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既定社会制度下分析)

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既定社会制度下分析)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_新制度经济学入门要点: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利益目标;不同利益集团对产权形成的影响;利益集团影响产权形式的途径和方式。当成本较低时,有影响的利益集团会影响制定一些使社会的生产能力只部分实现的经济制度。秘鲁高昂的进入费用与无所不在的经济管制条例导致了大量非法和半合法的地下经济部门的产生,据估计大约有一半人口在这一部门工作。

要点: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利益目标;不同利益集团(包括大小、形成的历史等)对产权形成的影响;利益集团影响产权形式的途径和方式。

有关利益集团形成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

以奥尔逊为代表的集体选择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以非市场决策为研究领域方面,它们是一致的,但集体选择理论更偏重于集体行动或集团行为的分析。奥尔逊在其《国家的兴衰》(1982年)中扩展了他的早期分析,用寻租理论分析经济制度。奥尔逊认为,集体行动跟个人行动一样是自然的,一旦“公共品”被控制,特殊利益集团将发展起来。

公共选择理论学者论证说,许多制度都是由独裁者、强势利益集团和政治上的多数派创立的,他们建立这些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牺牲他人利益从而使自己获利。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就认为国家所有权就是在任的政治家用来向庇护人分配职位和取得政治支持的一种手段(Shleifer和Vishny,1998)。(S.詹科夫、R.拉·波塔等《新比较经济学的新视角》吴敬琏主编《比较》,第4辑,2002年。)

2.奥尔逊的集体选择理论

奥尔森把集体利益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容性的(inclusive),另一种是排他性的(exclusive)。

前者指的是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如处在同一行业中的公司在向政府寻求更低的税额以及其他优惠政策时利益就是相容的。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

后者指的是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却是相互排斥的,如处于同一行业中的公司在通过限制产出而追求更高的价格时就是排他的,即市场份额一定,你多生产了就意味着我要少生产。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

与此相适应,奥尔逊把集团分为相容性集团和排他性集团。在他看来,较之排他性集团,相容性集团就有可能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人认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张宇燕,1995)。

按照奥尔森的分析,集体行动的形成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①组成集团的人数足够少;②存在着某种迫使或诱使个人努力谋取集体利益的激励机制(他称之为“选择性刺激”)。

寻租阻碍经济增长:他的主要观点是:寻租过程(人们为自己特殊利益进行疏通而组成集团)给社会带来了限制和约束,减慢这个社会的增长率。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经历战争一类突发性的制度变化(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奥尔逊振荡”),那就不能打破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会出现“制度优化”,经济增长将变得越来越缓慢,最终停滞。

(二)不同利益集团对产权形成的影响

1.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最优

实现个人财富最大化有不同途经:(1)可以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专心于生产;(2)改变权利结构。即从规则制定者、立法者和政府机构中争取法律或规则的有利变动。具体的途径取决于改变权利结构的相对成本。当成本较低时,有影响的利益集团会影响制定一些使社会的生产能力只部分实现的经济制度。

这往往导致社会的产权安排并不是最佳选择,这种产权安排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来讲是收益最大化,但是对于全社会来讲就不是收益最大化。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

在制度选择上为什么少数人的力量有时会大于多数人: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2页。]

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0页。]

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如果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不是掌握在社会大多数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么,即使存在一种对社会大多数人来说是有效率的制度,但只要它对少数决策者是不利的,会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失,这种有效率的制度也很难得到采纳和实行。并且,即使其他人试图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他们也会竭力地予以压制,以维护既存的制度。当然,如果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是掌握在社会大多数人的手中,便不会存在这种社会利益与统治者利益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制度的选择,就仅仅受技术因素的制约,而不会受到既得利益因素的制约,从而制度的选择也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Path-dependent Character)也就会较弱。

3.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1)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2)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3)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入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案例:利益集团是如何影响产权的。

(1)利伯凯普(1986)描述了美国从1933年到1972年对国内原油限制产量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原油产量根据市场需求在各州、各油田和采掘单位中间按比例分配。利伯凯普和威金斯在他们对于美国采油业的研究中,是用大量的、高成本的政治影响来解释全国石油卡特尔的政策以及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有关油田的产权结构的。

(2)秘鲁的例子。在秘鲁,政府管理规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这些规则一般对经济增长与发展是毫无积极意义的。

秘鲁高昂的进入费用与无所不在的经济管制条例导致了大量非法和半合法的地下经济部门的产生,据估计大约有一半人口在这一部门工作。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贫困国家对企业的限制最多,而富裕国家对企业的限制最少。报告具体举例说,在澳大利亚注册一家企业只需要两天,而在海地则需要203天;在突尼斯执行一份合同只要7天时间,而在危地马拉则要超过4年。

4.垄断行业产权结构形成中的利益集团问题

管制下的既得利益:在管制下,市场竞争已失去了作用,谁获得了管制的特许权和经营权,谁就获得了垄断地位,同时谁也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放松管制的障碍来自于受管制者:①放松管制,会增加受管制企业的重构或重组的成本。②放松管制,受管制企业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风险。③为保护既得利益,不断设置各种进入障碍。

垄断的危害:每个产业的利益集团都有从国家谋求保护或管制的欲望。保护和限制得越多的行业就越缺乏竞争力。一些垄断行业为了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往往打着国家的利益招牌,也就是把部门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拚命地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用垄断高价维持自己的超额利润或掩盖自己的亏损,这些往往引起消费者的投拆,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中国的行业垄断:在我国大多数垄断行业,“政府管制”与“行业垄断”是两大顽症,或者说是由于行业的垄断性决定政府管制的持续性。我国国有经济在铁路、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城市公用事业等公共企业仍占垄断地位。通过自己的垄断地位,通过提价和乱收费来掩盖自己的效率低下和亏损并追求收入的最大化,是目前我国垄断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这些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比全国企业平均水平高出50%~120%。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基础设施领域是影响社会交易费用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基础设施行业的垄断格局不仅增加了本行业的成本,也增长了其他行业的成本。

对于国家来讲,“政府管制”与“放松管制”已成为两难困境:从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消费者角度讲,应该放松管制和行业垄断;但是从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讲,国家又不能立刻放松管制和行业垄断。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决定了国家决策者要不断地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均衡点。

结论:上面所列举的例子与原始产权理论是相矛盾的,对于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和现状的初浅了解就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原始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一般化的理论。所以更一般化的理论应该包括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及国家理论的产权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