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山景区的开发及旅游地文化生产的开始

红山景区的开发及旅游地文化生产的开始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山景区作为海南省的代表性景区,在海南省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它的产生和发展相当程度上折射着整个海南省的发展.因此,要了解红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及其背后的社会过程,就不能孤零零地单独看这个景区,而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唯有如此,才能看到地方政府在景区产生和旅游地文化生产中所

红山景区作为海南省的代表性景区,在海南省的发展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它的产生和发展相当程度上折射着整个海南省的发展.因此,要了解红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及其背后的社会过程,就不能孤零零地单独看这个景区,而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唯有如此,才能看到地方政府在景区产生和旅游地文化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

1.红山景区开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红山景区的开发并非偶然,它的产生依托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2010年4月23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中有一篇文章展示出了海南最初发展旅游的时代背景[2],从中可以透视出海南省政府最早决定开发红山景区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初衷,并且可以使人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红山景区的发展与整个海南省发展历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此摘录相关内容如下:“2009 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让2001年12月即被提出过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终于上升为国家战略.忆往昔,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始终在梦想与现实、期待和失望的焦灼中蹒跚前行.‘海南热’、‘免税汽车事件’、‘十万人才下海南’、‘洋浦风波’、‘楼市狂潮’、‘三年低迷’再到‘工业复兴’——海南人的致富梦想,始终在产业发展定位的举棋不定和左右摇摆中,蹉跎了将近三十年的光阴ƻƻ从1995年至1997年,海南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都降至全国倒数第一,比西藏还低.而此前1991年至1993年,海南GDP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最高增速达41.5%.‘工业兴省’之路也被打断了,海南开始彷徨. 1993年1月,中央调国家劳动部部长RCW任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 RCW上任之时,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瓶颈依旧制约着海南发展.基于此,他把1993年定为海南‘国际招商年’.该年海南进行了十五次招商活动,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106宗,合同投资额64亿美元,同比增长81.1%;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 RCW被称为‘在海南第一个主张搞旅游业的省委书记’.他上任第一个月,即提出旅游为龙头,带动海南经济发展. RCW上任后不久,认为海南的旅游业和热带农业是两大‘优势产业’,基于此,决定对海南的产业发展战略实行调整,明确提出了‘海南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以旅游业为龙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这一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引发了海南‘旅游开发热’,海南还为此颁布了«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加快重点旅游开发区和旅游项目的建成.旅游主导给当时的海南带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1993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9.41万人次,旅游创汇1.13亿美元,营业收入达10亿元人民币. 1993年海南GDP达到204.13亿元,同比增长22.8%. 1994年再创新高,GDP达到3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的收入已占海南省财政收入的1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当时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旅游业也成为海南的一项优势产业.今天在海南岛上看到的一些重点旅游区和旅游景点,有一些就是在1993年、1994年规划、扩建、兴建、开发建设起来的,其中包括三亚红山景区.”

由此可以看出,三亚红山景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般的旅游景区,它是政府直接推动的,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它承载着超出了一个旅游景区自身之外的更多意涵.这一特点势必成为红山景区实际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2.红山景区的开发及其旅游地文化生产的缘起

红山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始于1993年,距今已有将近二十年时间,由于文献和知情人的缺乏,获得开发之初的资料非常困难.在此,本文引述景区开发的主推人、海南原省委书记兼省长RCW于1999年10月16日在«海南日报»上的一篇追述性文章来展示红山作为一个旅游地的酝酿和启动过程,由于RCW是海南旅游发展战略和三亚红山景区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所以他的观点比较能够反映出政府视角下对景区开发的审视和思考.内容如下:

“海南的热带自然景观十分秀丽,可是缺乏国际知名的人文景观,也没有像样的佛教寺院,但是海南有丰富的潜在历史文化资源亟待开发.例如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在舟山群岛附近遇到大风,漂流海上十多天,终于在三亚宁远河口附近登陆.对国家统一立过大功的黎族英雄冼夫人的后裔冯崇债闻讯,立即派四百官兵,把他们请到自己家中,住了一年,又亲自领兵八百把他们护送到崖州.由于原崖州寺庙早已坍塌,鉴真和尚意欲重建,冯崇债马上命令农奴们,三日之内每人献圆木一根,很快就建成佛殿、讲堂、砖塔和一丈六尺高的释迦佛像.后来,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在奈良东大寺筑坛传戒,成为日本律宗的初祖,并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极大贡献.这一段著名佛教历史往事,在海南应予以彰显,更可作为发展海南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3年2月初,我刚到海南任职不久,一位叫释永寿的和尚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在亚龙湾拨地数百亩,修建‘南国寺’.我当即回复,并告诉三亚市:从亚龙湾的整体规划来看,由于风格和功能都不协调,所以不宜修建寺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修建一个小型的天主教堂,以利于国内外游客做礼拜和举行结婚典礼.为了纪念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鉴真和尚,建议另择吉地建立寺院.由于鉴真和尚属于‘律宗’,又叫‘红山宗’,故拟取名为‘红山寺’.这一建议得到三亚市领导同志的积极响应. 1993 年2月17日,正好是我到海南满一个月的时候去三亚视察,顺便实地选址.在三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看了好几个地方都不理想,只好找来标有等高线的三亚地图查找.从这张图上,我看中了鸭仔塘村旁的一大片空地,这里背山面海,农田和居民都不多,很适合作为开发用地.选择庙址还必须具备基础设施的依托,主要是水电路能够连通.这里离公路近,有高压电网经过,旁边有一条小溪,说明这里有地下水,规划中拟修建的大隆水库就在附近,从各方面条件来看都很满意,于是决定对这一块地方进行进一步勘察.说来也巧,后来得知这个地方真的就叫‘红山’.为了切实弄清情况,不久我又专程去察看地形.当时这里完全是一片荒山乱石,长满小灌木丛,连路都没有.但亲临这片土地,真让人兴奋不已.选定的庙址面对湛蓝的大海,天水相连,一望无际.背后山顶海拔478米,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很有气势.周边地方干旱异常,唯独这里时常小雨阵阵,以后又发现,手机在附近地方都叫不通,只有在这个地方能接通.红山又是长寿之乡,1995年重阳节,三亚市曾组织百名百岁老人登山,一时传为佳话.”

“1993年4月,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为红山寺的筹建情况,我专门拜会了全国佛教协会会长ZPC居士,得到他的积极支持.他还特地于4月26日给我的来信中说:‘CW同志,两会期间您向我谈及在海南修建寺庙,弘扬佛教文化一事,兹奉商如下:海南是我国南疆大门,在历史上佛教就有重要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途中,曾被飓风吹到海南的三亚.当今海南为全国改革开发的经济特区,大批海外的投资者接踵而至,其中不少是信仰佛教的华侨.因此,在海南修建一些寺庙,这对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国内外信徒的朝拜愿望,推动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经贸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ƻƻ一定要把寺庙建成弘扬佛教正信的清净庄严的佛教道场.这方能体现宗教政策,吸引海内外信众,促进海内外交往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充分发展贵省南疆大门的优势.’红山寺的筹建,遂于1993年6月进入实际运作. 6月21日特派工作组,专程去江苏省考察寺庙并敬选方丈.在江苏省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任务,迎请了栖霞寺都监YZ法师前来主持红山寺的筹建工作,并请栖霞寺当家僧人CY为副手. 1993年7月6日,三亚市委专题讨论了红山寺的筹建工作,决定成立筹备小组,由PJJ任组长,负责落实有关事项,HSX任总监,负责省委、省政府领导意图的督办,并垫资300万作为启动经费.会后市委、市政府正式向省里送报了«关于拟定ί红山寺兴建规划大纲ΰ的情况汇报». 7月24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了«规划大纲».”

