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洋物流业研究现状

海洋物流业研究现状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海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境内外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海洋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文献搜索看,近几年境内外对海洋物流业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以港口为研究对象的居多。

随着海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境内外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海洋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文献搜索看,近几年境内外对海洋物流业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以港口为研究对象的居多。海洋物流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点。

1.境内海洋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与政策建议研究

王鸿鹏、苏文金(2007)综述了福建省海洋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建省海洋物流业的对策及措施。张月锐(2008)提出东营港口建设及海运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基本框架,促进东营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发展。张杰(2010)指出从传统的海洋运输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变,是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航运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学习境外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进行总结,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境内航运企业发展的模式。傅金龙、秦诗立(2011)认为《浙江海洋发展示范区规划》把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亮点,战略定位上明确了“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以此带动浙江省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提升。这些研究多以定性为主,且对海洋物流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态势等现状和市场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和准确。

2.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物流业发展的启示研究

于璐(2010)叙述了我国香港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从航运业和港口建设方面系统梳理了香港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演化。徐嘉蕾、李悦铮(2010)从海洋立法、规划编制到海洋研究开发、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保护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日本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而归纳总结出日本海洋经济的管理模式及特点。姜旭朝、王静(2009)通过详细介绍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境外发达国家在海洋经济政策制定上的最新动向,总结出世界海洋经济政策的制度变迁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海洋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设想,如尽快制定宏观的综合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国外海洋物流业的运营模式,综合系统性的比较研究较少,缺乏对海洋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动因分析,不能把握海洋物流业市场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3.港口物流的研究

董洁霜、范炳全(2003)等对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势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自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是任何港口发展与形成的三大因素,港口腹地范围与发展规模受三大因素影响,并提出港口区位势概念及其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俞毅(2003)认为,随着中外经济的全面对接,浙江省经济和外贸进口的高速增长及浙江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水运强省建设的全面展开,迅速提高浙江沿海五大主要港口的竞争力显得十分必要。综上所述,切实提升沿海五大港口竞争力应当加强港口的一体化建设,形成港口投资的多元化格局,增强港口的物流功能及增值能力。

4.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海洋物流业中的应用研究

沈四林、沈甸(2011)介绍了航运物流业的发展前景,认为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将是发展的趋势。吴科杰、周晓庆(2011)指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及使用,对港口物流企业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将促进港口物流行业大共享的局面形成。张佳(2011)分析了港口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含义和特征,指出第四方物流是适合港口的物流模式,并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上文献充分说明了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海洋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充分说明了海洋物流业发展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海洋物流业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加强监管、政府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等解决思路,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上述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对海洋物流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态势等现状的调查数据有待完善,市场需求分析仍需进一步深入。在需求预测方面,现有文献主要根据历史数据应用不同预测方法进行拟合,没有考虑海洋物流业的派生性的特点。对境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个国家或地区港口的运营模式的介绍,但从历史背景、文化、需求特征等多方面对各国海洋物流业进行综合系统比较研究的及系统地从政策、体制、技术、市场与竞争等角度研究如何支持海洋物流业发展的文献至今较少。对物联网、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和多式联运等新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单一技术的介绍,多项技术综合运用于海洋物流业的研究较少。

5.最新研究动态

2012年12月7日,由浙江省社科联和宁波市社科联主办、宁波大学和浙江万里学院承办的浙江省社科界首届学术年会学术专场暨宁波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之“战略与路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万豪酒店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作为浙江省社科界首届学术年会七大专场之一,先后共征集论文138篇,有50篇论文被评为入选论文,其中2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全面集成了专家学者关于海洋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浙江省海洋经济研究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而且为更好地发展浙江省海洋经济、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

在优秀论文交流环节,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析。李加林、徐谅慧、吴恋霜分析了浙江省海洋经济产出在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认为2006年以来,浙江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上升,浙江省海洋经济在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2009年已超过福建省,排到全国第四位。三位作者还研究认定了浙江省的海洋主导产业,认为浙江省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可以作为浙江省主导产业群,以此带动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马仁锋研究了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问题,通过与沿海10个省份及省内市域双尺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规模与质量明显落后于辽宁、山东、上海,目前正处于优化和升级阶段;浙江省海洋产业格局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落后于辽宁、山东、上海和海南;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是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所在,总体而言,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与其资源禀赋尚存较大差距,尤其是产业构成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充裕人力、科技资源支撑,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等成为制约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谢子远、王琳媛、徐祺娟研究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问题,发现在沿海11个省市中,浙江省的海洋经济科技支撑力仅排在第九位,在科技投入支撑力、科技成果支撑力、科技效率支撑力三个方面,浙江省分别有60%、50%、50%的指标处于弱势,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应该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

宁波是浙江省海洋经济核心区,但舟山海洋经济新区成立之后,宁波与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如何合作与竞争,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朱青容、王先鹏认为“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符合甬舟共同利益,其意义在于: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依托,通过创新陆海统筹发展模式,使区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和一体化的城市空间系统,共同打造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上门户和国际竞争单元。李浩、宋明悦就宁波港域与舟山港域的竞合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使得宁波—舟山港存在分化竞争的可能性,两港域的深入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区划不同导致的管理障碍、基础设施不足导致的发展障碍、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协调性问题、舟山群岛新区建立后造成的政策不协调问题等。方煜东认为全面推进宁波、舟山两市海洋经济的统筹一体化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但两市一体化开发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两地行政体系各自为政,使得区域资源无法有效统筹;两地产业结构趋于同化,造成区域之间无序恶性竞争;两地临港开发污染海域,造成海洋环保监管形势严峻;针对两地的国家政策支持有别,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态势;两地各打海洋会展品牌,难以形成会展经济核心竞争力。相应提出的对策有:有效统筹两市行政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合理配置;逐步调整两地产业布局,实现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考核,实现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统筹平衡两地海洋政策,争取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整合提升两地会展经济,打造著名外贸会展品牌。

还有学者就海岛开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海洋企业经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浙江省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不仅海洋经济比重较高,产业基础较好,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海洋战略区位,体制机制灵活,科教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