,从图1.1和表1.3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现金资产占比与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关系,且也不能证明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取表1.3的货币资金和净利润的平均值转化为趋势折线图,见图1.2。

图1.2 绝对数的趋势折线图

由表1.3和图1.2可以看出,从2005—2010年这六年间货币资金逐年呈上涨趋势,且增长幅度非常大。从2005年到2010年间,除了2008年稍有回落的迹象,净利润从整体上呈现上涨趋势。可能由于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各上市公司受到冲击,净利润发生了下降。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改变减少持有现金,可能是存在在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上市公司会持有更多的现金来维持各种持有动机,更多的是因为预防性动机。

(2)货币资金总量与净利润总量各年的描述性分析。

表1.4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趋势表

图1.3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总量的趋势图

由表1.4和图1.3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总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由此看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都持有大量的现金且对现金持有的态度是逐年增长。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净利润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是呈上升的趋势。由此看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较好,且盈利能力逐年增长。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此推断,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且是正相关关系。

根据表1.4的数据,将2005年货币资金与净利润总量的数据作为基数,设定为100%,计算出以后各年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并对其进行比较,来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发展状况表

由表1.5可以得出货币资金从2005—2010年的定基发展速度是311.40%,且定基增长速度是211.40%; 环比发展速度是在130%左右,且环比增长速度在30%浮动。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货币资产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很快,这也就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对待现金持有量的态度是持有较多的资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与发展。从净利润来看,2005—2010年总的定基发展速度是309.01%,且定基增长速度为209.01%; 除2008年外环比发展速度在140%左右,环比增长速度在45%左右。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都非常快,这也证明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而2008年出现了环比发展速度低于各年的发展状况且环比增长速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应该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趋势,而各管理者在采取应对措施后,盈利能力恢复了往常各年的发展趋势,且发展情况较好。

1.3.3 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为了检验前述假设,以下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下:

模型一: Y=b0+b1Xi+ui(i=1,2,3)

其中,Y代表现金资产占比; X1代表总资产报酬率; X2代表净资产收益率; X3代表主营业务净利率; b0、b1为参数; ui为随机误差。

模型二: Y=b0+b1X+u

其中,Y代表货币资金; X代表净利润; b0、b1为参数; u为随机误差。

1.3.4 实证检验与结论分析

1.3.4.1 实证检验

(1)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检验。

由表1.6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与现金资产占比的相关系数r=0.012a,净资产报酬率与现金资产占比的相关系数r=0.116a,主营业务净利率与现金资产占比的相关系数为r=0.017a。由此可以证明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与现金资产占比呈正比例相关关系。将三者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发现净资产报酬率的拟合优度相对于总资产报酬率与主营业务净利率的拟合优度要好一些。主营业务净利率的拟合优度又优于总资产报酬率。

表1.6 模型一回归结果

①总资产报酬率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检验

选定显著性水平 α =0.01 时,t0.005(1153) =2.576, F0.01(1,1153) =6.63,显然t=-0.959<t0.005(1153),F=0.919<F0.01(1,1153);

α=0.05时,t0.025(1153) =1.960,F0.05(1,1153) =3.84,显然t=-0.959<t0.025(1153),F=0.919<F0.05(1,1153);

α=0.1时,t0.05(1153) =1.645,F0.1(1,1153) =2.71,显然t=-0.959<t0.05(1153),F=0.919<F0.1(1,1153)。

根据以上可知,在显著性水平α=0.01、α=0.05、α=0.1时,回归方程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现金资产占比与总资产报酬率线性关系不显著。

②净资产报酬率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检验

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1,t0.005(1153) =1.645,F0.01(1, 1153) =6.63。显然t=9.690>t0.005(1153),F=93.900>F0.01 (1,1153)。由此可知,净资产报酬率对现金资产占比的影响非常显著,即现金资产占比与净资产报酬率线性关系显著。

③主营业务净利率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检验

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1,t0.005(1153) =2.576,F0.01(1, 1153) =6.63,显然t=1.375<t0.005(1153),F=1.890<F0.01(1, 1153);

α=0.05,t0.025(1153) =1.960,F0.05(1,1153) =3.84,显然t=1.375<t0.025(1153),F=1.890<F0.05(1,1153);

α=0.1,t0.05(1153) =1.645,F0.1(1,1153) =2.71,显然t=1.375<t0.05(1153),F=1.890<F0.1(1,1153)。

根据以上可知,在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1、α=0.05、α=0.1时,回归方程无显著意义,即现金资产占比与主营业务净利率线性关系不显著。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净资产报酬率与现金资产占比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极其显著,而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与现金资产占比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就说明了净资产报酬率对现金资产占比的影响相对于总资产报酬率与主营业务净利率对现金资产占比的影响要大。

