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建设制造强省为新的奋斗目标

以建设制造强省为新的奋斗目标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张金如一、“十二五”以来全省经信工作回顾(一)2015年重点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年共举办百余场行业或区域“机器换人”现场会。1—11月,全省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8%,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6.1%,有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同比约减少60万低端用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张金如

一、“十二五”以来全省经信工作回顾

(一)201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与挑战,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建设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抓创新,持之以恒调结构,多措并举促融合,主动谋划推改革,努力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抵消工业下行的压力。全省工业经济增速虽然略低于年初预期,但仍实现了运行质量高于全国、转型升级步伐快于全国、经济增长亮点多于全国的提质增效目标。一年来,全省经信系统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1.下功夫培育新产业,信息经济成为全省工业的新增点。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稳增长放在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工业稳增长这个重点,坚持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相结合,突出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全力化解工业增长下行压力。一是信息经济发挥了稳增长的引擎作用。组织实施信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开展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基地)建设,率先制订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和免费开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全省信息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4%,高出GDP增幅6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时尚产业发挥了稳增长的助推作用。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时尚产业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3个时尚名城和6个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举办了杭州时尚周、宁波国际时装周、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一批时尚产业展。预计全省时尚产业30家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5%、15%左右;今年我省有31家企业入选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5家企业入选皮革行业十强企业,数量均居各省市区第一。三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挥了稳增长的托底作用。组织实施高端装备“五个一”推进工程,开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试点示范,积极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风险补偿机制试点,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1—11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6.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6%,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幅更是高达18.9%。

2.下功夫打造新结构,结构高度化成为全省工业的新趋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调结构放在工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腾笼”与“换鸟”并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度推进工业结构向高度化合理化方向升级。一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组织开展综合性、行业性“腾笼换鸟”省级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预计全年累计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2万家,超额完成万家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多家。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双双增长7.0%,增速均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1.3个和0.6个百分点。二是技术设备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开展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百日攻坚”活动。依托“机器换人”专家服务指导组和工程服务公司,分行业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全年共举办百余场行业或区域“机器换人”现场会。1—11月,全省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8%,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6.1%,有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同比约减少60万低端用工。三是工业新产品比重持续增加。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与阿里巴巴联合推进“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行动,目前全省已有1500多家中小制造企业入驻。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8836亿元,同比增长12.1%,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31.3%,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四是高能耗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与用能审查,从源头上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化、惩罚性电价。积极实施五大节能工程,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电能替代的意见》,落实《浙江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国家低碳园区试点,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订实施《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意见》。1—11月,全省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8%。

3.下功夫开发新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全省工业的新引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转动力放在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个核心,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改造提升旧动能一起抓,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有序替代。一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实施“万企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工业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3家。组织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专项159项、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172项。召开了近百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现场推介会”。完成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3368项、鉴定1000项。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5.1%;全省企业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8%。二是两化融合的牵引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新增萧山、桐乡等8个示范区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和管理体系贯标3个方向,开展294个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制定实施《浙江省工业信息工程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方案》,两年建立17家工业信息工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深化推进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编制印发《浙江省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15—2017)》,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目前全省企业ERP应用比率达到72.99%,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0.39%,机联网率达到17.92%;数字化设计率达到83.84%。三是改革创新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确定11个“零土地”改革示范县(市、区),联合环保、建设等5部门出台实施意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省级能评审查权限全面(委托)下放到市级节能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四是消费升级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创新以信息消费为重点的消费供给。研究起草《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大数据产业第一批应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网络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协调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体系和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台州北斗导航应用试点。制订《浙江省三网融合全面推广方案》。

