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由于受到政策,指导思想多变性的困扰,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国内生产对贸易依存度上,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0%,1994年达到43.6%的历史最高值。1999年这一指标为36.7%,其中外贸出口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即1/5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通过外贸出口实现的,这说明对外贸易的增长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由于受到政策,指导思想多变性的困扰,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在完成了对外经贸领域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从1950年起,我国先后成立了一批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对外贸易。至1978年,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指导方针下,对外贸易一直被看作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这期间对外贸易虽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发展程度较小,几经曲折。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仅局限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1952年—50年代末,其贸易比重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6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同日本和西欧等国开展了对外贸易,尤其是1964年中法建交之后,掀起了西欧对华贸易的高潮,1965年,我国对西方各国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十年动乱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连续多年对外贸易额出现停滞和下降。直到1970年,对外贸易状况才得以好转。但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不仅数量上有限,而且贸易结构和质量也偏低,外贸基本上是在一种低水平经济基础上运作。195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1.35亿美元,到1978年也仅达到206.38亿美元,30年中年均增长率不到1%;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初级产品,直到70年代,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仍在50%以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恢复和持续、快速发展,还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之后。由于指导思想上坚持了改革开放,在理论上重新认识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断深化外贸体制的改革,使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保持在持续稳定增长的高水平运作之上。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数额增长十分迅速,由下图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出口总额以年均11.5%的速度增长,到199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154.4亿美元。1990—1996年间的外贸增长速度更高达年均18%,1996年进出口总额为2898.8亿美元。此后,虽然受外部经济环境,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进入通缩时期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外贸进出口额仍保持了高速的增长。1998年由于进口的萎缩出现了进出口总额的负增长,但随后的1999年就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进出口额达3606.5亿美元,增幅达11.3%,200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突破4700亿美元,创造新的纪录,同时也创下年增长率为31.5%的历史纪录,为1978年的20多倍。

贸易额的增长使得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75%,排第32位,1983年上升为18位,1991年为第15位,1992年上升到11位,并连续7年保持了这一位置。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又上升两位,已居世界第9位,其中出口居世界第9位,进口居第11位。2000年跻身世界第8位。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还呈现出外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9.8%,而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5%。反映在国内生产对贸易依存度上,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0%,1994年达到43.6%的历史最高值。1999年这一指标为36.7%,其中外贸出口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即1/5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通过外贸出口实现的,这说明对外贸易的增长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之一(见图16-1所示)。

alt

图16-1 我国进出口情况(1978—199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2000年)有关数据绘制。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提高

我国在建国以后的长时期内,由于旧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外贸主要以初级产品、浅加工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农产品、初级品所占比重下降。从1990—1995年,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50.3%下降至14.4%,同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上升到80%左右,其中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3.7%上升到1996年的32%。在进口方面,至1995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8.5%和81.5%,其中机电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0.2%上升到1995年的44.8%,“九五”期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99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89.8%,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83.8%;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1.2%,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5.2%。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8.5%上升到2000年的13.7%,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6.3%上升到22.6%。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明显改善,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实力大大增强。这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所导致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国加工贸易方式迅速发展的影响。1978年开始,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的形式出现,1979年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只有2.35亿美元,仅占当时出口总额的1.7%,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1997年间,加工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0%,进口年均增长24%,远高于一般贸易增长速度。至1998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加到1044.7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56.9%。

此外,在我国贸易结构变量中,服务贸易额也在不断的提高。“九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由1995年的443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551亿美元,增长1.24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由1995年的191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38亿美元,增长1.25倍。

三、外贸市场进一步多元化

截至1998年底,中国的贸易伙伴已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221个国家与地区,初步形成了对外经贸市场多元化格局。在这些贸易伙伴国中,中国对亚太各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尤为密切,充分体现了中国立足亚洲,走向世界的贸易战略。

从表16-1中可以看出,目前,亚洲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地区,其中日本和香港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已成为我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空间已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扩大了市场容量与市场潜力,为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入,其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

表16-1 1999年我国同10大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贸易额

alt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有关数据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一国对外经济贸易通常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扩大,不仅带动了国内生产,使国内众多产品通过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价值,获得比较利益。而且获得了国内经济建设所需的外汇、原材料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需的各种丰富的商品。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多年的贸易顺差,使国家现汇结存大幅增强,国际支付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0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1656亿美元,在世界居第2位。

2.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开放地区从沿海沿江逐渐向内陆地区推进,开放领域从一般加工工业不断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服务行业拓展,为21世纪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为连接国内外经济纽带的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的高层次发展模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外贸易通过获取国际商品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及时为我国商品结构提供调整信号,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并通过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为国内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保证。

4.此外,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密切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创造了国际和平环境,适应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良机。

那么,为什么我国对外贸易能保持如此持续稳定的增长,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来,增长20多倍呢?应该说以下因素是支持这种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经济高速发展是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根本保证。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和该国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从1978年以来我国GNP年均增长率都在10%左右,大大高于同时期西方各工业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为我国外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提高对外贸易额、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为基础,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并注重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引进技术的吸收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现有工业的结构,实现了改革之初所设想的以改革开放来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和出口商品层次的升级换代,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化,从而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些对我国对外贸易数量和结构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3.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的发展自然也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政府制定出口战略,并从政策措施上予以保证。

我国政府促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有:①大力扶植出口产业。对出口创汇产业在原材料、能源供应方面优先照顾,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出口产业实行补贴,并把出口创汇部分优先供应出口商或出口产业使用,同时扩大企业外汇留成比例。②在金融领域对出口项目采取优惠措施。银行在决定贷款顺序时,优先考虑出口贷款,并设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银行,从事有利于扩大出口的贷款业务,并在利率、贷款期限上给予优惠。③对出口商品税收方面给予照顾。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出口商品实行减免税制度,在国内实行增值税后,对某些出口商品实行退税制度,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④创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这些区域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引进外资,开办三资企业,从事出口加工、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的经贸活动,并充分发挥这些开放地区的腹地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

4.任何对外贸易发展原因的探讨离不开外贸体制改革问题。外贸体制改革本身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反过来又对我国外贸的发展起了解放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将是我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的关键。鉴于其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将另辟一节加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