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图

企业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图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利用制度结构规范参与者类群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同时,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实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分工原则不仅体现在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生产劳动中,而且体现在与生产过程协调有关的管理劳动中。

在利用制度结构规范参与者类群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同时,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

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19世纪下半叶以后在工业企业中开始广泛运用,目前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

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活动内容相对较不复杂的时候,业主借助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便足以应付管理的需要了。但是,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内容的渐趋复杂,业主个人就难以应对了。在同一时空聚集了数万,甚至数十万工人从事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要使这些人的活动有序地进行,必须在对这些人的劳动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指挥和协调。首先在政府和军队组织中被运用的层级结构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逐渐移植到工业经济中来的。

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在层级结构中,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业主或其代理人)有权安排和指挥每一个企业成员的工作。但由于时间与精力的原因,他的有效管理幅度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把本应属于自己的部分工作及其相关的权力委托给一些部属去完成和行使,部属由于同样的原因必须将工作与权力再分解,再委托。这样,企业组织便成为一个等级结构的金字塔,金字塔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根据直线上级的要求,组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行使相关的权力。同时又将接受到的任务分解给下一个层次去完成,并利用受托行使的权力去命令下属的工作。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直线指挥与分层授权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实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分工原则不仅体现在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生产劳动中,而且体现在与生产过程协调有关的管理劳动中。分工劳动使得生产者与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相关劳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组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工劳动不仅严格规定了组织成员应该履行的职责,而且明确了相应职务的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责而可以行使的权力。

1.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在泰罗理论的影响下,企业在生产过程组织合理化的同时,使作业方法标准化。在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岗位上,生产者按照标准的方法来完成作业。这种标准化也逐渐被移植到管理劳动的组织中,不论是谁,在处理同类的管理业务时,都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来操作。

2.标准统一还表现为企业政策的一致性,制约管理人员行动及其行为的政策和规则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统一推行的。层级结构中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循这些政策和规则。政策和规则的这种一致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组织能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表现其行为,而且使得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具有个人感情的色彩: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角色关系,而非个人关系。企业的“组织框架图”和“说明书”确定了每个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每个角色扮演者应该以理性,而非以感情的方式来完成其职责。组织所倚重的是角色间的正式关系,而非个人间的非正式关系。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采用的事业部制实际上也是层级结构,事业部制企业可以被视为传统的直线组织的联盟,因为每一个事业部都是按照上述基本特点组织起来的。

层级结构的这些特征曾经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成功:直线指挥,分层授权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分工细致,权责明确促进了效率的提高;而标准统一,正式的角色关系则保证了企业活动的有序性,但是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取得成功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

层级结构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是以市场环境为背景的:消费者的诸多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些需求基本是无差异的;消费需求以及影响企业经营的其他环境因素基本上是稳定的,或虽有变化,但变化具有连续性的特征,从而基本上是可以预测的。诸多需求的未充分满足使得任何产品都存在极大的市场,因此企业可以组织大规模生产;消费需求的无差异性使得企业可以组织标准化生产;而需求与市场的相对稳定或后者变化的可预测性则使得企业内部生产及其管理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累积和总结。经验的累积和总结过程主要是组织记忆的形成,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活动的组织调整均主要是企业管理中枢的职责。在这样的背景中经营,不仅生产操作工人主要以过去经验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方法作业,而且管理中枢也主要利用组织形成过程中不断累积和总结的经验,即有关过去的知识,组织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标准化作业及其调整。

在知识经济正在到来的今天,层级结构赖于成功的上述背景正在或已经发生变化:消费者日趋成熟以及消费者有关消费知识的渐趋丰富使得消费需求愈来愈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愈来愈不稳定,其变化不仅无法控制,而且也愈来愈难以预测。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使企业正在失去标准化生产和一致性政策的基础;市场变化的频繁要求企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及时调整。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弹性;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向下分散。实际上,只有与外部环境直接相连的那些部分有调整的权力,这种调整才可能是适时有效的。

弹性的、分权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完全以组织记忆为基础来组织运行的。实际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作业,如不对环境变化作出适时调整,就难以在已经累积的知识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这些工作必然要求相关的成员和部门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新。因此,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的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组织。

这种组织的基本雏形可能是目前已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出现的网络组织。这种组织将企业视为一组为完成特定任务而组成的横向工序流,而不是纵向的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层级结构,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1.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5)。这些工作单位相互依赖,在关键技术和如何解决难题上相互帮助。他们的地位与核心机构平等。核心机构只选择与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设计各部分共享的组织基础,创造促成向心力的企业文化,保证各部分的相互合作,而各项工作则由各工作单元来完成。

2.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网络中的工作单元可能是稳定的,但单元之间的关系则是为了完成一定的项目而设计的。一旦项目完成,单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需要重组。由于企业活动的项目及其进展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网络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3.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在层级组织中,你拥有的职位决定了你的权力。在分权的网络化的组织中,你的权力来源于你了解的知识和你认识的人”(6)

由于网络结构中的各个工作单元都是一个权力中心,因此可以及时进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由于每个工作单元都与其他单元保持广泛的联系,从而不仅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的交流,而且使得各单元的适应性调整有充分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7)。因此,网络结构是适应型的、学习型的组织结构。

不过,我们认为,知识经济带来的变化可能是对现存的层级组织进行网络化的改造:用网络结构来补充层级结构,而不是将后者完全取代。实际上,管理任何由一定数量的成员参与的集体活动,一定程度的集权和统一指挥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样的集权和统一指挥,组织成员的活动就无法协调,组织活动就无法在“有序的无序”或“无序的有序”状态下进行。因此未来的组织应该是“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层级支持着组织活动的有序性,而网络则促进着组织的适应性。

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固然需要保持分散、差异和分权,以具有主动和迅速反应的创造能力,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集中管理,以保持战略的统一,行动的迅速,以及相互依存的各工作单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因此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既集权又分权的:说它是集权的,是因为管理中枢在战略方向选择以及不同工作单元自主性劳动的范围与边界确定等问题上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说它是分权的,是因为工作单元内的一线人员有权在企业战略参数的范围内自主地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面对逐渐成熟的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如不能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则可能被市场淘汰,而变化过于频繁则可能引起组织的混乱。网络化的层级结构在组织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使各个工作单元能迅速调整:层级结构,从而组织框架以及决定这个框架的经营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而框架中的各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则经常进行适应性调整。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层级组织既保存了统一指挥的管理中枢,又允许相互依存的各工作单元相当自主地运行;既通过统一的基本政策规范着整体企业的战略经营,同时又允许各工作单元的活动标准与原则有一定的差异;既确定了明确的组织宗旨和使命,倡导着主导的价值观念,又允许甚至鼓励异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