4.下功夫发展新主体,大众创业成为全省工业的新活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育主体放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培育市场主体这个根本,坚持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同步推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呈现大众创业新高潮。一是全面推进“三名”培育工程建设。推动落实“三名”培育试点企业优惠政策,建立省级“三名”企业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第二批31家省级“三名”企业培育试点。建立省级部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机制,支持“三名”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1—11月全省首批37家省级“三名”培育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分别增长15.4%和12.4%。二是全面完成三年万家“小升规”目标。强化落实“小升规”目标责任制,组织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服务月”活动,抓好“小升规”扶持政策的兑现落实。筛选确定200家“创业之星”和976家“成长之星”。预计全年可实现“小升规”企业3000多家,有望超额完成三年万家和今年3000家的目标任务。今年1—10月,列入统计局统计的8514家“小升规”企业实现总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5.3%和11.7%,明显好于规模以上工业。三是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发展。基本建成以“96871”为统一标志标识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品牌。出台省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银企融资对接力度,成功举办2105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全年帮助省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近2000亿元。进一步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今年新创建21家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205家,已入驻企业22176家,基地内企业产值1063亿元,吸纳各类创业创新人才53万余人。

5.下功夫建设新平台,特色小镇成为全省工业的新载体。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建平台放在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平台建设这个要点,坚持改造园区和新建平台一起推,积极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撑平台。一是规划了一批特色小镇。围绕信息、时尚、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和部分历史经典产业,牵头抓好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指导各地编制好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积极推动第一批22个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镇加快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即将公布。二是建成了一批标准厂房。总结推广温州等地高标准建设标准厂房的经验,制订落实年度标准厂房建设目标任务,联合召开标准厂房现场交流和推进会,全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预计全年全省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面积约700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创建了一批产业基地。组织4家产业基地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强县、强区、强镇评价。印发《浙江省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我省17个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管理和建设,推进军用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新创建了长兴和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2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6.下功夫增强新能力,精准服务成为全省工业的新抓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强能力放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位置。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着力推进政府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重要活动保障能力得到新突破。集全委之力抓好互联网大会信息化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最高规格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保障任务。用心组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全力承办“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分论坛,积极推进互联网领域的国内外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签署了三项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二是企业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减轻企业负担系列政策,组织开展以减轻企业负担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工作。联合开展了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及时查处了一批涉企乱收费行为。圆满完成了2015年度春运任务。三是廉政建设能力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形成“两个责任”相互协调促进的良好局面。组织轮训《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着力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四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全面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抓好全省民爆行业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研究制订《浙江省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有效保障了互联网经济的安全发展。五是决策咨询能力得到新提高。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一批重要行业和小镇发展规划,谋划提出了工业领域一批“十三五”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无线电管理条例》已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五年来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在这五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建设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力打好工业转型升级“组合拳”,超额完成了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两大约束性任务,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增长指标,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有:

一是率先在全国开展“机器换人”试点。主动顺应智能制造新趋势和劳动力红利结束新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工作部署。建立“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推进机制;成立“机器换人”专家服务指导组和工程服务公司;开展“零土地”技改审批方式改革,对“零土地”技改项目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分行业开展“机器换人”试点。三年来全省已累计减少低端劳动用工近200万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近30%。

二是率先在全国开展“腾笼换鸟”改革试点。重视供给体系的调整优化,省政府制订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组织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配套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等政策,大力度推进低端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过剩产能的化解,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浙江经验。

三是率先在全国开展“信息经济”培育试点。审时度势做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制订全国首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把发展信息经济列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积极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精心组织开展了智慧医疗等20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示范试点。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机制促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机制,重视以标准建设引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累计起草完成了72项智慧城市领域相关标准。

四是率先在全国开展能源“双控”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两头推进节能降耗的新机制,制订出台《关于在全省开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并被国家采纳推广到全国。较早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制度,率先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迈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一步。

五是率先在全国开展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出台多个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基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建立省级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目前16家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已集聚设计企业786家,累计实现各类设计服务收入5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突破5000亿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差距、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应对工业新常态的能力需要加强;二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力度需要加大;三是落实干在实处的举措需要创新。

二、做好“十三五”经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今后五年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任务的决战阶段。全省经信系统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建设制造强省为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制造强省建设的全过程。在工作中要坚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建设制造强省必须紧紧抓住供给优化这条主线。“十二五”以来我省工业增幅连年下滑,其根源既不是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下降了,也不是企业生产的能力不足了,而是供给结构出了问题。正是由于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不断高端化的需求结构,才会导致我省部分行业和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开工明显不足,才会出现我省每年高达800多亿美元的商品进口。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走出这一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加”,就是加快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尽快补齐短板;“减”,就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尽快化解过剩产能;“乘”,就是加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尽快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除”,就是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尽快提高市场化程度。因此,“十三五”时期各地务必要把优化供给作为工作主线,一切工作都要通过它来贯穿。

