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亚经济圈迎来发展新契机

东北亚经济圈迎来发展新契机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各节对经济圈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圈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地缘关系,圈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优势互补的特征。一直以来,对东北亚经济圈的界定就存在争议。目前,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今年以来,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相继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以上各节对经济圈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圈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地缘关系,圈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优势互补的特征。这种地缘关系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一个区域,当然也可以是多国或多地区形成的一个经济热点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经济依存度日益加深,东北亚经济圈渐渐浮出水面。

一直以来,对东北亚经济圈的界定就存在争议。一般认为,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东北亚经济圈由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以及蒙古等六国共同构成;从具体的区域来看,东北亚经济圈应该包括日本、朝鲜、韩国的全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和京津地区以及山东与河北、蒙古的东部地区。

东北亚区域既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也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东北亚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加强东北亚各方的对话,促进理解和协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方共同的迫切愿望。

日本是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东北亚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早倡议者之一。韩国为实现其经济的“第二次飞跃”,也希望扩大与区域内的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始终保持积极务实态度。

回顾一下,2003年,中日韩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标志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举办第一届东北亚博览会,成为国际上唯一一个由东北亚六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展经贸合作、高层对话、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9年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后,中俄双方最高领导人签署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合作纲要;随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4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复在珲春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由此,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9月中俄签署的一份能源安全合作协议,按协议要求,从2011年开始到2030年的20年间,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这是东北亚经济圈最大一笔能源合作。

2011年,中俄蒙三国签订促进旅游事业发展议定书,构建区域性地方旅游协作长效机制。由此而言,东北亚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这种源于共同利益的发展模式会更有发展潜力,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物流业的统一发展,这一贸易区最终将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目前,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据统计,东北亚区域的GDP之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中日韩三国的GDP之和占亚洲GDP总量的73%,占东北亚区域经济总量的94.3%。虽然曾经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朝核问题的困扰,但是东北亚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日趋加强,东北亚地区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2012年9月6日,由商务部、发改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召开。本届论坛围绕“磋商合作框架,促进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议题展开多边对话。宗旨为通过加强磋商与对话,深入探讨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搭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及发展平台。与此相关,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亚区域的核心地带,正面临一系列政策利好。特别是国务院近期批复的《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更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推动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东北亚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优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东北亚经济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悄然前行,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势头预示着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可能充当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以及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延伸阅读]东北亚经济圈“一体化”提速

新华网长春9月6日电(记者王晓明)“中国东北地区开发计划、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朝鲜东海岸开发……”韩国知识经济部室长文在焘,在6日召开的第六届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说,一系列开发计划在东北亚地区紧锣密鼓地进行,意味着不断提速的东北亚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东北亚六国陆海相连,拥有2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7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球1/5,在能源、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东北亚各国正在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6日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近年来,东北亚各领域合作势头良好,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大图们江区域合作、中朝经济区、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等加快推进。边贸、旅游快速发展,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论坛上,与会代表、专家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是今后全球增长主要推动力,东北亚经济合作前景无限。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3.5%,而201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为5.6%,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达7.3%,将是全球最快的。

在当前全球经济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东北亚各国应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王岐山强调,中国愿与东北亚各国一道,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

今年以来,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相继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与会中方高级官员表示,希望东北亚各国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能源资源、高端制造、金融、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积极落实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启动政府间自贸区谈判。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继续办好中朝经济区,推进黑瞎子岛联合开发。积极推动跨境铁路、桥梁建设,完善油气管道、通讯和口岸等配套网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促进货物、人员流动便利化,为地方、企业、市场等各层面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认为,东北亚各国针对结构性问题、贸易摩擦、物价上涨等问题应加强协调对话,共同商讨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突出合作平台,推进物流合作,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他建议加快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促进物流一体化进程,开创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局面。

中国提速东北亚“一体化”发展的主张得到了与会相关国家官员的热烈呼应。

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总代表齐普拉科夫介绍说,俄政府正在着手实施大规模的远东地区开发项目,首先在高科技、节能、发展基础交通设施港口现代化、木材深加工以及农业项目等领域展开合作。

蒙古国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说,东北亚区域具有财经、投资的大量储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丰富的自然资源要素,正需要协调合作、彼此补充。正在研究当中的“亚洲超级电网”项目,将连接蒙古国、韩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的电网,把在蒙古国生产的太阳能、风能用海底的高压电线输送到其他国家。

文在焘说,从1992年的60亿美元到2011年的22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北亚各国间应通过政策协调、经贸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危机等共性难题。(新华网2012年09月0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