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蒙阴县科技支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

蒙阴县科技支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林果分团蒙阴县是沂蒙革命老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最长65.4千米,东西最宽45.8千米,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辖8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1个经济开发区、1个生态管理区,总人口55.10万人。

林果分团

蒙阴县是沂蒙革命老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最长65.4千米,东西最宽45.8千米,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辖8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1个经济开发区、1个生态管理区,总人口55.10万人。

一、贫困情况现状

截至目前,蒙阴县系统内未脱贫户和需巩固提升的贫困户共有12589户、26384人。根据前期国家扶贫管理系统数据和前段时间开展的“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统计信息看,蒙阴县贫困户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贫困人口仍然以老年人为主。从年龄分组来看,贫困户中60岁以上的人数为16925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64.15%;17~60岁劳动年龄段贫困人口为5475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20.75%;18岁以下未成年贫困人口为3985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5.10%。解决因年老体衰、体弱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无力负担高额医疗、养老费用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群体脱贫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2.享受国家低保、五保政策的贫困户数量少。从贫困户属性来看,在未脱贫的贫困户中,一般贫困户人数为7487人,占全部未脱贫人数的73.22%;低保贫困户人数为2699人,占全部未脱贫人数的26.39%;五保户贫困户人数为39人,占全部未脱贫人数的0.38%。需巩固提升的贫困户中一般农户人数为8894人,占需巩固提升人数的70.64%;低保户人数为3648人,占需巩固提升人数的22.57%;五保户人数为47人,占需巩固提升人数的0.29%。享受国家低保、五保政策的贫困户两者合计不足全部未脱贫户和需巩固提升户的30%。

3.疾病、残疾是主要致贫原因。从致贫原因来看,在全县未脱贫和需巩固提升的12589户中,有超过3/4的贫困户是因疾病或者残疾而导致贫困的。其中因病致贫的有8646户,占全部贫困户的68.68%;因残致贫的有905户,占全部贫困户的7.19%,两者合计占全部贫困户的75.87%。而因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而导致贫困的户数共有1707户,占全部贫困户的13.56%。

4.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为环云蒙湖生态区、旧寨、坦埠、垛庄等乡镇,致贫原因主要为地处库区,耕地紧张,缺少高附加值的产业。

二、现有农业扶贫项目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中央、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县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扶持带动了大批农户依靠发展产业项目脱贫致富,稳定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

现有的扶贫项目主要有2015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015年度旅游扶贫项目、2015年度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扶贫开发项目等,项目共涉及6个乡镇,48个村, 6403个贫困户,15360个贫困人口。

从资金投入额度看,仅2013~2015年上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49.4万元(中央资金2000万元,省级资金1329万元,市级资金820.4万元)。其中2013~2014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51.4万元;2015年,共投入资金1098万元(中央资金20万元,省级资金805元,市级资金273万元)。

从项目建设情况看,项目涉及互助资金、旱涝保收田、整村推进、彩票公益金、考核奖励、旅游扶贫、第一书记等内容,项目工程包括种植、养殖等农户产业补贴及配套水、路、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2013~2014年,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全面完工并已顺利通过检查验收。2015年度的项目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开发项目673万元,项目涉及垛庄镇、联城镇、旧寨乡、坦埠镇、桃墟镇、云蒙湖生态区6个乡镇街区的36个贫困村,既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又配套实施生产路、打井、水库清淤、拦河坝、漫水桥及蔬菜大棚、养殖大棚等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区总受益人口40694人,其中贫困人口11622人。该项目已在县扶贫办的协调运作下,于2016年1月5日完成公开招投标,2月份与各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协议并陆续开工实施,5月底全面完工。