2.建设制造强省必须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主题。近年来,我省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的元素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远未达到实现创新发展的程度。目前我省主要工业行业仍然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企业仍然被锁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突出这一重围的最好方法就是推进企业全方位创新,进一步引导企业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真正发挥工业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产业政策紧紧对准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建设,全力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因此,“十三五”时期各地务必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工作主题,一切工作都不能与之相偏离。

3.建设制造强省必须紧紧抓住育大扶小这根主轴。基本实现工业化离不开企业这一市场主体。2013年以来,我省通过“三名”培育和“小企升规”,企业数量虽然增加了,但创业创新的步伐总体上有所放慢。“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大企业数量不增反降,从2011年的621家减少到2014年的598家,平均产值规模则由27.5亿元下降到26.8亿元;个体和私营制造业企业数仅增长33.3%,增幅低于“十一五”时期的43.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三名”企业培育和“小企升规”的工作力度。因此,“十三五”时期各地务必要把育大扶小作为工作主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它来运转。

4.建设制造强省必须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这座主峰。“十二五”期间,我省以“互联网+商务”为主导的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走在了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的前列,但互联网与制造领域的融合并没有获得同步发展。从去年开始我们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这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经验借鉴,更是开辟浙江工业发展新“蓝海”的重要路径。因此,“十三五”时期各地务必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作主峰,一切工作都要以它为方向来开展。

(二)今后五到十年发展的重点任务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十三五”时期我们把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从“建设工业强省”升级为“建设制造强省”。表面上看,发展目标似乎有所缩小了,但实质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因为制造业占到了全省工业的93%。因此,我们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业发展的目标调整为“建设制造强省”,可以说方向上更加精准了,同时也契合国家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订了《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两个纲领性规划,对今后五到十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两个规划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各地要紧紧围绕两个总纲,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1.认真实施好《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侧重对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作出部署。“十三五”时期总的发展目标是积极创建制造强国的示范省,具体体现在20个量化指标上。产业发展重点是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健康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时尚产业、绿色石化、汽车制造、历史经典产业以及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领域。重点工作是着力抓好创新创业、名企提升、智能制造、品牌品质、工业强基、都市引领等六大任务。

2.认真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纲要侧重对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进行部署。在发展目标上,围绕创新能力、规模质量、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18个量化指标;在产业发展重点上,瞄准今后一段时期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要求,提出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等11个重点领域;在工作任务上,提出了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四换三名”工程、创新型小微企业培育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

(三)2016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2016年全省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促融合、优环境,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工业发展良好开局。

发展目标如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高端装备和时尚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左右;“机器换人”为主的规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信息化发展水平比上年有所提高;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目标任务。