“红山寺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重视. 1993 年7月26日,HSX等六人专程进京,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了红山寺的筹建情况.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佛教组织Z,均表示完全同意红山寺项目及筹建方案,ZPC会长和国务院宗教局YXW局长一直给予了大力支持. 1994年1月24日,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座谈会在三亚召开,ZPC又亲率与会佛协副会长JMX活佛、GTC活佛、MT法师、DSR法师及高旻寺的住持、金山寺的住持、中国古建筑研究会会长YHX教授、中外建公司蓝百里总工程师等60余名佛教界、建筑界著名人士,赴红山寺址考察;ZPC当场将亲笔题写的‘红山寺’额匾及墨宝数张赠给红山寺.第二天,ZPC接受三亚市政府的邀请,出任红山寺功德基金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台湾释宏善法师等,不仅慷慨解囊,而且常献良策,有效地推动了红山寺的筹建工作. 1994年2月在评审修改规划设计时,正式将‘文化项目C’列入规划,佛像高108米,建成后将是一大世界级景观.说起‘文化项目C’的选址,也有一段故事:当时从地图上看,这里水位较浅,有利于减低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难度.谁知后来发现,这个选址恰是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连线的交叉点.美国设计师观测后开玩笑说:这是上帝安排的. 1995年10月正式确定了‘红山佛教文化苑’的设计规划. 1997年6月1日国务院宗教局正式批准了‘文化项目C’.”

“由于早期的筹建开发初见成效,并有了一定知名度,吸引来一些项目合作的投资商. 1995年6月,红山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三亚市成立了红山文化区管理委员会,由副市长PJJ任主任,行使该地区的政府职能,具体的开发经营由三亚红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同年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红山园区现已粗具规模,并在国内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好评.整个园区占地甚大,现在建成的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量的工作还在后面.红山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了‘文化精品’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首先是强调‘文化意识’.虽说要建红山寺,但不能单纯作为宗教道场,而是要作为佛教文化、东方文化的园区来开发.寺院一定要请高僧大德前来主持,年龄、资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对佛学理论造诣较深,最好兼通英语,以便与国际佛学界交流.园区内要把有关的历史典故、佛学理论、佛教流派等都能在这里体现出来.可能的话,还要办佛学院、佛学研究所、佛教文化展览;尽量应用现代技术,包括电脑信息技术,提高文化的层次和品位,使其在国内外独具一格,成为佛教文化的一个中心.再就是强调‘精品意识’.园区要突出自然风貌,突出中国特色.为了精益求精,园区的规划一次次修改补充,一次比一次更完美.红山寺的外形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和佛像造型都应按照唐代风格精心设计.规划设计工作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专家、佛学专家、历史学家、园艺专家、美术工艺专家参与,还特聘美国著名设计公司(UI公司)做详规,可以说是专家们共同合作的结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格调,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景区.红山建设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环境优先’的原则.庙宇本身尚未竣工,整个园区的花草树木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公园.正是由于生态环境的优越,才能边开放、边建设,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和香客前来游览、进香.为了不破坏环境,从一开始就不搞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操作,不管当时多么困难,坚决不乱筹资,不乱建房屋,不乱设摊点,一切按规划办事,从而保证了园区的高品位.园区还特别注意清洁卫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全国首家取得了ISO14000认证的旅游点,是国家生态示范区.红山公司从一开始就坚持‘规划管理’的原则.首先要把管理体制理顺:红山地区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工商、税收、治安、民政等政府职能;寺庙的佛事活动由和尚自己管理;整个园区的开发经营由公司负责,各项收入都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由企业和庙方共同监督.由各方人员与法学专家共同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政府、企业与僧众分工明确,权利与义务按条例认定,以避免矛盾扯皮,这种办法在国内尚不多见.园区内部管理十分严格,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工程进展迅速,这是红山公司全体职工以及工程公司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整个红山工程的规模相当大,建设周期会很长,今后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希望上述的三条原则都能始终不渝地认真执行下去,保持‘红山特色’,把红山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我愿引用ZPC在奠基仪式时的贺电,来表达筹划者、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衷心祝愿:祝贺红山寺建成为海南第一寺,建成为修德讲学,培养人才,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的根本道场.祝贺红山寺建成为道风严净,法务昌盛,四众所归,教化一方,贯彻执行宗教政策的模范宗教场所.祝贺红山佛教文化区建成为弘扬佛教文化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的文化乐园.”

从红山景区最初筹划和建设的过程来看,它的开发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佛教界在这个佛教文化旅游景区上的共识与合作,这个景区从一开始就担负着政府和佛教界的关注和期待.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景区发展的主导和控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由当时的三亚市副市长任一把手,来行使在该地区的政府职能.政府的强力推动、佛教界的配合以及公司化运作模式的选择,这些构成了红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最初组织形态,标志着红山旅游地文化生产过程的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