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收入差距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几年,很多学者对我国地区间经济收入差距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理解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然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又会从多方面损害效率,最终阻碍一国的经济发展,而目前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最近几年,很多学者对我国地区间经济收入差距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理解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尤其东部地区收入要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例如,林毅夫等(2003)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存在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就是全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地区内却呈现收敛的趋势。王文利(2004)认为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多节点数据比较发现,居民收入最高的五个省份(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平均收入与最低的五个省份(山西、河南、江西、海南、陕西)平均收入的比例也由1.6倍提高到2001年的2.06倍。在我国采取不均衡发展策略的情况下,他认为一定阶段内,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又会从多方面损害效率,最终阻碍一国的经济发展,而目前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裴怀娟和裴怀宁(2004)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自1978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由过去的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王云飞(2007)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作为分析样本,详细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研究表明我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东西部和东中部之间的差距为主,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自1990年以后有扩大的趋势,虽然这种扩大趋势自2000年之后有所减缓,但仍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计算还指出,东部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要大于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距,但东部各省份之间的差距有缩小趋势,而西部各省份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赵亚明(2012)从超边际的分析视角探寻导致地区收入扩大的客观经济规律,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提供理论支持。梁柱和陈继勇(2014)对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内差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区域间差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2000年以后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放缓,地区间收入差距正在缩小。例如,江小涓和李辉(2005)认为地区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差异小于货币收入表示的名义收入差距。由于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是共同决定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有关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差距方面,他们创新性地用价格因素修正只考虑货币收入时带来的偏差,综合考虑收入和物价两个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各个地区实际生活水平的真实差距,认为地区之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差距要比名义收入水平所显示的差距小。杨蔚等(2008)通过研究历年各地收入数据,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有所放缓并开始呈现缩小迹象,这与之前十年持续扩大的趋势形成了巨大反差,这预示着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刘子一(2010)认为当前我国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现在除了发展经济以外,重视和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他通过分析我国1978年至2008年间的各省份人均GDP之间的比率,说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差距自从1990年前后开始逐渐扩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远高于西部地区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样的绝对差距还在逐渐加大;高连水、尹碧波和刘明(2012)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为先缩小再阶梯形扩大,最近几年又再现轻微下降的苗头。

影响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禀赋差异、政策制度倾斜、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以及市场开放度等。例如,林毅夫(1998)认为,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体制下以扭曲要素和产品价格为特征的宏观政策环境在起作用,致使由现存的价格体系所形成的地区“经济上”的比较优势与地区“资源结构”的相对比较优势相背离。王文利(2004)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以优势产业论、发展极论及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为主要内容的不均衡战略,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在地区间的非均衡性。总是有一些地区先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随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断扩大,这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鲁晓东(2007)从对外开放的角度,认为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但对外开放对不同区域的收入推动作用的程度存在差异,这导致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相对扩大了。而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在居民收入方面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杨蔚等(2008)以人口迁移的视角,从拓展的索洛模型出发,对人口迁移、人力资本变动以及相关制度因素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距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人口迁入通过降低经济体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人均收入增长率、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口迁移确实是减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有效机制。李实等(2006)主要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通过建立收入模型,指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工收入差距产生消极的影响,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还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沿海地区和直辖市与其他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受市场分割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张曙霄、王馨和蒋庚华(2009)认为我国各地区的经贸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外经贸区域结构失衡也极大地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致使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王银梅和陈义岚(2012)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及财政政策各因素对地区间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覃一冬和张先锋(2014)通过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得出空间聚集会导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