三、2016年全省经信工作的总体安排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6年全省经信系统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侧同时发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紧紧围绕增加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积极开展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浙江工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力争在供给侧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增加优质产品供给,补齐产业产品短板,目的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产品低端低质低价问题。工业领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主动牵头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信息、时尚、节能环保、健康、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在重点抓好信息、时尚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健康、旅游、金融产业中制造产业的培育发展。信息经济重点要抓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培育发展;高端装备产业重点要抓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海工、新材料的培育发展;时尚产业重点要抓好时尚服装服饰、时尚皮革制品、时尚家居休闲用品和珠宝首饰化妆品业的培育发展。大力推进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二是要大力开发中高端产品。紧盯国内外消费者的最新需求,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不低于20%。重点抓好四类产品的开发:第一类是智能产品。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政策,确保明年新增10000台工业机器人投入应用。积极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新型信息终端产品,促进终端、内容、服务一体化发展。第二类是进口替代产品。从现有进口产品中排出一批有可能突破的产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实现产品替代。第三类是绿色产品。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示范试点。改进完善绿色产品的标准,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深入抓好生态工业发展试点县建设。第四类是特色产品。配套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三是要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扩大资源要素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面,力争2016年实现全省90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纳入分类综合评价。继续支持企业和园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工业企业更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2.力争在需求侧改革上取得创新性进展。突出供给侧改革并没有否定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求侧改革仍然是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利器。一是要在增加有效投资需求上求创新。编制发布《浙江省工业投资“十三五”规划》,修订出台《浙江省工业投资导向意见》,引导工业投资进一步聚焦七大万亿产业。深入推进“机器换人”行业示范,鼓励企业加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投资,完成百场以上行业和区域“机器换人”推广会。探索研究引导企业增加信息化、设计研发等软投入的政策。二是要在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上求创新。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围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统筹抓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网络提速降费。积极实施“浙江制造”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浙江制造品牌。高质量办好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深化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继续抓好万家“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企业转型提升。深入推进信息消费试点示范。三是要在增加有效出口需求上求创新。推动企业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组织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网络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抓好制造业网络营销“3311”工程建设。鼓励更多工业企业走出去投资,面向需求就近组织生产。

(二)从创新端和创业端两端同向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完善创业创新的平台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浙江工业的创业潜力和创新基因。

1.把“万众创新”切实落到实处。统筹发挥好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民众在创新驱动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参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继续实施“万企创新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全方位创新。一是建设一批新平台,每年新增100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研发平台,努力创建国家级创新设计中心。二是突破一批新技术,每年组织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攻克100项以上行业或本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开发一批新产品,每年完成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的备案、鉴定、认定5000项。四是推广一批新模式,每年组织推广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重大新技术100项以上,扶持推广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制造模式100项左右。五是应用一批新管理,建立企业管理创新奖评定制度,组织开展管理创新试点,推广一批ERP等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全年完成2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德国、日本的“工匠”精神。

2.把“大众创业”努力化为行动。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方面有所作为。一是积极抓好“三名”企业的“二次创业”。进一步深化“三名”工程建设,引导“三名”企业通过二次创业做大做强。加强“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动态管理,做好首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推广。及早启动第三批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的遴选工作,努力完成省级100家、市级200家、县级300家“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目标。二是大力推进“四路大军”的首次创业。紧紧围绕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等“创业新四军”的创业需求,提供周到细致的创业服务。加快100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建设,举办“数据浙江”创业创新大赛,着力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全年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00万平方米。三是组织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标准,推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开展企业服务券试点。四是全力完成“小升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确保完成2000家以上“小升规”工业企业的年度目标。加强对“升规”企业转型提升的跟踪服务。继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进融资租赁试点扩面,加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拓宽担保服务领域,力争政银企合作平台融资增长10%,新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额和小微企业数量增长10%。

(三)从“互联网+”和“+互联网”两头同步使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紧紧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浙江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1.主动借力“互联网+”培育发展四新经济。“互联网+”是当前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经济的主要途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四新经济。一是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大力推进互联网企业向传统经济社会领域渗透延伸,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爆发性增长特点的产业。集聚各类要素和政策资源,重点抓好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建立1—2家数据交易中心,推进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二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试点。推进落实省政府与国家网信办、省经信委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创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着力抓好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基地)创建工作。积极参与筹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力办好互联网博览会、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和互联网论坛。三是继续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加快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力推广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创新业务及相关应用。积极推进“云上浙江”建设。协调推进杭州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通道和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力争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地区的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区域免费Wi-Fi基本覆盖。

2.充分运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互联网”是当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的主要抓手,具有创新性发展的优势。各地要把传统企业“+互联网”的改造模式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大力抓好智能制造试点。制定“制造业+互联网”实施意见,支持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实施“十行百企”数字工厂示范工程,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示范。建成50家智能化工厂,培育20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四个一百”推进工程,力争把我省打造成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小微企业+互联网”,培育一批“成长之星”。二是深入抓好智慧城市试点。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引导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慧环保等一批应用成熟项目从一个区域逐步向全省覆盖推广,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新领域示范试点建设。推进建立以智慧城市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继续办好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三是合力抓好智慧政务试点。进一步完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全省北斗导航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示范。