三、扶贫模式及经验总结

1.垛庄镇蒙河村产业扶贫模式

蒙河村位于垛庄镇驻地南2千米处,共325户,1100人,总面积2200亩,其中耕地面积850亩,主要种植葡萄、蜜桃等果树,是省定贫困村、省发改委选派第一书记任职村,2015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43人,2014~2015年共脱贫66户,目前还有17户、38人未脱贫。通过“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活动,找准了这17户的穷因,制定了责任清、措施清、时效清的帮扶措施。2016年计划脱贫15户, 2017年9月份全部完成脱贫。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中心,依靠第一书记项目扶持、合作社运营带动、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助推“三股力量”,探索造血功能型、培训创业型、股份合作型、就业吸纳型、辐射带动型五种有效途径,推动贫困户全面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66户已经通过以上途径顺利实现脱贫任务,对剩下的17户,将采取“双加”模式进行重点突破。

第一种模式是“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蒙阴县出台了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垛庄镇孟良崮工业园,主要生产水果罐头、果汁饮料等,是北方最大的果品加工企业。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壮大葡萄、蜜桃种植业。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保障村民增收脱贫,一是在蒙河村建立了200亩的黄桃生产基地,与贫困户签订黄桃保底价收购协议,让贫困户无后顾之忧。二是免费发放15000株桃苗,为贫困户减少种植成本240元/亩。三是安排2户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到企业务工,每月有2000元的稳定收入。对3户劳动能力稍弱的贫困户,就近安排到企业来料加工点打零工,每月也有700元收入。

第二种模式是“第一书记+合作社+农户”。一是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17户贫困户每户都有一名干部进行结对帮扶,一包到底,直至贫困户脱贫。二是第一书记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建设高标准葡萄采摘大棚12个、特色产业大棚7个。针对有种植意愿的7户贫困户,村集体通过每亩大棚补助6000元的方式助其脱贫。剩余的种植大棚,村集体对外承包,可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对于7户特困户,在产业扶持的基础上,村集体每户每年再补助500元。三是村党支部领办的阳光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17贫困户均为合作社成员。合作社采取“六统一”模式,帮助每位社员发展壮大种植产业,带动其增收致富。

2.野店镇宗路果品专业合作产业扶贫模式

野店镇是果品大镇,全镇共有10.1万亩果园,65家合作社。立足这一产业优势,野店镇把果品产业作为加快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通过干部入户走访、结对帮扶,确立了“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

经过认真甄别和全面梳理,确定以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在果品产业链条结对82户贫困户,在果品生产、农资、就业、储存、销售等6个方面进行帮扶。截至目前,共有82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414份帮扶协议,增强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在动力。

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农资销售、果品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底,注册资金500万,拥有容量15000吨的冷调库、1800平方米的加工储存车间、200平方米的农资培肥中心、500平方米的启农电商服务中心、18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1500平方米的职工生活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合作社2012年获得蒙阴果品唯一出口权以及GAP证书,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成功注册“山蒙野毛”这一品牌。为适应精准扶贫的新形势新变化,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新成立了为农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合作社的资源优势,积极帮助贫困户实行“产业链”式扶贫、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在生产环节,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果树优良品种,邀请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与管理。二是在农资使用环节,为贫困户提供农资和果袋,先行垫资。同时,为保障果品质量,合作社还免费为贫困户进行果品检测。三是在储存环节,合作社利用大型恒温库为贫困户提供果品储存场所,并减免10%的储存费用。四是在劳动就业环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除了提供工作餐和工作服外,工资待遇按高于正常工资的5%予以帮扶。五是在销售环节,如果贫困户将果品直接销售给合作社,果品在同等等级的情况下,合作社以每斤至少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若贫困户储存自行销售,合作社将优先帮助贫困户销售果品。六是在电商销售环节,利用万华食品、启农电商服务中心等平台,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开设网店,并优先帮助贫困户出售。若贫困户通过家庭成员进行电商微商销售,合作社优先为他们提供统一包装、物流运输等服务。

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在推动蒙阴果品走出国门、打造蒙阴果品知名品牌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将果品远销新加坡、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出口苹果、蜜桃350多万千克,实现出口创汇1200多万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出口苹果150多万千克,实现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在继续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扶贫和鲜果出口业务的基础上,合作社积极引进康维果蔬脆片加工项目,主要开展果蔬新品种研发、有机果蔬生产、农产品深加工、方便休闲食品生产加工等业务。一是为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二是按果品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确保贫困户从该项目中真正获取利益,稳步增收,实现脱贫。

