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权让利形成经济发展动力阶段(~年

放权让利形成经济发展动力阶段(~年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阶段,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吴忠市国民经济迅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财政收入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先后实施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吴忠市财政顺应改革需要,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手段,以提高经济发展动力为基本目标,通过调整与农民、企业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促进形成了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机制。

1.大幅提高农副产品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9年,国家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的价格,平均提价24.8%,吴忠市相应提高了粮食统购、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由财政对购销倒挂部分进行补贴。1985~1990年,吴忠市财政发放价格补贴共计1261.8万元,有力地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稳定农业税,使农业税占农业收入的比重和各项税收比重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6元,是1978年的4.4倍,年均增长13.1%。

2.着力改革企业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从1978年开始,先后实行企业基金制度和利润留成制度,1983~1984年实行两步“利改税”,明确企业由上缴利润改为上缴税金,以税法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打破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增加了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198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全留,歉收自补”办法,对企业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1988~1990年,全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27户国营企业,3年实现利润2238.26万元,年均实现利润746.08万元,比承包前的1987年实现利润455.06万元增长了63.95%,比承包年利润基数401万元增长86.05%;3年上缴财政981.9万元,年均上缴财政327.3万元,比承包前的1987年上缴财政183.34万元增长78.52%,比承包上缴财政基数157.83万元增长107.38%;3年企业留利1764.75万元,年均留利588.26万元,比承包前的1987年增长129.06%。与此同时,吴忠市还创新扶持方式,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1988年7月8月,吴忠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吴忠市财政社会发展基金管理局成立,利用财政间歇资金以贷款形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仅1990年,吴忠市共投入各种周转金和信托资金及融通专户储存间歇资金近5000万元,大力支持了塑料、清真食品、造纸、化肥、化工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

3.加大放权让利步伐,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

一方面通过实行“分灶吃饭”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有效扩大地方政府在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方面的自主权,强化地方的利益主体意识,提高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部分财政资金实行有偿周转使用和提前拨付补贴款等方式发展生产。先后建立了财政支农周转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了粮食、日光温室“两高一优”特色产业和乳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这一阶段,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吴忠市国民经济迅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财政收入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吴忠市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592.1万元,提高到了1990年的3327.7万元,年均增长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