(2)净利润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检验。

表1.7 模型二回归结果

因此,回归方程为: Y=6.668E8+0.412X

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5,各项检验结果如下:

①经济意义检验。从估计量的符号和大小分析,符号经济意义,即盈利能力按小于1的正比例随现金持有量同步增长。

②拟合优度检验。由表3.7可知: R2=0.153,相关系数r=0.391a,说明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度还比较好。

③t检验。S()=0.012,对进行t检验:t()=35.338.假设显著水平α=0.05,查自由度为n-2=1155-2=1153的t分布表,得临界值t0.025(1153) =1.960,显然t=30.567>t0.025 (1153)=1.960,即是显著的。

④F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F=1248.805,给定α=0.05,得临界值F0.05(1,1153) =3.84。由于F=1248.805>F0.05(1,1153) =3.84,故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根据相关数据得出的结果是,净利润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正比例相关关系。

1.3.4.2 结论分析

根据以上的相关检验,本章得出: 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正比例的相关关系,证实了本章之前提出的假设。其中,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呈显著的正比例相关关系,现金资产占比与净资产报酬率呈显著的正比例相关关系; 现金资产占比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也呈正比例相关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显著。

现金持有量与净利润呈显著的正比例相关关系,证明净利润越大,现金持有量就越多; 反之亦然。这说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会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改变对现金的持有,减少现金的持有成本,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现金资产占比与净资产报酬率呈显著的正比例相关关系,证明净资产报酬率越大,现金资产占比越大; 反之亦然。这说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的净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重视,用它来决定对资金的占有比率。

现金资产占比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主要是因为现金资产占比比较稳定,且所占比例较小。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变化幅度也较小。再者因为关于现金资产占比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关系的研究是基于相对数的研究,可能误差会比较大。这就说明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不会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提取现金资产在总资产所占比例的改变。

1.4 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呈正比例关系。因此本人认为公司应注重两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变化幅度不显著时,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变化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保持现金持有量的合理性,以防现金持有过多影响企业的收益或是现金持有不足存在风险损失,以便减少现金的持有成本; 二是注重健全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措施。所以本人提出以下建议,来改善现金持有量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减少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使现金的持有成本最小化,资金的使用达到最大化。

(2)加强公司资金的管理,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通过高效的价值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最重要的是需根据公司的性质、管理文化、组织结构等特点实行资金的管理办法,不能照搬他人的模式,以防公司经营管理上出现重大问题。

(3)加强资金的营运能力,减少资金的周转期,最大程度地使用资金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对资金的周转期的管理需加快制造与销售产品来减少存货周转期; 加速应收款的回收来减少应收账款的周转期; 减缓支付应收账款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4)协调管理者与股权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股权投资者对管理者关于现金持有的决策与使用需进行监督与约束,以防管理者为了私人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股权投资者应提高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1.5 本章小结

近年来随着现金持有理论的发展,无论公司的管理者还是研究学者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都展开了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国内关于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章刚好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但是本章在选取样本的时候剔除了一些金融保险行业公司,ST、PT的公司以及数据缺失的公司,只是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的一个大概情况,缺少对不同行业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分析;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也有缺少,所以这些方面将成为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1] Czyzewski,Hicks.Hold Onto Your Cash[J].Corporate Finance,1992(22).

[2] Kim,C.S.,Mauer,D.C.,Sherman,A.E..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Liquidity: Theoryand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8 (33): 335-359.

[3]Dittmar,Amy,Jan Mahart-Smith,and Henri Serves.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liquidity[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 38) : 111 - 133..

[4] 张海,杨兴全.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08.

[5] 侯林芳,韦德洪.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南宁: 广西大学,2001.

[6] 林伟,朱和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实证研究[D].无锡: 江南大学,2008.

[7] 潘三毛,张月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4).

[8] 焦瑞新,王春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09.

[9] 张雪梅.企业公司绩效如何影响现金持有量——以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11,33(3): 73-75.

[10] Michael W.Faulkender.Cash Holdings Among Small Businesses[D].University of Maryland-Robert H.Smith School of Business,2002.

[11] Michael W.Faulkender.Cash Holdings Among Small Businesses[D].University of Maryland-Robert H.Smith School of Business,2002.

[12] Michael W.Faulkender.Cash Holdings Among Small Businesses[D].University of Maryland-Robert H.Smith School of Business,2002.

[13] Michael W.Faulkender.Cash Holdings Among Small Businesses[D].Universityof Maryland-Robert H.Smith Schoolof Business,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