3.常路镇引发果业园“四+四”扶贫模式

引发高端林果生态示范园位于常路镇南部的西北楼社区,由山东引领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占地3000亩,投资3000万元,三年建设完成。建成后,将是蒙阴县最大的集产业观光、采摘、果品生产、果树新品种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精品示范园。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已流转土地2000亩,新建园区生产道路2200米、办公室1处、景观式看管房2处、拦水谷坊10处、深水井4眼,栽植蜜桃1000亩、绿化苗木2000余株。该项目区用地涉及西北楼、田家林两个行政村,项目扶贫涵盖周边三个村的贫困户,除占地的两个村外,还包括龙泉村。2014年,上述三个村共确定贫困户56户、119人,截至目前已脱贫42户、90人,未脱贫14户、29人。

扶贫思路:以项目为依托,依靠产业园产业优势和企业发展需求,采用四种帮扶类型,实施四个脱贫引领,以“四+四”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四种帮扶类型:一是土地流转型,土地在项目区内的,将土地流转给引领果业有限公司,赚承包费;二是土地互换型,土地不在项目区内的,与项目区内不想转包土地的农户进行调换,然后承包给引领果业有限公司;三是园区务工型,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园区打工;四是政策兜底型,村集体利用土地承包费进行政策兜底。

四个脱贫引领:一是种植模式引领,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引领农户采用先进的栽培模式;二是科技模式引领,与科研单位、研究院所等单位协作建立科研基地,引领农户使用新科技、新技术;三是经验模式引领,以“有机+互联网+电商”模式开展经营,引导农户转变粗放式经验理念;四是优质品种引领,以黄桃优质品种为主,引领农户更换新品种。

具体措施:一是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土地相结合。在项目建设征地过程中,运用政策优势将征地工作向贫困户倾斜,项目区内的土地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按承包时间和土地面积给予贫困户土地承包费;项目区外的贫困户与项目区内不想流转土地的农户进行土地调换,然后将土地承包给引领果业有限公司,最大限度挖掘贫困户的土地资源优势,创造经济效益。通过该项扶贫措施,能够为13户贫困户提供每年600~1200元不等的固定收入。

秦承云、张云兰夫妇是该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户,夫妻二人年龄均超过75岁,年老体弱,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但土地不在项目区内。随着引发高端林果生态示范园的入驻,该对夫妇在政策的支持下,主动与项目区内不想转包土地的农户进行土地调换,然后将土地承包给引领果业有限公司,每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可获得1260元的收益,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险和子女赡养费,夫妻2人年均收入可超过5000元。

二是项目用工和贫困户劳动力相结合。在前期的贫困户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发现4户贫困户虽然具有劳动能力,但因特殊情况无法外出打工或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针对这一情况,村干部积极和引领果业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协商,优先聘用当地的贫困户,为有条件的贫困户创造工作岗位,使贫困户拥有工资性收入,帮助贫困户成功脱贫。

刘安香是西北楼社区的贫困户,由于丈夫早已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孩子上高中,无法长期外出打工。在村集体和示范园的共同努力下,刘安香目前正在园区内打工,每年有了1.5万元的固定收益。

三是村集体收入兜底和贫困户脱贫相结合。该地还有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迈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缺少致富能力。对于这些贫困户,村集体将项目区内的沟渠、集体荒地流转承包给引发高端林果生态示范园,利用这些收入,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议,进行兜底补贴。

秦承君今年82岁,因为体弱多病,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虽然把土地流转到项目区内,但每年仅收入900元,还不能达到脱贫标准。经村集体讨论研究,并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议,用集体收入进行兜底补贴,秦承君每年都可获得补贴300元,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险和子女赡养费,年收入可达3700元左右,保证其能够成功脱贫。

