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制度稀缺的定义制度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行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发散性而言,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安排总是不足的,不可能对每种行为都制订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约束,总有一些行为没有制度安排予以规范。我们在前面分析过,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制度的采用是可以“搭便车”的。制度创新上的这种外部性和“搭便车”的结果是,制度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会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需求量。

1.制度稀缺的定义

制度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行为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发散性而言,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安排总是不足的,不可能对每种行为都制订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约束,总有一些行为没有制度安排予以规范。或者说,由于制度被认为是关于人们相互行为的知识载体,是用来传递行为信息的,制度的稀缺性也可理解为相对于人们对这类信息的需要而言,制度所能传递的信息总是不足的。

2.制度稀缺的原因分析

(1)制度稀缺性源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性条件。表面上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选择制度,但制度变迁的条件和成本限制了人们的选择空间,甚至扭曲了人们的“理性”行为,以致现存的制度安排不仅难以达到最优水准,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制度的稀缺性是制度的根本特征之一,如果没有制度的稀缺性,对制度的研究将没有必要。

(2)某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根源于制度安排的非专利特征。我们在前面分析过,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制度的采用是可以“搭便车”的。人们可以简单地模仿由别人创造的制度安排,而无需付费,从而大大降低他们自己的组织和设计费用,尤其是风险成本,因而使创新者的个人收益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收益。这样进行制度创新的人就缺少激励。制度创新上的这种外部性和“搭便车”的结果是,制度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会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需求量。这类稀缺可视之为利益制约下的制度稀缺。

(3)另一种类型的制度稀缺是指制度比技术手段具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因而也会导致制度稀缺。一种新的技术使用是没有国界限制的;而一种新的制度的传播或移植,不仅受既定利益格局的制约,而且还受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

(4)制度稀缺的程度还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创新的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在缺少经济自由的情况下,人们甚至没有选择合约方式的权力,所以不可能有大量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出现。

(5)造成制度稀缺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建立、实施、维护和创新,需要耗费大量资源:

第一,制度是一种集体行动的产物,建立新制度需要组成目标一致的行动团体。在组织、协调行动团体的过程中,将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以使集体的行动有效率。

第二,当制度建立起来后,对它的实施和维护,需通过相应的强制手段推行,任何违反制度的行为,将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制度对行为的约束性,而这一过程同样要消耗大量资源。

第三,当进行制度创新时,需要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或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以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这些活动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人类面临的基本矛盾,才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它不可能脱离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资源条件的约束而自由发展。

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强化制度创新的进程,相对于人类对制度的需求而言,制度供给总是相对不足。不然的话,社会上就不会存在那么多不合作的现象,在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难以解决的暴力冲突。人类社会之所以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佳境界”,关键在于制度稀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