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军工文化的完善期

军工文化的完善期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而此时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军工文化作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而此时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军工文化作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2003年,我国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三大宇航强国之列;2005年,我国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开始了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的第一步;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并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第一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载人航天技术上的成功,源于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科技工作者们多年来辛勤的探索和奋斗。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的身上,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胡锦涛将载人航天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五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军工文化的内涵,给军工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

在军转民的时代背景下,军工文化的社会辐射力效应日益凸显。这一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虽然仍有局部战争的存在,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呈现出军转民的发展趋势,一些军工系统的行业成功地完成了与国民经济的优势融合,实现了军民转换、平战结合、形成互动、相互协调的发展局面。而与军转民趋势相适应,军工文化也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增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共建的发展态势。军工文化由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单一的文化效力日益向社会层面拓展,呈现出多重的文化效应,发挥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影响人民群众责任感形成、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文化功能,在激发群众创新意识的培养、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文化优势。尤其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军工文化更是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出愈加显著的作用。

在军工文化的文化效应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军工文化的建设也受到了密切的关注,形成了浓郁的建设氛围。尤其是 2007 年以来,原国防科工委下发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军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关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工作的文件,加强了军工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推出了一批军工文化建设的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极大地促进和繁荣了军工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军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研究者群体也从军工行业内部人员拓展到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学者,专门的军工文化研究中心也开始出现(如北京理工大学军工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近年来,作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领域,军工文化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其文化功能的发挥日益凸显,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也更加突出。

军工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产物,其 80 余年的历史重合于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之中,沿着阶梯式的3个阶段——形成期、发展期、完善期的发展脉络,不断向前发展。军工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促使人们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军工文化折射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承载时代进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军工文化是融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物,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和组织纪律性的文化品质,有助于提升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军转民优势的不断增强,军工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发挥其日益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必定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