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

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上述三者,构成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文化。  正是由于企业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商业银行的领导制度,受中小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的双重制约。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纷纷实行商业银行管制的政策。

  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银行领导体制、银行的组织结构和银行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银行领导体制的产生是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银行组织机构是银行在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文化。

  第一节  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概述

  在中小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的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它是人与物、人与银行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和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银行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与物质的中介。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正是由于企业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制度文化的范围

  1.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机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中小商业银行的领导制度,受中小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的双重制约。在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制约着中小商业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领导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卓越的企业家就应当善于建立统一、协调、通畅的企业制度文化,特别是统一、协调、通畅的企业领导体制。

  2.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组织机构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如果把中小商业银行视为一个生物有机体,那么组织机构就是这个有机体的骨骼。因此,组织结构是否适应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银行文化,有着不同的组织机构。影响中小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的不仅是企业制度文化中的领导体制,而且银行文化的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员工的思想素质等也是重要因素。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目标实现。

  3.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中小商业银行为求得最大利益,在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的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的约束,任何企业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产品的。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的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关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精神风貌是否高昂,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二、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像其他一切商业行为一样,中小商业银行谋利的手段也在不断另辟蹊径。不断地研制开发金融新产品,以适应投资者增值、保值、防险、减少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的需要;另一方面,市场波动的变幻莫测,又给中小商业银行赋予了巨大投机性的风险。在操作不当或监控不严的条件下,便成为冒险投机者从事牟取高额暴利的不法金融交易手段,为国际金融诈骗、制造金融泡沫埋下了祸根。

  1.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一系列新的动荡,使得制度文化成为金融环境建设的第一主题。比如近年来,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委员会和美国会计署等组织,正在研究如何规范有关衍生工具交易的银行内部控险防弊与对国际银行外部监管的方针制度。至于国际金融的其他自由化改革,也都伴有法制化的内外监管。

  从宏观经济来看,各国的商业制度在各自完善的进程中互相融合,诞生了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纲领性制度,从而促成了商业银行法制时代的到来。众所周知,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产生、发展与发行,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国计民生,尤其是货币由分散发行趋向集中发行,在商业银行制度基础上分离演变,产生了中央银行制度。制度规定,中央银行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并作为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而其最重要的特征还在于作为政府的代理人,协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担负执行金融货币政策的职责。该制度从单纯服务于经济,到宏观调控,进而在各国成为监管商业银行的神经中枢。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体系经历了一场自由化浪潮。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纷纷实行商业银行管制的政策。其结果是使商业银行市场日益走向国际化。市场准入原则的确立进一步表明:未来的金融市场应是没有垄断的、按照统一惯例和法规有序、自由竞争的统一市场。

  2.商业银行的信用制度

  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其基本特征是高负债,即靠负债来增加其自身的资产,也称高风险行业。信用观念成为银行文化的第一生命。银行经营的是金融产品,而金融产品是建立在一种信用关系基础上的,存款是一种信用关系,贷款是一种信用关系,代理业务和中间业务也是一种信用关系,信用是银行的立行之本、兴行之本,信用因而也是银行文化的第一生命。在银行文化的价值观中,信用观念是其他一切价值取向的根本和基础,银行对业务、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的价值判断首先是一种信用判断,然后才是一种效益判断。总之,银行首先会用信用的观点看待一切,信用观是最基础的价值观。如果银行信用中资产和负债的对称结构失衡,可能导致银行不能清偿债务等信用危机的发生。

  3.商业银行的全球一体化

  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使得银行承受国外业务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战后,必须对跨国银行进行监管为国际当局所注意。于是,为加强各国合作,统一的国际惯例纷纷应运而生。

  4.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银行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银行经营业务对象是公众的资金,是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这就要求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存款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银行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比其他任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都要强。《商业银行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护存款人利益。

  三、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的推行原则

  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化管理涉及面广,要求严密,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策略,以制度建设和办公管理规范化为突破口,在健全制度约束机制和严格办公程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行制度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归口管理部门与职能部门的管理任务

  制度化管理综合要求银行内部有一个归口管理部门负总责,主要负责全行综合类规章建设,并对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性制度进行统一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编辑《制度汇编》、《员工手册》、《岗位职业信条》、“服务规范化标准”以及“制度化检查考核办法”,实施监督考核。各职能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分别对本专业的检查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等进行规范,并配合归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考核。

  2.按照“上下互动”的原则,形成立体化工作格局

  上级行制度化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要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统筹安排,调动下级行广泛开展规范化管理的推进工作。下级行要紧密配合,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相关工作。

