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人才朱载堉

创新人才朱载堉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杰出创新人才朱载堉,是明仁宗庶子郑恭王朱厚烷的世子、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而朱载堉认为,只要具备了“和”的审美标准,古乐与今乐都是一样的。朱载堉一生都在进行实践和科学实验。朱载堉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经过周密的思考,拨清了很多音乐上的“迷雾”。

明代杰出创新人才朱载堉,是明仁宗庶子郑恭王朱厚烷的世子、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万历十九年(1591年),朱厚烷病逝,朱载堉为世子,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让爵之后,他专心于音律和数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第一个发现并应用了“十二平均律”原理,解决了长期以来黄钟律经过一个循环以后不能还原的科学美学之遗憾,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入西方,音乐大师巴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根据朱载堉的理论写成的;他第一个提出舞蹈学概念,并详细描绘了世界最早、最完备的舞谱、舞图;他第一个得出数学上求解等比数列的方法,并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方法,而且在算盘上实现开方运算。李约瑟评价说:“朱载堉虽然远离欧洲,但他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圣人。”

朱载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不迷信权威,具有怀疑精神。古代以来的律学家,或尊司马迁,或尊班固,或拘泥于《通典》;而朱载堉却博览群书,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首创了“十二平均律”。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说:“有一个中国王子叫朱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天才地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并发明了变调的方法。”朱载堉还创新了许多观念,比如,在我国古代殿堂音乐中有“堂上为尊、堂下为贱”的说法,而朱载堉却认为堂上乐器和堂下乐器的分别是根据乐器发声大小的不同而确定的,乐器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对待礼乐问题上,有人认为上古先王制定的“礼乐”是至高无上的,其制度是万世不得更改的,任何的新声、杂乐都应该受到鄙视。而朱载堉认为,只要具备了“和”的审美标准,古乐与今乐都是一样的。二是注重实践。朱载堉一生都在进行实践和科学实验。为了证明“十二平均律”的合理性,他亲自动手制作了定律器,不仅详细叙述了律准的形制特点,还在两侧分别标刻新、旧二率的律数,以便人们作比较。朱载堉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经过周密的思考,拨清了很多音乐上的“迷雾”。三是重视数量逻辑关系。近代科学的一大特色是用数量表示概念。朱载堉非常重视数理研究和科学结论的数理表述,在其音乐著作中就充分体现了他对数学的运用,如圆周率的计算,用算盘进行开方运算,等比数列中项的确定方法等,为其创建“十二平均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点,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两句传世名言可以拿来印证:其一,“音乐是能听得到的数(比率)”;其二,“数比(比率)越单纯,其音程越和谐悦耳”。

朱载堉将科学家的理性与艺术家的激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拿起应该拿起的,放下可以放下的,胸襟宽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科学与艺术的巨星,并以自己的品格,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理解与尊重。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严济慈先生曾撰写一副楹联:“九峰隐名宦,七疏让国高风仰九洲;丹水扬翰墨,十二等律历算闻四海”,这副楹联基本概括了朱载堉这位杰出创新人才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