四是多措并举和贫困户脱贫相结合。为了将精准扶贫做成一项真正惠农富农的工作,村集体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努力帮助脱贫户致富,最大限度地提高贫困户收入,保证贫困“不反弹”。

秦元征是该地贫困户中的一员,身体残疾,生活贫困。村集体帮助他办理了土地流转,还在当地的广达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找到一份看管厂区的工作,每年可有6000元的固定收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4.旧寨乡山旺农庄扶贫示范模式

旧寨乡山旺农庄由蒙阴县山旺农庄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进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如优质蜜桃基地、文冠果等珍稀苗木和花卉繁育基地及各类果品采摘园,总面积6950亩,其中优质蜜桃基地1300余亩、珍稀花卉苗木800亩、公益林4000余亩,是一家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林木品种鉴赏、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旅游局、旧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山旺农庄坚持环境保护与山区开发并重、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原则,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着力打造可览、可游、可居、可养的景观综合体,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果树标准园”“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山东省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基地”。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山旺农庄率先开创了以合作社带动农户、以景区发展解决就业岗位、以电子商务促销农产品、以富民生产贷分红保障等多种帮扶方式,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是利用合作社带动脱贫。依托山旺农庄,成立了山旺果品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发展优质蜜桃10000亩,实行“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市场+电商”的新型经营方式,实行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销售、统一营销结算“六统一”服务,大大提高了社员经济收入。推行物联网模式,对蜜桃基地实行全过程实时智能监测,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蜜桃购销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并与北京社区直通车、济南银座超市成功对接,实现直供直销,年销量达到200万千克,户均年增收4700元。

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依托当地蜜桃资源优势,旧寨乡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大力推行休闲采摘节,推广农家乐自驾游、古寨游,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山旺农庄二期工程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与扶贫攻坚相对接,签订帮扶协议,让贫困户入社抱团发展。二期项目完成后顺利通过国家2A级景区验收,通过现有的旅游、餐饮、雇工等产业为周边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三是电子商务带动脱贫。山旺农庄电商和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一是以高于市场价格10%~20%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用于电商销售;二是电商以成本价提供给贫困户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三是电商优先安排贫困户从事包装、运输等工作。

四是富民生产贷帮助脱贫。山旺农庄和4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除优先收购农产品、提供工作岗位外,富民生产贷200万元的收入还将通过分红、兜底保障等方式补贴贫困户,确保其脱贫。

五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带动脱贫。农旺山庄投入资金,相继完成了山林流转、道路硬化、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硬化山庄及周边道路4.2千米,将整个农庄连成一体、形成环线,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入,成功帮助贫困户脱贫。

四、技术需求调查与服务

蒙阴县有100万亩果园,果业经历了30多年的大发展,现阶段正面临着果品产业化升级这一艰巨任务,同时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瓶颈因素和技术问题。只有一一克服才能实现产业化升级,继续开发果品产业的最高价值,进一步发挥蒙阴果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县农村农业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作用。

一是山区果园科学用水问题。蒙阴县地处山区,村落和田园大都地处丘陵山坡地,存在着交通不便、用水困难等问题,特别是果园用水,全县1/3的果园不能进行水利灌溉,只能依靠自然降雨来维持生产。另外,在用水过程中,也存在用水浪费、耗时耗力等问题。如何解决山区果园的水利灌溉问题,研究制定出科学的灌溉方式是当前产业扶贫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规模化发展与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问题。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规模化和标准化,现阶段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劳动能力退化,直接限制果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发展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使用机械化、集约化栽培技术,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果业生产,探索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利润分红等方式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收入保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科技支撑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是增加产业扶贫项目,设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现代果业,承担扶贫任务,给予技术支持,财政补助。

二是继续加快水利、道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山区用水提供智力支持,设定科技攻关研究课题,彻底解决山区用水难、没水用的问题。

三是联合金融部门加大农业金融服务力度,对从事果业生产、营销和服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对果品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电子商务、品牌化销售等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以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