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赢发展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共赢发展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共赢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具有一致性我国在和其他国家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共赢发展,走共赢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

一、共赢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具有一致性

我国在和其他国家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共赢发展,走共赢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在经济增长上,提出了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让经济增长的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共赢发展道路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内容和方式上具有一致性,表现在:(1)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我们倡导和其他国家实现共赢发展,其基本的目标是要在共赢发展中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维护好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形势,利用好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因素来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我们倡导经济包容性增长,其基本的目标,从国内来看,是要让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惠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以缓解一些社会矛盾;是要让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包容落后地区,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要让城市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包容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是要让经济的增长能够包容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从国际来看,是要让其他国家的发展能够包容我国的发展,使我国的发展也能够包容其他国家的发展,使各个国家的发展都能够相互包容,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国内环境和良好的国际环境最终都要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服务。所以,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目标上是一致的。(2)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的基础具有一致性。在国际社会中,要做到利用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因素来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能够做到有效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赢发展,就需要我国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在国际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要想和其他国家实现共赢发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只能成为霸权主义国家侵略和宰割的对象,不仅不能实现发展,连国家的领土主权都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落后就要挨打,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的结论,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现状的反映,伊拉克、利比亚两个国家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共赢发展要以国家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同样需要以实力作为基础,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要包容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化,还是发达地区的发展要包容落后地区的发展,实现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增长要包容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经济增长的成果要更多地包容弱势群体,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都需要以国家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离开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包容性增长就无法实现。所以,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的基础具有一致性,都要以国家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3)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的途径具有一致性。在国际社会中,要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赢发展,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我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途径很多,比如,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通过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等等,但是,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和其他国家的共赢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也有很多途径和办法,如通过调整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包容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积极推进城镇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途径,让城市的发展更好地包容农村的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让发达地区的发展更好地包容落后地区的发展,等等。但是,任何措施、办法和途径都要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因此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从而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所以,共赢发展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在实现的途径上是一致的。(4)共赢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共赢发展,主要是强调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包容其他国家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都能够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共赢发展。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更多的是强调国内经济增长的成果要包容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让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经济增长中受益,让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经济增长中多受点益,以缓解国内的一些社会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共赢发展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是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政策的调整,解决或者缓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夯实共赢发展的物质基础,推动和促进共赢发展的实现。共赢发展是使我国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让绝大多数国家都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受益,这有利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和促进国内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二、共赢发展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

共赢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做出的正确选择,我国坚持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

第一,我国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国际社会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衰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发展就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由以前一个强大的国家沦落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国力衰落,人民的生活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今后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中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坐不住了,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采取了多种办法来遏制我国的发展,并抛出了“中国威胁论”,挑拨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其实,我国的发展主要是要解决我国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问题,我国的发展不仅不会危及世界的利益,也不会危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相反,我国的发展还会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还会带动和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我国走的是一条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道路,是一条通过自己的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其他国家发展的道路。我国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国际社会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要把中国当成伙伴,不要把中国当成敌人。

第二,我国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展要相互包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综合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我国的GDP只有美国的56.7%左右,2013年,我国的GDP为568845亿元,按2013年末的汇率折算,为9.4万亿美元左右,仅为美国的56.7%左右。我国的人均收入,只有5400多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没有必要对我国的发展产生忧虑。而且,我国的发展,不仅不会危害到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会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形成互补,促进和推动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发展,是和发达国家在互利合作基础上的一种共赢的发展,发达国家应该包容、支持我国的发展,我国的发展也不应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而应包容发达国家,让它们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第三,我国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发展要相互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相同的利益诉求,也面临更多相同的困难和问题,有更多相同的感受和体验。我国的发展,不仅会为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样会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我国不仅要和发达国家实现共赢发展,同样要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共赢发展。所以,我国的发展,应包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它们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应包容中国的发展,理解中国的发展,支持中国的发展。

第四,我国走共赢发展道路,就要求我国的发展要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了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应该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要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处于低迷中,正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一片曙光,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力量。在新形势下,我国坚持走共赢发展道路,就应使我国更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既要利用好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因素来加快自己的发展,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