  3.按照“条块协调”的原则,循序推进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从基本制度抓起,以带动其他业务步步跟进,要从主要岗位抓起,逐步将制度化管理延伸到其他岗位。

  4.按照“动静结合”的原则,把制度化管理逐步由静态层次引向动态层次。在完善业务制度、办公管理、员工行为、岗位职责、服务标准等基本规范系统工作的基础上,要适时启动贯彻执行系统和监督考核系统,使制度化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要在

  发展中建立和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要在发展中建立和完善,以不发展或慢发展为代价搞制度文化不是制度文化的本义,在发展中完善,以完善促发展,才是中小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一、从领导规范抓起

  中小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商业银行制度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制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商业银行制度管理搞得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只有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做好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才能令员工信服,从而自觉地规范其行为。

  领导者是率领和引导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前进的人。羊群和雁阵能否在行进的途中不迷失方向、奋力前行并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关键要看领头羊和领头雁能否带好头。银行行长就是领头羊和领头雁。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也不必成为各个行业的专家,但必须是团队的动力专家,能够运用影响力引导他人快快乐乐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甚至是不喜欢做的事,从而达到团队预定的目标。领导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员工,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而且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影响员工的处世方式。领导者是一面镜子,镜面平整光洁,可使员工对照着整仪容、正衣冠,而如果领导者是一面哈哈镜,员工的形象就会被“扭曲”。领导者的思想境界、言行举止对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促使员工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不讲不规范的话,不做不规范的事,就能营造出规范化、制度化的氛围,使员工在自觉不自觉中按制度行事,规范起来。反之,领导者自己不讲制度化,将会造成团队的不规范。

  正人先正己。商业银行若要顺利推进规范化管理,各级领导者首当其冲,应当做出表率。

  首先,认识要到位。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领导者有了清醒的认识,认识上才能更加坚定。

  其次,行动要坚决。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者本人应该要首先做到。领导者行为规范了,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员工向自己看齐。那种只要求员工讲制度、讲规范而自己却我行我素的做法,不会引起员工的共鸣,而只能让人心生厌烦。

  再次,个人修养要加强。制度文化的关键是思想规范,只有从思想深处克服种种偏颇的认识,深刻理解商业银行推行制度化管理的现实意义,自觉强化规范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身体力行。

  最后,要加大对各级领导者的监督力度。上级领导不仅自己要垂范在先,而且要督促下级领导做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者,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之外,成为特殊的员工。

  二、创造精美的局部.追求完美的全局

  全局、整体是一由一个个局部、个体构成的,所有局部、个体的制度、规范构成了整体的制度、规范,没有局部、个体的规范制度,就没有全局、整体的规范。规范的局部、个体是规范的全局和整体的基础。一家中小商业银行就如一列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要使火车高速安全地前进,除了要有平整的轨道、强大的动力系统外,还要求列车各组成部分品质精良。在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每个经营单位,每个经营管理部门、每位员工,相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全局和整体来讲,都是一个个局部和个体,这些局部和个体若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成为精美的局部和个体,那么整个银行就会焕发出巨大的效能,成为完美的全局和整体。从制度文化的层次上来讲,创造精美的局部和个体也就是追求局部和个体的规范,以局部和个体的规范来推动全局和整体的制度化。

  全局和整体的规范是银行制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局部和个体的集合是全局和整体的规范,局部、个体规范了,全局、整体自然而然就规范了。因此,行内各单位、部门、岗位、员工,都要从全行发展的大局来定位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银行的各项制度,自觉地倾力于银行各项制度的建立,从而创造出精美的局部和个体,为实现完美的全局、制度化的整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创造精美的布局,就要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应当成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就拿银行办公室文秘综合工作来说,它是负责上传下达、协调左右的枢纽,处于银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地位。公文核发、文稿起草等文字性工作是文秘综合岗位一项最重要的岗位职责。文件是银行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和传达银行管理思想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和传达银行管理思想和政策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其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对于全行员工正确理解和贯彻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至关重要。这项工作要做好,岗位员工就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还要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更要有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和业务素质。行领导往往事务繁多,不可能对每一份文件、对每一项决策指示都能考虑周全,严格把关。这就要求岗位员工在审查文件、起草文稿时不仅要力求文字的准确和完美,更要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对文件的合理性、合规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在银行内部,如果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能从全行发展的大局和整体出发,规范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行为,那么整个银行就没有不规范的道理,完美的全局、规范的整体就没有实现不了的。

