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小知识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124个国家高级专家出席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宣言对可持续农业的定义被很多人认可。可持续发展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可持续发展农业努力确保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一)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知识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124个国家高级专家出席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宣言对可持续农业的定义被很多人认可。

《宣言》对可持续农业的定义:“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方式,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需要。这种(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的)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理解这个定义我们应该注意到两大方面共五点:第一,目的和出发点:“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第二,实现目标的约束或条件:①“不造成环境退化”。②“技术上适当”。③“经济上可行”。④“能够被社会接受”。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本特征——可持续性(包括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强调不能把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①生态可持续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可持续性指农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所影响的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持。②社会可持续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社会可持续性指维持农业生产、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主要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农村劳动力以适当速度不断从农业领域转移出去。注重发展机会代际平等、代内平等,满足各种层次需要。③经济可持续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经济可持续性指在经济上能获得赢利,可以自我维持、自我发展。

(2)可持续发展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整体效益。

(3)可持续发展农业努力确保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①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适当调剂与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储备量占年需要量的17%~18%为最低安全系数)。②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努力消除农村贫困状况。③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简而言之,就是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与保护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4)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要求。①积极地千方百计地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体系内的效率(包括产品、土地、劳动、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等),尽可能减少消费和污染。②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物质投入过程中,要力求维护和提高再生产能力,增强后劲,促进资源和投入物的利用与生物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种多变的外界条件,减少风险,稳定收成。③努力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综合经营,从多方面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简而言之,就是高产高效低耗不污染要求,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稳定收成要求和农村产业多样性综合经营增加收入要求。

(5)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①公平性原则。主张当代人的公平,解决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问题;主张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还主张公平分配有限资源。②持续性原则。就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限制滥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③共同性原则。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步骤不能共同划一,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6)可持续发展农业要实现“三个良性循环”(经济良性循环、社会良性循环、自然良性循环)。①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②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③人口、资源、环境的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农业强调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从对立、掠夺逐步走向和谐相处,抚育和培植资源,资源永续利用,土地越种越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走上良性循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农业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柯炳生在他的报告中说:“农民太需要文化技术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太低,37%的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靠他们搞现代农业,用现代技术真的很困难,这是5亿农民的总体数字的比例,如果5亿农民其中2亿读过高中、读过初中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农村的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就更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是体力型的,这不仅使农业科技推广及普及困难,而且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重经验轻科学,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方法。我国是农业人力资本农业技术资源都非常匮乏的农业大国,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我国农业的科技投入只占整个GDP的0.5%,比印度还要低,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水平在2%~3%。而且农业科技有很多周期长、投入大的因素。

3.农业资源制约 土地资源的充裕与稀缺和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多万人,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后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耕地面积不再下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仍会呈现减少的趋势。在耕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将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也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4.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1)气候方面朝不利方向转变。由于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已升高了0.68℃,而北方年降水量减少,南方却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影响病虫草害,影响作物生长。

(2)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使世世代代的人们过得更好。人们超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及各种农资残留、生活垃圾、各种类型的工业污染等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违背了人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初衷,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增长方式粗放 表现为:一是劳动生产率低,二是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三是资源利用率低。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1.加大宣传,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让人们认识各种污染及资源破坏的原因及后果,保护环境、爱护宝贵的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保护环境 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很难逆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1)通过立法,降低污染。环境因素的外部性特点说明保护环境和生态需要国家干预,要加大立法惩处,加大违法成本。

(2)综合治理土壤及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测土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严格控制各种危害农业生产的污染源,大力发展沼气,加强生活垃圾的治理,养成分类存放的良好习惯。

(3)加强资源保护。鼓励采用保护型的耕作法,如轮作、深松深耕等;倡导滴灌、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集雨灌溉的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环保投入、推行清洁生产,推行环境标志认证。

3.加大国家的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的转移

(1)加大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丰富农业科研新成果。农业技术进步提高了人们利用资源的效率和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2)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完善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采取多种渠道提升农民科技素养。

(3)搞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架构高效率高水平的农技服务体系,做好农业生产的后盾,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目前,粮食增产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能够为先进生产要素的投入提供基础平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5.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