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析方法与数据

分析方法与数据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普通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这是因为,如果采用混合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相关检验发现不可观察因素并不是常数,因此不适用该类方法。因此,后续实证分析无须考虑面板数据的序列平稳性。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普通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差分广义矩估计与系统广义矩估计)。为了得到较为可靠的研究结论,采用从当期影响、跨期影响到控制“滞后效应”和内生性问题的分析路径,逐层深入地揭示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级地区内部财力不均等的作用机制。

(一)当期影响

首先,仅考虑相关变量的当期值,分析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区内部财力不均等的当期影响。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而不采用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混合回归方法。这是因为,如果采用混合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相关检验发现不可观察因素并不是常数,因此不适用该类方法。

在方程(1)里,FISCALGINIit代表第i省内部财力年度不均等程度的当期值,DECENit代表该省财政分权变量的当期值,Zimt代表该省第m个其他解释变量(即控制变量,包括各类固定效应)的当期值。αi代表第i省的不可观察因素,uit代表随机误差项。a是常数项,β和γm是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对回归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以判断适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二)跨期影响

引入财政分权变量的前期值,分析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区内部财力不均等的跨期影响。计量方程如下:

FISCALGINIit=α+β×DECENit+p=1,T(βp×DECENi,t-p)

+m(γm×Zimt)+αi+uit(2)

在方程(2)里,DECENi,t-p代表第i省财政分权变量的滞后p期值,T代表最大滞后期数,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方程(1)相同。

(三)控制“滞后效应”和内生性问题

所谓“滞后效应”,是指财力不均等的自我影响。之所以存在自我影响,有多种不同解释。例如,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收支决策往往具有跨期性,即根据若干年的发展需要来统筹规划一段时期内的财政收支。而这种统筹规划导致在这段时期内,前期与当期的财力不均等存在内在关联。又如,前期的财力不均等程度越高,可能导致地区内部当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越大,从而加重当期的财力不均等。如果忽视上述“滞后效应”,分析结果将出现偏误。

为了控制“滞后效应”,须引入被解释变量的前期值,并作为新的解释变量。这将改变原有的数据结构,形成动态面板数据(dynamic panel data)。由于被解释变量的前期值与残差之间存在内生关联,使用混合回归和普通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难以得到一致估计结果。为此,采用适用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好处是不仅能控制被解释变量的前期值与残差存在的内生关联,还能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与残差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关联。该方法被用于检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是否存在“粘蝇纸效应”(flypaper effect),取得了较为可靠的估计结果(Dahlberg and Johansson,2000)。初始的计量方程如下:

FISCALGINIit=α+p=1,T(βp×FISCALGINIi,t-p)

+q=0,T(βq×DECENi,t-q)+m(γm×Zimt)+αi+uit(3)

对上述方程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计量方程变为:

ΔFISCALGINIit=p=1,T(βp×ΔFISCALGINIi,t-p)

+q=0,T(βq×ΔDECENi,t-q)+m(γm×ΔZimt)+Δuit(4)

其中,FISCALGINIi,t-p代表第i省内部财力年度不均等程度的滞后p期值(p是1至T的正整数),DECENi,t-q代表该省财政分权变量的滞后q期值(q是0至T的正整数),T代表最大滞后期数,Δ代表变量的一阶差分,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方程(1)相同。

由于篇幅有限,针对财力持久不均等的实证分析,直接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而不使用普通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初始的计量方程如下:

MOBILITYit=α+p=1,T(βp×MOBILITYi,t-p)+β×DECENCit

+m(γm×ZCimt)+τ×FISCALGINIt0+αi+uit(5)

一阶差分后,计量方程变为:

ΔMOBILITYit=p=1,T(βp×ΔMOBILITYi,t-p)+β×ΔDECENCit

+m(γm×ΔZCimt)+τ×ΔFISCALGINIt0+Δuit(6)

其中,MOBILITYit和MOBILITYi,t-p分别代表第t个观察期内(每隔3或5年)第i省内部的财力流动性及其滞后p期值(p是1至T的正整数,T代表最大滞后期数);DECENCit代表观察期内该省财政分权变量的变化值,ZCimt代表观察期内该省第m个其他解释变量的变化值。我们也尝试了引入观察期内财政分权变量变化值和其他解释变量变化值的滞后值,发现其回归系数均不显著,因此在等式(5)和(6)里未予考虑。此外,还控制了观察期期初地区内部的财力年度不均等程度(变量FISCALGINIt0)。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方程(3)和(4)相同。能更充分地利用样本信息。我们也尝试了使用该方法,发现回归系数符号与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所得结果相同,但均不显著。这是因为:用于最终分析的面板数据观察次数有限(31个省份共计424次观察),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使用的工具变量数量众多。例如,引入滞后一阶的地区内部财力年度不均等程度作为新解释变量,回归的观察次数合计为393次,而工具变量的数量多达374个。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不适用此类方法。

(四)面板数据的序列平稳性

由于所用面板数据时间跨度较长(14年),须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保证所有变量均为平稳序列。由于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均是先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因此分别采用LLC(Levin et al.,2002)和IpS(Im et al.,2003)两类方法,对上述计量方程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上述变量是平稳的。因此,后续实证分析无须考虑面板数据的序列平稳性。

(五)数据来源和变量设置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历年的《全国地市县财政统计资料》、《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发展报告》,以及《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上述数据共包含了1600多个县和300多个县级市从1994-2007年、共计28777次观察,涵盖了一般预算收支及其细分款项、工农业总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或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人口规模以及省财政收支总额等指标。具体说明如下:(1)基尼系数的计算采取常用方法,即Gini=(1/2n2)∑ni=1∑nj=1|yi-yj|第i个县的人均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是该省县级地区人均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均值,n是该省县级地区的数量。(2)考虑地区自有财力,即不含转移支付的本级一般预算收入。(3)除了反映固定效应的3个变量,其他变量均使用县一级数据计算得到。也就是说,最终用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是建立在县级数据基础上的31个省份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4)被解释变量考虑的是省级地区内部人均财力的不均等程度,而非财力总量的不均等,以控制人口规模的影响。(5)加权平均移动率和惯性率的计算过程如下(孙文凯等,2007):先算出流动矩阵p,p里的元素pij代表基年人均本级财力在第i组的县级地区有多大比例在末年进入第j组(共分为5组);然后计算加权平均移动率=0.2×j=1,…5k=1,…5(|j-k|pjk)和惯性率=0.2×j=1,…,5(pjj)。加权平均移动率越大,或惯性率越小,说明财力流动性越强,财力的持久不均等程度越低;反之反是。(6)基于县级数据,计算每个省级地区内部的财政分权程度,避免了已有文献所存在的分母同一性问题。(7)财政自治率是指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8)对于数据是绝对值的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9)某些变量的统计口径在观察期内发生了变化(例如工农业总产值变成国内生产总值等),实证分析时考虑了上述变化,以保证变量含义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