  三、追求完美的过程

  完美的过程是获得完美的结果的前提,因为一项工作总是由或多或少的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或影响到工作结果的质量。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每个环节都符合制度文化的要求,不出纰漏,最终获得完美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取得完美的结果是一切工作的目的,只要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是否完美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实则是一种模糊认识。因为每一个管理环节、每一个操作过程都处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之中,构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重要环节如果达不到制度文化的要求,则势必损害管理过程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完美的结果落空。

  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每项业务工作都可能隐含着一定的风险,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同样隐含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如果业务操作过程不严密,潜在的风险就可能酿成现实的风险,使银行的经营成果受到损害。心存侥幸,虽有可能得小利于一时,但绝不可能得大利于永远。可以肯定,过程精美不精美的结果与结果完美不完美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推行制度文化,就必须追求完美的过程,为实现完美的结果创造必要条件。

  四、从制度规范入手。让制度说话

  中小商业银行在小规模经营阶段,组织小、单位少、人少、事少,比较容易联系,容易做好经营管理。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大了,人多事难,单靠人力来管理是不够的,就必须靠制度规章的力量来管理,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以弥补人力的不足。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制度规范,有利于克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人治问题。在人治的社会里,一切是非曲直都是以施治的“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家中小商业银行的成功,往往并不取决于它的行业属性、银行的运行环境、员工的素质,而往往取决于银行的领导。同样,一家商业银行的成败也和银行的领导者息息相关。企业员工遇到一个好的领导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把银行的命运、把银行全体员工的命运系于一人身上,是很危险的。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导,但好领导往往又是稀缺资源,所以并不能保证所有企业都能遇到好领导。

  那么如何在没有好领导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呢?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规范领导决策、规范领导经营管理行为。有了好领导固然是银行的大幸、员工的福分,但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好领导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迁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约束包括领导者在内的所有员工的思想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让制度说话,首先要让制度先行。制度是游戏的规则,要游戏就要先定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会乱套。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这一基本原则,许多商业银行往往不能完全遵循。有的银行处于抢占先机的考虑,在业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甚至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致使业务运作暴露出巨大的危险,甚至造成资金损失。因此,“业务未动,制度先行”应当成为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其次,要从基本制度抓起。作为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建设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商业银行是一个由多个专业部门、多个经营层次构成的运行系统,要使这个系统运行最优,就不能缺少制度规范,尤其是关乎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各项制度犹如一个木桶的幅条,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木桶上那些长的幅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些幅条。如果人们希望木桶能多装水,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设法使木桶上的每个幅条都足够长。这说明,完善制度,克服制度缺陷,建立运行有序的制度体系,对于银行管理水平、运行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制度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内控制度上,一个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管理层为保证经营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第一,要认真清理、调整现有的各种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和责任制度,同类岗位必须要有同样的内控制度;有交叉管理的业务操作和岗位则要明确由一个部门为主来统一规范。

  第二,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制度有缺陷,可以向制度的制定部门反映、建议,但不能随意更改制度或不执行。

  第三,由各部门制定的内控制度应报送全行内控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由其对各部门制定的内控制度系统地修改、调整。

  第四,要坚持同责同罚的原则。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哪个层次、哪个岗位,只要在内控中负有相同的责任,就应承担相同的处罚。

  再次,不要追求完美的制度。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只是硬约束,强化硬约束并不能弱化软约束,更不能取而代之。完善制度、克服制度缺陷并不是刻意追求过于完美的制度,而是要制定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点的制度。实践证明,越是完美的制度,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制定和完善制度,一定要与银行自身的发展态势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那种脱离实际、看似完美的制度是无济于事的。另外,还必须把握好制度的内在联系,做到制度的衔接、配套、制度相互打架,也将无法执行。

  第三节  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文化创新

  直面国际商业银行的竞争和挑战,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改革的需要、发展的必然。

  一、制度文化创新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1.制度文化创新是商业银行适应世界形势的需要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大量涌入,中小商业银行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盈利空间和就业水平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在金融制度变迁的浪潮中,银行业务综合化、全能化、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体系集中化、经营智能化、经营方式网络化、机构网点虚拟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的制度结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商业大浪淘沙,不进则退,面对严峻的现实与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难得的机遇,扩大银行规模,增强银行实力,迅速占领市场,因而也需要开展企业制度文化创新,只有将商业文化建设融入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竞争上,营造一种具有导向、凝聚、激励作用的人文环境,实现商业银行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制度文化创新是商业银行现代管理的需要

  严格、科学的制度和规章等管理硬件,丰富的精神和知识等管理软件,是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商业银行必须建设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这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

