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成高就法

低成高就法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情景实录客户:“老板吩咐我还是与你们谈一次。这个价格确实比××公司的精准计量仪贵了一倍,你让我们怎么决定呢?”实施低成高就策略的大体步骤如下:顾客对销售员所提的价钱不满意,经过一番砍价,销售员不得不认输,接受了顾客所提的价位。“价格便宜”“最后三天”“不抢就没有了”,各大商场打出的这些招牌都会诱发顾客的“购买行为”。没错,“低成高就”就这样顺利地抛出了!

情景实录

客户:“老板吩咐我还是与你们谈一次。这个价格确实比××公司的精准计量仪贵了一倍,你让我们怎么决定呢?”

销售员:“李总,××公司的设备便宜是有原因的。在实际计量中,你们在乎的不仅是精准,还在乎时间,要能快速给出精确到微米的数字。测量各种材料的光谱,我们的计量仪器不仅准确而且快速。想想看,在测量后你们的客户等着要结果,你们能让他们等那么长时间吗?这样吧,李总,到底什么价位您可以接受,您给我个数,请直说。”

客户:“降10万。”(电话那头的销售员沉默了一会儿,接着笑了起来,这让客户心里没了底)

客户:“到底怎么样?”

销售员:“您也知道,我没有决定权,我给您请示经理吧。”

客户:“那你什么时候决定?要不,你这就去请示经理,如果成,这事就定了。”

销售员:“李总,我比您还想做成这个单,无论如何这个单不能没有发展,我这就去请示经理,说你们公司的好话,这次定了,下次还会再合作。还有,我会说你们的伙伴也有需求,这样对大家都好,成吧?”

客户:“好说,好说,这不就成了吗!”

事后经过一番交涉,经理同意让价8万元,客户则推荐了几个也有计量设备需求的合作伙伴,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情景点评

如案例中的销售员一样,当客户认同了你的产品,希望你降低价格时,你应该积极应对客户的讨价还价,充分利用示弱、赞同、争取理解、获得同情等技巧与客户谈价,以赢得客户的好感。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低成高就策略”。那么,到底什么叫低成高就策略呢?

深入解析

所谓低成高就策略,出自棒球比赛,假如一个投手最开始投出一个极为难打的低飞好球,低飞球的印象就会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以至于连坏球也会试图出击。也就是说,最初的那一球往往是决定“命运”的一击。

实施低成高就策略的大体步骤如下:

(1)顾客对销售员所提的价钱不满意,经过一番砍价,销售员不得不认输,接受了顾客所提的价位。

(2)顾客很高兴,准备购买。

(3)销售员提出要请示一下公司。

(4)销售员打完电话,突然向顾客道歉:“真是非常抱歉,我们经理说,这个价位无论如何不能卖……”

(5)顾客当然不高兴,可是顾客的脑海中已经产生了“购买”决定,这个价位已经成为优先的选项,所以在情绪上不想遭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顾客最后还是会以销售员的价格购买这个产品。

这就是低成高就策略在销售中的应用。它就是这么神奇,你在价格谈判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主动退让给顾客一个始料未及的好条件,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产生购买意愿,只要顾客“上钩了”,即使你以后变价,顾客也还是会买你的东西,因为在前一番砍价中,购买过程已经在顾客心里完成了。

对于多数顾客而言,他们从销售人员手里得到的“低成高就”通常来自于“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这种“购买机会”的获得对顾客而言相当有魅力,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因此,为了满足“购买行为”的欲望,也许他们会不惜作出一些让步。

简单来说,这个“购买行为”就是销售人员引诱消费者“上钩”的小伎俩,比如换季打折,以低价吸引顾客,促使顾客冲动购物,于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哎呀,我又一时冲动买了这么多东西,下个月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事实上,现在的网店和电视购物就是激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种营销策略,它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购物,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买的商品,不满意时还可以退货等。这种销售方式因为减少了租赁场地的成本,价格相对低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动消费者点击确认键,产生购买行为。当然,这个“购买行为”的各方面因素必须足够诱人、足够让顾客满意。

“价格便宜”“最后三天”“不抢就没有了”,各大商场打出的这些招牌都会诱发顾客的“购买行为”。实际上,很多交易能够顺利实现都源于使客户产生了购买意念,你能做的只是提供给客户这样一个机会。因此,去试着告诉你的顾客:“只有您才能享受到我们这样的优惠!”没错,“低成高就”就这样顺利地抛出了!

这种策略有点类似于“先给个糖吃,再来一巴掌”,也就是先勾起顾客的购买欲,然后再以一些适当的借口加以提价。此时顾客权衡利弊后,既然早已有了购买冲动,也就不会在这点小钱上浪费时间了。

反思与总结

销售就是这样神奇,它就是一个用心攻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耍耍嘴皮子。要想成功,就要善于体察人心,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让顾客打心眼里信任你,那么你就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