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

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电子商务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在装卸、搬运、分拣和储藏农产品过程中只需少量的人工参与,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由于农产品变质而带来的损失,流通成本也相应减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不仅限于批发商或零售商,还可能直接服务于消费者。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已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是指涉农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系统的整合,实现各环节的协同运作,提升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和实体商品传输效率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上的应用,电子商务是作用的手段,农产品物流是作用的对象。它的研究重点在于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型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意义

电子商务物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它所具备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特征为解决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削减农产品流通的环节

传统的中介组织本质上是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和购销网络,将规模小、经营分散、自销能力弱的生产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以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出现动摇了传统中介存在的基础。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生产者可以突破地域和信息的障碍,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其信息获取能力、产品自销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加强,对传统中介的依赖性也大大降低。电子商务虽然削减了流通中介,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中间环节,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仍需要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在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时,可以选择和保留有价值的环节,合并或去除作用小、价值低的部分,构建新型的电子商务流通链:生产者——电子批发市场——网上零售商——消费者。这样,销售物流能够绕过中间商等环节,直接由电子批发市场发至零售商,缩短了农产品的物流路线,提高了流通速度,降低了库存量。

(二)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介环节和重构农产品流通链,降低农产品的运输、仓储、保鲜等物流成本及时间成本,也省却了中间商的利润分成。另外,电子商务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在装卸、搬运、分拣和储藏农产品过程中只需少量的人工参与,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由于农产品变质而带来的损失,流通成本也相应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高的另一个因素是信息失真导致的盲目生产和销售。电子商务物流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使各方能够实时共享农产品的生产、库存、流通和需求状况,同时物流智能系统为各环节提供了生产和经营的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和销售适销、适量的农产品,合理地安排物流,避免因产品过量或运输不当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

(三)提升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反应能力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大多采用大批量、少批次的运输方式,交易对象主要是批发商或一些规模较大的零售商。这种方式往往缺乏弹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不仅限于批发商或零售商,还可能直接服务于消费者。随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农产品物流也将由过去的大批量、少批次的刚性运输转向少批量、多批次的柔性运输,这就对农产品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物流体系必须具有充分的柔性,能更快、更好地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拥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和配送体系,可以实时掌握农产品流动信息,实现跨地区的高效配送,提高物流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满足消费者对时效的要求。同时,物流柔性化系统使得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

(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程度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中,专业的物流企业较少,主要由农产品企业兼营,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这除了物流技术的限制外,农产品销售信息难于把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全国甚至全球销售信息变得容易捕捉,当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开展业务而不至于出现无市场时,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得以迅速发展。有了专业的物流实体,农产品物流专用设备就会得以引进和使用,促进农产品物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农产品的分散化生产,使得物流企业在组织物流货源的方式上也将会形成专有的技术。因为电子商务使得农产品采购和运输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在既定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组织到所需的货源,或者说如何以最小成本把农产品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将成为衡量物流企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这也促使农产品物流企业更加专业化地发展。

三、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一)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也涉及电子商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农网站已达6000多家,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达到2000多家。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已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从各种实践来看,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呈3个层次:

1.初级模式

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这类模式的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只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因而只能算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2.高级模式

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该类模式的经营者往往规模较大和实力较强,能实现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

(1)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

这种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实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2)电子采购模式

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都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3)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

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第三方市场模式,由专门的机构来经营物流活动

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交易成功。

(二)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与自身纵向比较,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与国外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体系相比,尚属初级起步阶段。

1.农民上网用户比例低、网站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

在“2006西部通信与农村信息化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相关官员透露,目前我国农村上网普及率仅为6%,并且分布不均匀,绝大部分的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相似,同样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目前,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高,利用程度也很低。并且,大多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存在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创新特色,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

2.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进行的。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由于制作单位的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3.电子商务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完善

我国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我国还未出台完备的物流法律法规,使得在物流发展过程中无法可依,至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现在施行的标准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致使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

4.农业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稀缺

随着对物流业发展潜力的看好,农产品物流企业大量涌现,但真正适合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企业数量少且服务差。我国的农产品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农产品物流企业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低,既懂农业经济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稀缺,无法更有效地利用高科技手段,无法采用更先进的设备设施,更无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内部,实现企业的最优资源配置。许多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具有较丰富的农产品物流知识和电子商务水平及操作经验的从业人员,直接推动和影响该领域的生存和发展。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交易主体电子商务观念滞后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有的农产品生产者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于互联网的接受能力较差;相当多的农民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甚至许多龙头企业实力不足,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组织协调基地农户的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二)农户信息需求不足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的农场主习惯于从网上获取信息,是因为他们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大,通过上网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相反许多农户还没有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环境中完全解脱出来,生产规模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购买电脑设备,并支付信息费用,他们权衡之下会认为得不偿失。

(三)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健全

我国涉农网站虽然已经达到17822个,但仅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2%。各地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从形式到内容有很多雷同,缺乏专业水准,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协助和指导农民生产的信息较少。此外,农村上网费用高,有的农民买不起电脑;有的农业软件系统高深难懂,实用性差;有的网站维护不负责任,网络信息来源可靠性差,导致农民相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自己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造成农户极大的心理障碍。所有这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不足,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推广和应用。

(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但我国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与国际农产品质量体系脱节。

(五)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和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因而需要大量投资。农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亟待建设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