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变迁

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变迁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2.1 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统计,我国2006年的出口额为9689.35亿美元,是1985年的37.8倍。美日欧发达国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市场主体。

5.2.1 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统计,我国2006年的出口额为9689.35亿美元,是1985年的37.8倍。同时,我国的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变动(如图5.5所示)。随着我国采取“市场多元化”等贸易战略,我国的出口市场由以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为主逐渐向多元化的市场转移,反映了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变迁。

img110

图5.5 1984—2006年我国出口主要市场结构变迁图

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是我国内地最主要的出口市场。1985年,据我国内地统计,两地贸易总额(120亿港元)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17.2%,这一比重在1990年上升到35.4%(两地贸易总额为409亿港元),而且在1991年达到最高,为35.1%,之后不断下降;而据中国香港地区统计,两地贸易额占中国香港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25.8%,这一比重在1990年上升到30.8%,且90年代之后仍不断上升,2004年达到43.7%。这反映了我国内地对外贸易对香港地区转口的依赖逐渐降低。据香港地区统计,1992—2003年,经香港地区转口内地的货物年均约占香港地区对内地出口的85%,内地经香港地区转口出口的货物约占香港地区从内地进口的54%。[4]长期以来,中国香港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80年代以来,香港地区制造业不断向大陆转移,香港地区与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贸易分工格局。但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大陆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香港地区作为“前店”的作用日渐弱化,至2005年,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的出口占大陆总出口的16.34%,下降为中国大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同时香港地区作为中国大陆“金融中心”和“贸易中转中心”的作用得到强化。

美日欧发达国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市场主体。1999年以来,美国成为我国的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家,对美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90年代早期15%左右的水平上升到21.5%,之后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上。日本是我国当前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我国对日出口占总出口的9.46%。而在80年代与90年代上中期,日本是除香港地区外我国最重要的出口贸易目的地,1985年对日出口占我国出口的22%以上[5]。欧盟整体是我国第一大贸易目的地,2004年中欧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5.4%。其中,德国是我国2006年第四大贸易伙伴,对德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4.16%,其他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均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对欧盟国家的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占比长期稳定,略有上升。我国对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出口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国在80年代早期对韩国没有出口,但之后增长迅速,至2006年,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对韩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4.59%。自80年代中期至今,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各国相对汇率频繁波动且幅度较大的时期,各国相对汇率变动并不能完全阐释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的变迁,但汇率是探讨我国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变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