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累进税是怎么计算的

累进税是怎么计算的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税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收入差距。累进税率的形式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超额累进税率简称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一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众所周知,税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收入差距。其原则就是从富人那里多征一点,用于社会教育、医疗、交通等开支。一般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累进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就越低。通俗地讲,就是谁收入越高,谁交的税就越多。比如,赵先生和章先生是某公司的职员。赵先生是普通销售员,每月实发工资4000元;章先生是销售经理,每月实发工资6000元。章先生就要比赵先生多交个人所得税。

累进税率的形式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简称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税额。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

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一些。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甲收入1000元,适用税率5%;乙收入1001元,适用税率10%。甲应纳税额为50元,乙的应纳税额为100.1元。虽然乙取得的收入只比甲多1元,但却要比甲多纳税50元,税负是极不合理的。这个问题要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解决。

超额累进税率简称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一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超累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如下面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速算表:

采用超累税率的税额可依照超累税率的定义计算。如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的应纳税额。

(1)1000元适用税率5%。

税额=1000元×5%=50(元)

(2)1000~2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0%。

税额=(2000-1000)×10%=100(元)

(3)2000-3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5%,2500元处于本级。

税额=(2500-2000)×15%=75(元)

应纳税额=50+100+75=225(元)

但依照定义计算的方法有些过于复杂,特别是征税对象数额越大时适用税率越多,计算就越复杂,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中,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全额累进方法计算时采用的税率即征税对象全额在超额累进税率表所处等级的税率。

这种计算方法的出发点,是全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简单。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比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要多一定的数额,这个多征的数额是常数,就是速算扣除数。

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时的应纳税额。

(1)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为:

应纳税额=2500×15%=375(元)

(2)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的超额累进税额为:

应纳税额=2500×15%-150=225(元)

税收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易宪容研究员认为,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众多巨富,关键在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民众的大量财富被轻易地转移到少数人的手中,易宪容将其称为“掠夺式经济”。以房地产业为例,开发商往往借助权力以低价从普通市民或农民手中占得土地,“开发”之后再以超高的价格卖给大众消费者,房地产业就是通过这种掠夺式的方式发展起来并让整个社会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中的。

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富人征收累进税应不应该呢?答案是完全应该。经济学上有一条税收原理叫“支付能力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他们的收入、财富或支付税收的能力相关联,其目的在于符合那种社会,是合适的和公正的收入分配。简单来说,当一个社会的基尼系数突破了0.4的警戒线时,这种分配格局就被认为是“不合适和不公正”的,政府就应该加大对富人征税的力度,以调节分配差距。

对富人征收累进税并非对他们不公平。因为即便不考虑掠夺的因素,富人之所以富,也是因为包括穷人在内的全社会给予了合作的结果。所以,富人有义务多交一点税,然后由国家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转移给穷人。此外,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贫富差距能够被有效抑制,社会稳定得到了保证,富人将成为他们所交纳的累进税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们避免了在社会失序的情况下被清算的命运。

总之,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通过征收累进税来调节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同时也非常温和的一项社会政策,其社会后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即所有社会阶层都将从这一措施中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