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性

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性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长期来说,1989年至2000年间绝大部分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强度系数0<<0.4,呈现“震荡”趋势,总体上男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强于高收入阶层。

就长期来说(见图5.1和表5.4),1989年至2000年间绝大部分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强度系数0<<0.4,呈现“震荡”趋势,总体上男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强于高收入阶层。低收入组中31%的男性居民在经历11年后仍然滞留在低收入组,其余69%的男性居民向上流动到较高收入组,其中25%的男性居民向上流动到中低收入组,23%的男性居民向上流动到中等收入组,15%的男性居民向上流动到中高收入组,6%的男性居民向上流动到高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约19%的男性11年后留在中低收入组,其余60%的男性分别以31%、19%和10%的概率向上流动到中等、中高和高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约13%的男性留在原组,其余约30%的男性向下流动到较低收入组,约半数的男性向上流动到较高收入组;中高收入组中约17%的男性留在原组,其余约半数的男性向下流动到较低收入组,约31%的男性向上流动到高收入组;而高收入组中仅有28%的男性在11年后仍然居于高收入组,其余72%的男性都向下流动到较低收入组。比较来看,虽然2000年至2011年间绝大部分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强度系数也呈现“震荡”趋势,但是收入流动性系数0<<0.5,说明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性变弱,对上期收入的依赖性更大。在低收入组中约15%的男性留在原组,远低于1989—2000年间的滞留概率,说明低收入组男性的增收渠道拓宽或者机会增多,38%的男性向上流动到中低收入组,比1989—2000年间向上流动的概率高13个百分点,但向中等、中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均比1989—2000年间的向上流动的概率低8个百分点;中低收入组中约半数的男性向上流动到更高收入组,但与1989—2000年间的流动概率相比均有所降低,充分说明男性低、中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阻力增大;中等收入组向下流动的概率与1989—2000年间的流动概率相差不大,而留在原组的概率却高了10个百分点;虽然中高收入组中分别约12%的男性留在原组,比1989—2000年间的滞留概率有所降低,但是高收入组中高达56%的滞留概率远远高于1989—2000年。总之,1989—2000年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较强,而2000—2011年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变弱,虽然2000年以后低收入组男性向上流动的概率增加,但是高收入组男性的滞留概率太高,阻碍了收入流动,导致收入差距的长期扩大。

就短期来说(见图5.1和表5.4),整体看,1989—1991年间男性收入流动性强度图呈现“上升型”趋势,低收入男性的收入流动性系数0.2<<0.4,其余较高收入男性人群的收入流动系数保持在0.4—0.6之间,收入流动性一般,说明收入越低,收入流动性强度越高;1991—1993年间低收入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系数0<<0.6,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流动性不断降低,其余收入组男性的收入流动性系数0.6<<0.8,收入流动性较弱;1993—1997年间绝大部分男性收入流动性系数0.2<<0.4,收入流动性较强;1997—2000年间绝大多数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上升到0.4—0.6之间,收入流动性变弱;2000—2004年间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性又呈现与1989—1991年相似的趋势,即男性收入越低,收入流动性越强;2004—2006年、2006—2009年和2009—2011年间绝大部分的男性收入流动性系数0.5<<1,收入流动性又变弱,说明2004年后的时期内男性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整体变弱。总之,短期内男性收入流动性也呈现由强变弱的趋势,虽然在1989—1991年和2000—2004年两个时期内低收入男性的收入流动性较强,但是高收入男性的收入流动性仍然很弱。

男性低收入人群中,1989—1991年、1991—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0年和2000—2004年这五个短期内的男性低收入人群滞留原低收入组的概率在30%—45%之间,尤其以1989—1991年间的滞留概率最高;而2004—2006年、2006—2009年和2009—2011年这三个短期内的男性低收入人群滞留原低收入组的概率高达50%以上,尤其2009—2011年间的滞留概率高达83%,说明近期内男性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流动性很差,男性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机会很小。短期内,除2009—2011年外,男性低收入人群向中低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15%—30%之间,其中2006—2009年间流动的概率最高,1997—2000年间流动的概率最低;男性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2006年前处于14%—25%之间,而2006年后迅速降低至5%以下,同样说明了男性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渠道很小,收入增加的机会降低;男性低收入人群向中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0—14%之间,其中2006—2009年间流动的概率为0;男性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0—10%之间,其中2009—2011年间流动的概率为0, 2000—2004年间流动的概率为10%。总之,2006年以后男性低收入人群留在原低收入组的概率太大,而向更高收入组流动不足,脱贫机会下降。

男性中低收入人群中,1989—1991年、1991—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0年和2006—2009年这五个短期内的男性中低收入人群滞留原中低收入组的概率在21%—31%之间,向中等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20%—28%之间,向中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11%—20%之间,向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5%—12%之间;而2000—2004年、2004—2006年和2009—2011年这三个短期内的男性中低收入人群滞留原组的概率高达40%以上,远超以上五个时期,说明近期男性中低收入人群同样也出现收入流动性不强的滞留现象,向中等收入组流动的概率为10%—16%,向中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12%—18%之间,向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2%—12%之间,尤其2009—2011年间男性中低收入人群以12%的概率向高收入组流动。总之,近期内男性中低收入人群的滞留概率增加,向中等收入组流动的概率较为稳定,而2009年以后向高收入人群的流动概率增加明显。

男性中等收入人群中,1989—1991年、1991—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0年、2000—2004年和2006—2009年这六个短期内的男性中等收入人群滞留原中等收入组的概率在20%左右,而2004—2006年和2009—2011年这两个短期的滞留率高达44%,说明2009年以后男性中等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机会降低;男性中等收入人群向中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15%—35%之间,其中2009—2011年间流动的概率最低,而2006—2009年间流动的概率最高;男性中等收入人群向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6%—18%之间,高于低收入人群流动的概率,说明收入较高的男性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多。应该说,虽然2009年以后男性中等收入人群向上流动的机会降低,但是依然好于低收入人群。

男性中高收入人群短期内滞留原中高收入组的概率在17%—40%之间,向高收入组流动的概率在20%—30%之间,说明男性中高收入人群中约四分之一的人群可以实现收入向上流动,收入增收渠道较宽。反之,男性高收入人群短期内滞留原收入组的概率一直高居50%左右,说明男性高收入人群出现收入流动性不强的滞留现象,约半数人久居高收入阶层,不利于收入的合理流动。

图5.1 1989—2011年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性强度示意

表5.4 男性居民收入流动方向变化概率(%)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