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己不损人的帕累托效应

利己不损人的帕累托效应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它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即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这样的交换不仅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还可以使双方获得一定的好处,这种交换我们就可以称为帕累托改进。不过老百姓完全可以努力进行帕累托改进,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最为常见。

“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它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即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可以这样说,帕累托最优是一种利己不损人的理想世界。换言之,即自己变好的同时又不使他人变差。

帕累托最优这一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维弗雷多·帕累托最早使用了帕累托最优这一概念。

谈到帕累托最优,我们就必须了解“帕累托改进”这一概念。在博弈论中,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在许多学科中应用极为广泛,如经济学、社会科学等。这里所说的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今天,帕累托最优已经成为评价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下面,让我们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钱乐的房子位于市区,交通方便但比较喧闹;而李洁的房子位于郊区,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如果交换一下,双方都可以住上比较满意的住宅。这样的交换不仅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还可以使双方获得一定的好处,这种交换我们就可以称为帕累托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帕累托最优重在说明状态,而帕累托改进重在说明变化。二者的关系是这样的: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描述的这种状态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的。不过老百姓完全可以努力进行帕累托改进,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最为常见。

于浩家里有一棵苹果树,等到苹果成熟的季节,树上的苹果一下子全都熟了。而于浩家里只有三口人,要想把这些苹果全部吃完,得吃上个好几十天。但是,苹果放得时间久了极易腐烂。在这种情况下,于浩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些苹果卖出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赚取一部分利益,而且还能让乡里的人都吃到苹果。相反,如果把苹果放在家里,时间长了苹果必然会腐烂,钱没挣到,而且乡亲们也吃不到新鲜的苹果。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帕累托改进这一概论的特点是使自己变好,同时又不使他人变差。帕累托改进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其行为所遇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发展起来较快。说到这里,就想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推行的一些政策之所以让广大老百姓乐于接受,正是因为应用了帕累托改进。以分田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政策为例,它们不仅没有对其他行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老百姓还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好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政府推行起来就比较容易。

反过来,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的。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你在取得自己利益的时候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或者是公共利益,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他人就会出来干预,结果反而会影响你自身的发展。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百姓完全可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去为别人提供一定的便利,这样就能够营造出一种帕累托效应。比如,你家中有一个花盆,但是你现在不愿意养花,所以很嫌这个花盆占地方,于是就想把它扔掉;而你邻居家的老太太喜欢养花,那么你就可以将花盆送给她。这样一来,这个本来准备扔掉的花盆所换取的价值就非常之大。那么也许下一次你邻居家的老太太会送给你一些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各自家中的“废物”被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还能营造出和谐的邻里关系

所以,老百姓过日子,不要“各人自扫门前雪”,还要注意一下“他人瓦上的霜”。现在很多朋友都在网上低价售卖一些二手物品,这些物品其实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只是当事人已经用不上了。这也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帕累托最优无论在经济学上还是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用来评价效率优劣的标准,而且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如果我们在做事情时,时刻考虑“帕累托最优”效应,往往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