(四)从稳增长和促转型两边同处着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紧紧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旧动能,加快工业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进一步化解浙江工业的下行压力。

1.全力以赴保持工业平稳运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业能不能稳住,既取决于大企业和工业强县的托底能力,也取决于传统产业和企业资源的修复能力,更加取决于新增长源的成长能力。一是要更加重视新平台建设。继续牵头抓好信息经济、时尚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部分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大对特色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省市两级特色小镇分级培育机制,加快形成三级特色小镇培育体系。继续推进工业强县(市、区)、强区(开发区)、强镇建设。支持设区市城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推动工业大县积极创建制造业强县。二是要更加重视新产业培育。在全力推进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四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统筹抓好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研究制订“制造业+服务”培育计划,重点推进工业设计、企业售后服务、工程总承包服务、机器换人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改造提升一批行业协会。开展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课题研究。建立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和引导基金,编制《军转民技术与产业推广目录》及《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深入抓好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三是要更加重视新项目落地。制订实施“十三五”“百项万亿”制造业重大项目年度推进方案。探索建立联动开展重点项目储备、跟踪和服务机制,完善全省工业投资重点项目信息系统。积极组织上报省级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2.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转型升级是工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打好以“四换三名”为核心的工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一是坚决打好“去产能”攻坚战。抓紧编制实施《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十三五”规划》,探索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目录管理,系统推进2016年度国家级、省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的完成,深入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力争全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整治提升“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鼓励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合作。二是坚决打好兼并重组歼灭战。认真开展特困企业、“僵死企业”情况摸底调查,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和政策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研究制订产能过剩行业“减量重组”政策,严格防止新增过剩产能。认真抓好绍兴市上虞区的“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和天台县的“小微企业联合重组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项目资助。三是坚决打好节能降耗持久战。健全能源“双控”工作机制,出台区域能评管理办法,建立“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的能评工作新机制。有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统筹抓好新能源车充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推进地方热电综合升级改造。研究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化升级改造。继续严格控制地方煤炭消费总量,确保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不超过2012年水平。以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为重点,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继续推进工业治水促转型工作,力争全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均同比下降5%。

(五)从优管理和强服务两翼共同下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创新经信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经信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1.全面提升经信干部适应和引领工业新常态的能力。经济新常态不但要加快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而且要加快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继续深化经信领域改革。深化“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总结推广试点地区各项改革探索的经验。精心组织2016年度电力直接交易扩大试点,适时开展省级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筹备组建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推动售电侧市场化改革。二是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大经信立法工作力度,做好《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宣贯与实施工作。依法加强行业监管,继续做好军工、禁化武履约、行业准入公告等行业管理工作。落实工业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导职责,加强对民爆生产销售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确保行业安全生产。三是要全力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健全完善经信应急保障机制,做好G20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特大活动、重要节日和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安全、无线电应急保障工作。牵头制订实施经信领域维稳安保专项工作方案,认真做好两大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各项任务。科学制订两大活动期间停、限产工业企业方案,确保两大活动成功举办。精心组织好2016年度春运工作。

2.全面提高经信干部服务和指导工业新常态的水平。坚持把基层和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作为我们服务的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增强经信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组织开展“企业减负‘春风’行动”。落实国家“降成本”的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企业负担情况调查,制订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方案。组织开展“企业减负‘春风’行动”,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二是组织开展“五帮五助”服务企业活动。立足经信部门职能,建立精准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五帮(帮企业融资、帮企业培训、帮企业减负、帮企业创业、帮企业解惑)五助(助企业维权、助企业拓市、助企业创新、助企业技改、助企业节能)”服务企业活动。继续抓好对销售额10亿元以上企业的“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三是组织实施《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根据新常态下经信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快构建“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市县经信部门分级建设工业企业监测系统。四是全面提升经信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让“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对各级经信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重点抓好战略谋划、统筹协调、专业管理、具体操作等能力的培育,全方位增强经信队伍的履职能力。强化委属单位、派出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

(2015年12月29日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