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借鉴

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借鉴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先行发展国家和地区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历程反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自身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和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

东亚先行发展国家和地区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历程反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自身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和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对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制定具有前瞻意义产业政策是“入世”后中国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保障

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望通过完全的市场实现富强的奇迹是天真的幻想。一个欠发达国家如果不目标明确地促进工业发展并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自己,无论什么时候它试图与来自西方发达工业国的占压倒优势的竞争者较量,失败都是可以预见的。〔73〕虽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表明,在结构变化剧烈的时期,如果没有配套的产业政策来弱化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对经济某些部分的冲击,变化的过程就会受阻,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产业政策可以实现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在短期内大规模地重新配置,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升级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大环境。九州曾是日本的主要煤炭产区,但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煤炭的开采条件开始恶化,而且受到廉价进口石油的巨大冲击,政府最终决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放弃对这一煤炭工业区的扶持和保护。这一决定导致了大片煤井关闭、10万多煤炭就业者以及数十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保障。日本政府马上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并向其提供资金和给予土地转让权,使其主持在九州开发适合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工业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对这类投资者给予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各方面的优惠;对雇用煤炭工人及其子女的企业给予补助,那些愿意对失业煤炭工人进行培训后再雇用的企业,政府将负担其培训费用。这些产业政策的收效是显著的。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块旧工业区上就已建立起76个新工业区,大量的新企业和从其他地区迁来的企业进入新工业区,整个工业开发区的利用率高达85%,原来的煤炭工人及其家属基本找到了工作,没有发生严重的失业问题。

韩国政府在韩国迎接“入关”时曾制定了扶持国内骨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如在金融方面,建立“支援出口信贷”、“外币支付担保制”、“出口产业培育基金”、“出口设备贷款”等,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外汇银行等按法令规定向有关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贷款;税收方面,是按不同情况减免出口企业外汇所得的法人税、所得税、营业税以及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税;出口方面,实行出口保险制度,向出口企业提供“损耗津贴”,进口原材料优先供应出口企业,并放宽出口商品的检验和简化审核手续;进口方面,实施进口救济制度,适当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减少其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冲击。这一系列产业政策使韩国在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很快适应了新的经济环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得到了较好的融合,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较为顺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企业面对的不再只是国内的市场和竞争对手,而是全球市场和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竞争者,因此应该主动吸收、消化和运用日本、韩国等东亚先行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理论及经验,适当、及时地运用产业政策,帮助中国各地有目的、有步骤地改革自身的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保护尚未成熟的主导产业,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有力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产业区域转移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区域转移将本地区的夕阳产业或不适宜继续发展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为朝阳产业和适宜在本地区继续发展的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从而为本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创造了契机。因此,不能只转移而不调整、不升级,而应该将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产业区域转移对人才、自然资源、资金等要素的重新配置作用,服务于新产业的引进、扶持以及主导产业的巩固。例如日本,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亚洲NIES、东盟四国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对从这些产业分流出来的劳动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再就业培训,并进一步放开人才市场,鼓励劳动力进入新兴产业;设立专门基金,扶持企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对原有工业区进行基础设施的重新建设和改造,提高信息化程度等。

三、坚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根本原则

无论是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行发展理论”,还是美国学者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其本质都是比较优势的变迁和转移。每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都存在差异,同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也会随着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进行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一定要先通过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了解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通过各地区内部的纵向比较,了解本地区内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以及农村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这将为正确地制定各地区的产业政策树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为高效、有力地执行这些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