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证检验的主要论题

实证检验的主要论题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3.1 实证检验的主要论题经济理论史的演进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是不同关税区还是同一关税区的区域经济整合,其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现实推进联系在一起的。以欧盟为首的主权国家间的经济整合,无疑成为不同关税区区域经济整合的范例,其成功推进的过程及经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3.1 实证检验的主要论题

经济理论史的演进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是不同关税区还是同一关税区的区域经济整合,其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现实推进联系在一起的。以欧盟为首的主权国家间的经济整合,无疑成为不同关税区区域经济整合的范例,其成功推进的过程及经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同一关税区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整合实证研究也伴随着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日益成熟。欧盟关税区和同一关税区的实践及其催生的理论,给笔者构想“泛一体化”的分析框架提供了材料。区域经济整合的实证检验可归纳为三个主要论题:

2.3.1.1 区域经济整合与成员体经济增长的绩效检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Balassa(1971)等学者已开始研究贸易一体化与增长的关系。在之后的20年里,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经济整合带来的出口增长、出口水平提高与GNP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9]。90年代的大多数研究大都着眼于贸易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Barro等人(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Dollar,1992;Edwards,1992;Beason and Weinstein,1996)揭示了贸易保护与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采用典型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增长显得较慢。Luis A.Rivera和Paul M.Romer(1990)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相近经济体间的区域经济整合能导致一个持久的世界经济增长。Rivera-Batiz和Romer(1991a,1991b)还专门建立模型探讨了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结论是:不同经济体间的商品贸易只是具有水平效应,只有知识的流动才具有增长效应[20]。Lawrence(1993)的研究则发现,美国的进口竞争贸易策略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述文献说明,如果区域经济整合时的贸易保护趋向降低,充其量也就是不影响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

最经常引用的有关区域经济整合与外向型经济增长影响的调查是由Sachs和Warner(1995)作出的。他们构造了一个20世纪80年代外向度的指标,用来说明当平均关税水平超过40%,平均非关税壁垒超过40%,汇率黑市溢价超过20%,或存在国家对主要出口商品的垄断(或者国家的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该外向度显示为1。其经济学含义是,在控制了其他的影响增长的变量之后,一个价值为1的向自由化转变的潜在收益大体相等于每年2.45%的经济增长率。Sachs和Warner进一步指出,由于黑市的汇率溢价,2.45%的增长率总的来说对贸易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效应是高估的。Edwards(1998)以贸易政策的组合来测量贸易开放度,估算后认为,通过贸易政策的变化提高贸易数量的10%,则可以提高经济每年增长率0.7个百分点。当样本转为单纯的发展中国家时,这一数字上升到0.85个百分点,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从区域经济整合的贸易自由化中的潜在获益要更大。

Romain Wacziarg和Karen Horn Welch(2003)回顾了区域经济整合与成员体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主义迹象。他们引进了一个针对代表性国家的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数据,扩展了Sachs和Warner(1995)关于90年代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指出Sachs和Warner的检验方法对所考虑的时期较为敏感,但在这之前,贸易政策作为公开指示器并不被人们关注,更没有将其纳入经济增长的研究。Sachs和Warner将新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投资和围绕贸易自由化情节开放的时间路径等作为分析变量,这种分析视角使人们认识到:区域经济整合导致的贸易自由化对成员体的经济增长、开放和投资率有强劲的积极影响。

2.3.1.2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区域主义的市场整合案例的研究

由于欧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典型的代表,学术界对其成员国和地区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多。Krugman(1990)从产业地方化、中心-外围结构变迁和区域长期增长差异三个角度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给予了实证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消除所有阻碍欧盟内部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的障碍,欧盟最终就会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一体化的经济区。Krugman和Venables(1993)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欧盟产业集聚的生产中心与美国硅谷产业集聚的差别是正式贸易和非正式贸易壁垒的结果,而欧盟的这种壁垒已经将欧洲市场分割开来。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和Frank Verboven(2001)对上述分割从价格层面予以检验,研究发现欧盟一体化进程影响跨越国界的价格离散。Acemoglu,Aghion,Griffith和Zilibotti(2004)通过使用英国制造部门的数据对这种价格离散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下游(生产商)产业与上游(供应商)产业间的联系更加趋向于垂直一体化,而垂直一体化在投资刺激方面存在着潜在成本和收益。

