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美公司治理结构转型的失败之处

国美公司治理结构转型的失败之处

时间:2023-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没有做好由家族企业到资产多元化的企业转型的准备,导致了内部领导权的争夺,经理人与大股东产生巨大的矛盾,这场斗争带给国美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难以意料的后果。因此,透过这一事件来反思引起争执的根源尤其必要,这对于完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其他公司重蹈覆辙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没有做好由家族企业到资产多元化的企业转型的准备,导致了内部领导权的争夺,经理人与大股东产生巨大的矛盾,这场斗争带给国美的将是巨大的损失和难以意料的后果。因此,透过这一事件来反思引起争执的根源尤其必要,这对于完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其他公司重蹈覆辙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一是黄光裕在股权激励上的处理方式是失策的。黄光裕不愿意采用股权激励措施,不愿意和高层分享股权,他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了解的。国美在黄光裕进监狱之后这段时期一个高管也没有离职,正是因为陈晓的股权激励发挥了作用。很多与黄光裕一起创业的国美骨干之所以在纷争中抛弃旧主、另觅新欢,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黄氏家族不愿意与管理层分享股权,始终未建立起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坚持“老板与打工者”的性质区分,这是股权之争与管理内乱一起爆发的关键原因。

  二是国内民营企业家族经营模式转变势在必行,不能像国美一样因为“病急乱投医”而导致今日的经营乱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家族企业转制的根本目标,但是缺少磨合的股东与管理层很难避免不信任感的出现,国美案例更进一步加大了这种不信任感。此外,一些空降的管理团队被家族企业半路赶走的案例也不少见,因此应该以两权分离为最终目标,但是要采取更加弹性的转制模式。

  三是企业创始人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与浙商、晋商等中国各大商帮相比,潮商更擅长发挥家族的力量,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管理的家族色彩更为浓烈。黄光裕作为潮商较为开放的一个表率,在国美刚刚聘用职业经理人不久就“引狼入室”,这给本来就充满荆棘的中国家族企业公众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当下中国家族企业前赴后继地赴海外上市,民营企业家在迷恋于资本市场光环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就是,当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真正分离而又无法统一时,如何管理好自己所创立的公司?黄光裕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创始人,如今要被完全挤出大股东地位,这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