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经济学的诞生_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另一本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宣告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另一本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宣告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创立。

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亚当·斯密既研究商品的价格与分配问题,也研究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问题。在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出版之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已日臻成熟,而宏观经济学则相对薄弱,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不相匹配。尽管如此,当时的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如马歇尔、庇古等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毕竟还有他们的一套理论观点,人称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模式”。

“古典模式”的基本点可以概括如下。

(1)价格与工资具有灵活性,当供求失衡时,价格与工资会迅速调整,使供求趋于平衡。因而,总供给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垂直线。

(2)既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总水平。

(3)调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影响实际国民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

1929—1933年,西方各国爆发了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西方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四千万。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此茫然无知,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陷于被动的境地。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地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理论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如下。

(1)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线,在经济不景气,实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

(2)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