与欧盟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常规经济福利是有限的。Brown等(1992),Klein和Salvatore(1995)选择了一些宏观经济变量来评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发现,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按照1987年的价格计算,2003年的GDP将增加428亿美元,即比没有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情况下增加0.64%。这些结果与其他实证研究(Brown et al.,1992;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1993;Hufbauer and Schott,1993)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之后,Hanson(1996)调查了美国和墨西哥经济一体化现象的部署问题,而Hanson(1998)的实证研究揭示,经济一体化对加拿大和美国的产业选址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与上述关注区域经济整合贸易效应不同的是,Barry Eichengreen和Alan M.Tayor(2003)研究了自由贸易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和汇率区的选择时发现,如果汇率变动的不稳定性很平淡,那么通货膨胀目标将更多地被广泛采纳,双边汇率不稳定性有递减趋势。

亚洲区域主义有两种值得关注的市场整合方式:一是东盟自由贸易区;二是组建更加庞大的亚洲集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Imada,1990)表明,全面贯彻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结果,是有比较优势的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表现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内部贸易的增加,但贸易流量的变化将不会很大。被Drysdale和Gamaut(1994)称为“开放的区域主义”的新现象,则表现为自由加入、自决理解和非歧视。近30年来,亚洲的区域主义运动难得成为焦点,在其他地区国家都在着手进行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的试验时,亚洲国家的确不积极。因此,难怪所有对东盟运作进行的实证研究(Langhammer,1991;Imada,1993)都得出同样的结论,即它对东盟内部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2.3.1.3 区域经济整合的测度指标构建

现有的文献区分了区域经济整合对成员体或地区的两种趋同趋势,这两种趋势被称为σ趋同和β趋同。σ趋同是测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差距随时间而缩小,在实际计算时,一般使用人均GDP对数的标准差,即:

img8

式中,n表示地区数;Xi表示第i个地区人均GDP的对数值;i=1,2,3,…,n。β趋同,它测定的是人均GDP趋同的速度,以便说明比较贫困地区的增长速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超过富裕地区的增长速度,Barro和X-Sala-Martin(1991,1992a,1992b)设计了下述检验绝对β收敛的方程:(2.6)

式中,i代表经济单元;t和T代表期初与期末时间;T-t为观察期时间长度;yit和yiT分别代表期初与期末的人均产出;B为常数项;μit为误差;β为收敛速率,表示yit稳态趋同的速度。β值越大,则向稳态趋同的速度越快;如果β值大于0,表示地区经济增长趋于趋同;如果β值小于0,则表示地区经济增长趋于趋异。Barro和X-Sala-Martin(1991)的实证研究表明,1950—1985年,12个欧盟国家的人均GDP呈现出以2%的年增长率速度稳步趋向于一致(β趋同)。这个趋同速度与美国各州一级其他地区的情况惊人地相似。Armstrong(1996)完成的一项研究采用了Barro和X-Sala-Martin提出的典型的拟合分析模型,调查了12个欧盟国家以及其他地区在内的区域增长问题,结论是:趋同是必然的,但确是有条件的,趋同速度大约为1%。Barro,X-Sala-Martin和Armstrong的上述两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区域的增长速度与初始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原来比较贫困的区域的增长速度比原来比较富裕的区域的增长快。Chatterji(1992)将这一结果称为“弱”趋同。

Knetter和Slaughter(1999)介绍了一些新的建立在价格和数量数据基础上的测量产品市场一体化的方法。Geert Bekaert,Campbell R.Harvey和Angela Ng(2003)的研究开始将两要素模型与随时间变化的β联系在一起,后者提供了多方面的不同市场间市场一体化的程度。Thomas Hertel,David Hummels,Maros Ivanic和Roman Keeney(2004)认为广泛地运用于自由贸易协定(FTAs)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经常被批评缺乏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因而他们改进了关键参数的计量估计与参数在CGE的分析使用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评估一个针对美国的FTA的可能结果[21]。他们的结论是,有很大的潜在可能将计量工作与建立在CGE基础上的政策分析结合在一起。

区域经济整合的实证检验经常提及以上三个论题,如果从“泛一体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论题,可以考虑从区域产业化效应和货币一体化效应展开实证检验。而对这两种效应的分析,则有可能使“泛一体化”构想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