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性别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

性别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尼系数视角下的性别收入差距可以显示不同年份的收入不均等情况,收入流动视角下的性别收入差距可以描述不同年份下收入分布的结构变化,本节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我国1989—2011年间性别收入差距演变的轨迹。图5.3 我国男女性别收入比图5.4 我国性别基尼系数变动图5.5 男性收入流动滞留图5.6 女性收入流动滞留

基尼系数视角下的性别收入差距可以显示不同年份的收入不均等情况,收入流动视角下的性别收入差距可以描述不同年份下收入分布的结构变化,本节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我国1989—2011年间性别收入差距演变的轨迹。

根据表5.1和表5.3可分别计算短期内我国性别基尼系数的变动和性别男女收入比的情况(见图5.3和图5.4),根据表5.4和表5.5可分别得知我国短期内不同的性别收入阶层,即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滞留情况,收入流动的滞留率越高,表明收入流动性越差,越不利于缩小性别收入差距(见图5.5和图5.6)。1989—2011年间我国性别收入差距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性别收入差距缩小阶段(1989—1997年),男女性别收入比由1.3下降到1.1,而且性别基尼系数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该阶段内虽然男性平均收入高于女性,但是性别收入差距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具体来看,在该阶段男性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保持在25%左右,收入流动性较为稳定,而且处于收入两端的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该时期内男性收入流动能力强,有利于缩小男性内部收入差距;女性收入流动情况要好于男性,因为女性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说明女性整个收入群体的向上收入流动能力较强,有利于收入合理分配。因此,该时期女性良好的收入流动性有利于缩小男女性别收入差距。

第二个阶段为性别收入差距扩大阶段(1997—2004年),男女性别收入比由1.1又增加到1.3,而且性别基尼系数变化呈现快速上升,说明该阶段内不仅男性平均收入高于女性,性别收入差距也是不断扩大的。具体来看,在该阶段男性整个收入阶层的滞留率均出现大幅度增加,说明男性收入向上流动性减弱,出现收入阶层固化现象,不利于收入分配,男性内部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虽然女性中间收入阶层,即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阶层维持较为稳定的滞留率,但是处于收入两端的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均出现大幅度的滞留,尤其低收入人群的滞留率高达77%,说明该时期内的女性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能力非常弱,而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流动性也降低,女性收入内部出现收入差距的两极分化趋势。因此,该时期男女性别收入差距扩大是由于收入流动性降低导致的。

第三个阶段为性别收入差距震荡下降阶段(2004—2011年)。男女性别收入比由1.1增加到1.3又下降到1.2,而且性别基尼系数变化呈现“震荡式”特征,说明该阶段内男性平均收入依然高于女性,但是性别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呈现震荡下降变化。具体来看,在该阶段男性低收入、中低收入人群的滞留率出现上升趋势,但中高、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男性偏高收入人群的流动性较强,偏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能力较弱,增收渠道不广,不利于缩小男性内部收入差距;女性虽然低收入人群的滞留率由77%下降到60%,但是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女性虽然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能力有所改善,但是偏高收入人群的流动性太弱,并不能有效地缩小女性内部收入差距。但是,在该阶段偏低收入男性的增收能力降低,偏低收入女性的增收能力在增强,因此偏低收入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同样,偏高收入男性的流动性增强,偏高收入女性的流动性减弱,也会相对缩小偏高收入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整体来看,该时期男女性别间收入差距呈现震荡下降趋势。

图5.3 我国男女性别收入比

图5.4 我国性别基尼系数变动

图5.5 男性收入流动滞留

图5.6 女性收入流动滞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