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造业技能人才劳动关系评价

制造业技能人才劳动关系评价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协调劳动关系,以及处理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方法。实现劳动者民主参与的前提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法律上得以确认并受法律保护。同时,劳动者的民主参与对增进劳动关系主体双发的相互了解,消除意见分歧,把有可能造成重大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和各种隐患消除于萌芽中。

4.2.3.1 评价指标构建步骤

劳动关系的评价涉及很多方面,有企业外部和内部,它们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关系。所以要想准确评价劳动关系,需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客观地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实,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就是影响劳动关系程度较大的指标,可认为是关键指标。本文从计量统计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关键指标,即一级指标。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文照国内外指标体系设计方法、指标选取原则,并采用文献参考、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大量查阅相关学者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并搜集研究相关问卷,初步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第二,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高校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进行探讨,收集他们对影响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意见,并细化评价指标各部分具体的构成和影响程度,再对之前总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改进,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雏形。第三,将筛选过的指标设计成调查问卷,并选取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然后收集整理数据,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中通过因子分析,最终确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4.2.3.2 评价指标选择和确定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模型构建的关键。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结合企业特征,从众多影响劳动关系的指标中选择涵盖体现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度最大的关键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力求能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劳动关系的状况。

第二,实用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企业的实际,且适用于大部分企业;指标设定应尽量利用客观信息,注重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第三,可测性原则。指标应该具有可采集的特点,资料收集方便,计算简单。即评价指标能从资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取,少而精,具有可行性。

4.2.3.3 评价指标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大致相同,因此,本研究对企业劳动关系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评价。在这一层面上,企业劳动关系评价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我国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这是企业劳资关系建立和变动的前提条件。因此,评价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企业与技能人才之间劳动合同的有无、劳动合同内容的明确程度、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集体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否等等,都直接反映着企业的规范用工情况,是评价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

2.劳动环境。劳动环境指标是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状况的衡量。1950年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第一届会议提出:促进和维持各种职业工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于最佳状态;预防工作条件对工人健康的损害,保护工人免受职业有害因素危及身体健康;使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应于职业环境。安全事故、职业卫生事故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并引起劳动者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劳动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的劳动环境方面指标作为反映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指标。

3.员工权益实现。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期,劳动者的权益实现问题,是中国劳动问题的核心。劳动者的权益是指劳动者在进行社会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所享有的法律规定的相关权益。劳动者的权益主要包括平等就业权、职业选择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休息权、劳动保护权、教育与培训权、申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劳动者的权益是劳动法律所规定的劳动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其中劳动权益对劳动者而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权益。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员工权益是否得以实现以及实现程度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因此员工权益实现也就成为评价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员工权益实现情况就成为企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从劳动报酬、工时制度及加班情况、劳动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观察员工权益实现情况。

4.劳动争议。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既互相依赖,又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冲突和合作是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状态。而劳动关系具有继续性特征,这使得劳动关系冲突也是持续的和不可避免的。冲突发生的频率以及引发冲突的原因影响着企业劳动关系。而冲突的存在必然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因此企业劳动争议情况能反映出企业劳动关系冲突的状况。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由于对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要求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主要涉及争议发生率、争议调处组织、调处能力等方面。劳动争议调解在化解劳动纠纷中具有程序简单、方式灵活、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起到缓解和解决劳动争议的作用,如果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能真正化解纠纷,就会大量减少劳动争议,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并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改善具有导向作用。

5.民主参与。民主参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为改善管理方式创造了条件,从而使管理中更多地融入了“民主”因素,扩大了组织成员在参与决策中的权利。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协调劳动关系,以及处理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方法。

民主参与是改善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手段,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修正与改善劳动关系的过程。实现劳动者民主参与的前提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法律上得以确认并受法律保护。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收益最大化,劳动者会借用各种参与活动,影响组织决策,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实现。因此,对利益的追求是企业劳动者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原动力。同时,劳动者的民主参与对增进劳动关系主体双发的相互了解,消除意见分歧,把有可能造成重大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和各种隐患消除于萌芽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者参与是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保障机制以及增进劳资合作共赢的润滑剂。因此,劳动者的民主参与在劳动关系协调中具有重要意义。

6.企业管理与文化。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企业管理方式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主观评价,从而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方式越先进、内部制度越人性化,劳动者对企业的主观评价越高,人才流动越少,企业内劳动关系也就更加和谐。本研究从领导者管理方式、管理沟通、员工间人际关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7.员工职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加速更新,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劳动力素质显著提升,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改变,劳动者除了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要求以外,更加注重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即劳动者希望自身的素质、技能、能力等得到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使自己未来的需求能得到持续的满足。一般来说,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自身发展需求呈正相关。因此员工在企业中能否得到提升将影响劳动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