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路分岔口”

“道路分岔口”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对路径依赖进行经济学讨论的是保罗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然而,随着旅游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增加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借用与发展的深化,尤其是从理解技术变迁的思路来看待路径依赖的研究,在旅游文献中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另一种进路/模式则是所谓的“道路分岔口”,见图8-2。

最早对路径依赖进行经济学讨论的是保罗的(David Paul)《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刘和旺,2006)。20世纪80年代之后,阿瑟(Arthur)和保罗(David Paul)对技术变迁的关注,使得路径依赖作为一种分析视角和方法逐渐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保罗(1994)指出,某一过程的路径依赖后果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的随机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转引自:刘和旺,2006)。阿瑟(Arthur,1989)的研究重点则是经济中的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与路径依赖的关系。他指出,“微小的历史事件可能导致一种技术在与另一种技术竞争时胜出”,亦即“一种技术的市场份额不仅依赖于偏好和技术的可能性,而且还依赖于收益递增而导致锁定效应(lock-in)的历史小事件”(刘和旺,2006)。

诺思(North)是最早将“路径依赖”引入制度变迁研究中的学者。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诺思(North,1990)指出,研究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制度变迁,因为收益递增性质的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这些技术的组织之间的竞争。因此,技术变迁机制同样适用于制度变迁。诺思(North,1990)认为:“发展路径一旦被设定在一个特定的进程上,网络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得自于历史的主观模型,就将强化这一进程”。在《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一书中,诺思(2008b)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其实就是“从过去衍生而来的制度和信念影响目前的选择”。

从以上的介绍其实可以发现,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的社会科学中,路径依赖理论已经被“速记”为:“过去形塑未来的选择”、“历史是重要的”(Ebbinghaus,2009)。然而,仔细审视可以发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其实沿偱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models)抑或进路(approaches)。

皮尔逊(Pierson,2000)曾指出,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路径依赖概念,有宽松和严谨之分。艾宾豪斯(Ebbinghaus,2009)更形象地指出,其中的一种进路/模式就是将路径依赖的过程理解成为“不断被践踏的小径”(Trodden Path),见图8-1。这种理解路径依赖过程的进路/模式显然是沿袭了理解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思路,认为制度尤其是社会规范等非正式制度的采用和扩散的过程,犹如新技术的扩散一样,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因为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而形成一种自我强化(self-reinforcing)的机制,从而进入到一种依赖/惯性的状态,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及其扩散将面临更大的成本,从而使得技术变迁/制度变迁进入到一个所谓的锁定状态(lock-in)。在旅游研究中,吉尔、威廉姆森(Gill & Williams,2011)曾指出,路径依赖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并不多见。然而,随着旅游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增加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借用与发展的深化,尤其是从理解技术变迁的思路来看待路径依赖的研究,在旅游文献中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例如,吉尔、威廉姆森(Gill & Williams,2011)对加拿大威斯乐(Whistler)度假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所做的分析就是很好的案例。在国内旅游学界,徐红罡、吴悦芳、彭丽娟(2010)也曾以世界遗产地西递和宏村旅游线路的固化为例,指出旅游线路的固化本质上是路径依赖的结果。

图8-1 理解路径依赖的模式Ⅰ:“不断被践踏的小径”(Trodden Path)

资料来源:艾宾豪斯(Ebbinghaus,2009),由作者翻译、调整。

另一种进路/模式则是所谓的“道路分岔口”(road juncture),见图8-2。这种理解制度变迁路径依赖过程的进路/模式源自历史制度主义的传统。在这一进路/模式中,所谓的“路径”(path)并非用来描述个体行动者基本决策的反复进行所产生的制度的出现和延续,而是借以指某一具体制度/制度安排的长期发展路径(pathway)。这些制度抑或制度安排受到集体行动者的形塑,并可能继续受到集体行动者的调适。按照诺思(North,1990,pp.98~99)的话说就是:“路径依赖是一种从概念上缩小选择集并跨越时间地连接决策的方式”。柯志明(2000;转引自:林国明,2002,pp.12~13)也曾以“小钢珠游戏”形象地描绘了他所理解的路径依赖:

图8-2 理解路径依赖的模式Ⅱ:“道路分岔口”(Road Juncture)

资料来源:艾宾豪斯(Ebbinghaus,2009),由作者翻译、调整。

笔者所感受到的历史演化过程则比较像是在小钢珠游戏里,沿着上窄下宽的树枝状路径,拾级而下。每一选择不仅是放弃了一些可能的替代机会,而且前一个选择所决定的路径往往限定了下一个选择的可能路径。从事一个选择的同时已经排除了其他的选择,也构成了其后选择的限制条件。

很显然,理解路径依赖的“不断被践踏的小径”的进路/模式,主要是集中于分析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的扩散过程;而“道路分岔口”的进路则更多地指某一特定的制度或制度安排的发展与演化进程是如何受到之前决策的影响。诚如艾宾豪斯(Ebbinghaus,2009)评论道的,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路径依赖原理(deterministic path-dependence theorem),即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过程看成是“不断被践踏的小径”的模式/进路,只能限于理解在相对严格的条件下制度扩散的延续性,亦即缺乏外力干预下的持续性自我强化。这种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路径依赖原理既不能解释制度的出现也没办法解释制度的变迁,因为这种理论将制度的出现归因于概率事件(chance event)而将制度变迁本身排除在外。发展意义上路径依赖的模式/进路(developmental approach),即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过程看成是“道路分岔口”的模式/进路,则可以用于历史研究的探索,具有能够应对制度维持和变迁的灵活性。两种理解路径依赖的不同模式的差异及其共同点,见表8-1。由于本章关注的是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制度安排的变迁过程(见图8-3),因此“道路分岔口”的分析进路显然更符合客观现实因而也更具有解释力度。因此,下文的分析主要从“道路分岔口”的进路展开。

表8-1 路径依赖的两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比较

注:来源于Ebbinghaus(2009),由作者翻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