  3.制度文化创新是确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提高自身形象的需要

  面临国外银行不久将登陆抢滩,我们的经营观念和自身形象表现出不可抵御“冲击”的低素质,原有的辉煌将难以再现。必须再造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观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效率是生命、以人为本、人才兴行、科技兴行,真正视客户为上帝,迅速捕捉目标客户的需求,及时协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要重塑自身形象,用于创新自己,构筑具有自己特色的银行精神,赢得客户的信赖,吸引更多的客户,迅速占领和扩大市场。

  4.制度文化创新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职业的稳定、长期形成的非淘汰机制、相对宽松的从业环境,员工习惯于“国有”文化氛围下的生存方式,只要坚持不过于弱化的工作态度,淘汰的厄运通常不会降临,“以人为本”这种商业银行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与思路及有效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员工失去了原有的劳动激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队伍凝聚力不强和人才流失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弱势使得商业银行变得狭隘,抹杀任何创新,阻碍银行成长。包头市商业银行着力以良好的商业银行文化建立一种能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使每个人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机制;要使新的价值观念扎根于员工的心中,成为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要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发挥员工的才能和优势,充分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达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竞争、提高效率、激活机制、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二、中小商业银行制度文化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现代社会鼓励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关键因素。包头市商业银行始终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以创新带动和促进企业进步。在积极做好传统业务的前提下,还积极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不断参与各级各类金融市场,开拓中间业务领域。2002年,进入有全国2000余家会员银行参与的金融市场的前100强,并且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并且进入全国112家中小商业银行综合排序前十名,达到一类行的标准。2005年被《银行家》杂志评选为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50强。

  创新为包头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勃勃生机,为全行业务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创新已经成为包头市商业银行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成立几年来,他们始终把握住了金融发展的脉搏,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观念创新等方面积极实践,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业务发展道路。金融创新与传统业务并重,快速发展与稳健经营协调。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同时,在抓住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鼓励和发展新的中间业务品种,除积极开办各种代理业务、理财咨询业务、信托业务以外,还积极参与全国银行间货币市场业务,并大力拓展了票据、保函、保理以及国际业务,为自身多方位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在内部管理上,包头市商业银行实行“赛车机制”,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全行员工全都参与到商业银行这条快车道上来,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在这条高速路上跑,跑不动的就马上到辅路上跑,如果在辅路上也跑不动了,那就到加油站加油,再参与到高速路上来,再不行就到“敬老院”去休息,主动退出商业银行充满竞争的平台。这样,督促全行员工每一个人都努力向前跑,谁也不甘心落后,形成了有序的竞争态势,促进全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全行广泛推行“三无管理”考核模式,即“无指标考核,无障碍管理,无障碍服务”,全面引进IS0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使全行的经营管理全面向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靠拢。实行层层负责制,外部顾客是员工的客户,员工是行长的客户,这样实行一级一级负责,使全行员工普遍树立了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观念,有效地沟通了上下级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关系,密切了银行和广大储户的感情,使商业银行和储户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心贴得更近了,感情联系得更紧密了,商业银行成了广大客户的首选银行。

  在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依靠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和超前的经营理念,包头市商业银行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绩,经营业绩稳步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正在迅速成为包头市乃至全国金融界迅速崛起的金融新星。创新已经为包头市商业银行不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小商业银行的创新机制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金融制度创新

  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和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延伸和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得传统金融服务领域的界限逐渐趋于模糊,证券、银行、保险三者之间的业务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金融制度创新的主要表现就是制度的融合化趋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开始向全能型经营方向发展。而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网络金融发展的无国界化也要求改变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适应新的形势,在监管制度上进行创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这一行列,监管合作的范围由传统的银行业扩展到证券、外汇、金融衍生品等各个领域,监管国际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又一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各国之间监管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和效率,并以此有效地防范和制止金融风险引起的区域性风暴。

  2.金融组织创新

  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使得金融服务领域在组织结构上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领域出现大规模的并购浪潮,通过并购不仅可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低成本地实现混业经营的演变。金融业并购的一大特点是强强合作、混业联合,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二是非金融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利用成本优势向金融服务领域渗透。高新技术网络公司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低廉的费用优势广泛吸收客户开展金融业务,触角已经涉及金融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其初始规模虽然较小但凭借网络优势正在与传统商业金融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传统金融银行与新兴网络公司广泛合作、协同发展的趋势,金融商业银行与非金融商业银行共同向社会提供高水平、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的时代已经来临。

  3.金融监管创新

  金融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迁,传统的金融管制体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网络快速传递的特性,会使波动迅速蔓延。而且,网络银行的整个交易过程几乎全部可以在网上完成,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使银行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过程更加不透明,这无疑加大了监测和管制的难度。

  因此,金融监管应不断加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因此,在行政式的直接金融管制放松的同时,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应不断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