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万事利的个悬念

万事利的个悬念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万事利的发展风头正健,日益走上台前的李建华也为业界普遍看好。但关于万事利,以及万事利的传承,笔者仍觉得有几个悬念。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万事利的房地产业要获取行业地位路程尚远。短短3年中,在李建华的主持下,万事利已经“关”掉了3家,“卖”掉了5家企业。而从万事利“卖”企业的经验来看,虽然“关”、“卖”了一些企业,但整个集团还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

万事利的发展风头正健,日益走上台前的李建华也为业界普遍看好。但关于万事利,以及万事利的传承,笔者仍觉得有几个悬念。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万事利,之所以能够在整个丝绸纺织和服装行业面临巨大冲击的时候,“风景这边独好”;是因为万事利早已未雨绸缪,一方面把丝绸产业做成文化产业;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搞技术与产品创新,避免了低价竞争的红海战略。

一句话,万事利在丝绸纺织和服装行业具有龙头地位。商海竞争,就看谁执牛耳;处行业前茅必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除了行业地位与行业竞争力,一个企业的领袖也是决定这个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创业33年的沈爱琴,跟随时代的节拍,一次次成功地把握住了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个与时俱进、勇于自我超越的企业家。33年创业历程中,她在企业中所集聚、所沉淀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早已化成这个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谁能定量分析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精神力量在企业所产生的效益?

但为什么还有疑问,关于万事利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因为万事利在丝绸、纺织服装行业之外多了几大亮点——文化产业、生物科技产业、房地产产业、医疗产业。

至于企业领导人人格魅力在企业中的作用,可以想象,当老一代创业者逐渐淡出舞台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而事实上,沈爱琴与李建华,在企业的价值取向上,在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分野。

无疑,蚕桑世家出生的沈爱琴更加钟情丝绸纺织和服装行业。对这个产业的坚守,既是背负着祖上的期望;又是承担一个城市的使命。有理由相信,在她的骨子里,更希望把万事利打造成一家丝绸、纺织产业的“百年老店”。

然而,行业间利润的不平衡使得万事利也不得不在丝绸纺织和服装这个微利行业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而为了实现跨越发展,更是玩起了资本之术。

应该说,曾经被认为是可以让马儿长膘的“夜草”之房地产业,也确实给万事利带来过惊喜。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万事利的房地产业要获取行业地位路程尚远。至于医疗产业,虽然万事利勇吃“螃蟹”,成为杭州最早收购国有医院的民营企业;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医院基本上还是国有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所收购的医院,除了土地价值的不断上升之外,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还是处于弱势地位。生物科技,万事利在这个方面的优势离其他那些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的距离也不算小……

那么,李建华会不会成为万事利新的核心竞争力?生长在江苏、闯荡在深圳、历练于浙江的经历,使得他兼具了苏商、粤商、浙商的气质,而他独有的思想力与年富力强的精力也使他有条件、有机会成为企业家中的翘楚。

但李建华有一个“火箭理论”,这对于以坚守产业见长的万事利人来说是否真的能够领会并认同?

“要像火箭一样,不断学会放弃。万事利所有的产业如果在未来5年之内,没有机会上市的全都要卖掉。这是符合火箭发射原理的,大家看神舟五号发射的时候,第一级火箭发射器推出去后就把它扔掉,等到完全进入第三轨之后全部火箭发射器必须扔掉。同样的道理,在做企业的时候,必须扔掉老的,这样新的东西才上得去,一些老企业,不符合发展战略的,就勇敢地将其去掉。”

一个拥有33年历史,企业的核心层、中坚层中更多的是跟随创业者打江山一路拼杀出来的元老、功勋,真的能够适应“火箭速度”吗?

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李建华的“养小猪”理论。他曾经说,衡量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把它卖掉;衡量一个企业的老总、经营团队好不好,衡量的标准同样是看能不能卖,有没有人要?

基于这样的分析,李建华做企业的乐趣就是卖企业。做得不好的企业——5年内上市无望的应该赶紧卖掉;而上市以后,价格好的也应该“靓女先嫁”,谈个好价格卖掉。

短短3年中,在李建华的主持下,万事利已经“关”掉了3家,“卖”掉了5家企业。而从万事利“卖”企业的经验来看,虽然“关”、“卖”了一些企业,但整个集团还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

“有舍有得”,这似乎是不变的法则。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用“中国制造”挣钱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许多热衷于挣“快钱”的浙商,继楼市之后,把股市当成了掘金宝地。一时之间,以“准IPO”为投资对象的本土PE机构风起云涌。一些企业喊出了“做企业不如买企业,卖商品不如卖企业”的感慨。

既然李建华从思想认识上是一个“主卖派”,而当前经济气候下又有大批以企业买卖为职业的玩家,“李建华将卖万事利”的假想便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当然,即便是李建华有卖企业之心,也未必真的能够实现。因为至今为止,更多的层面上,他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全家福

除了他是否具有最后的决策权之外,还有一个可以排除他卖万事利的原因是——情感归宿的问题。毕竟,他自身也是生长在蚕桑之地;学成于丝绸工学院;立业于丝绸纺织和服装行业。从这个角度讲,只要万事利的主业依然是丝绸纺织和服装产业,只要万事利这个主业的利润依然过得去,他是决不会以“火箭速度”将万事利推向企业卖场的。

有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例证。那就是,联华合纤的重组与整合令人颇为费解。

这些年来,上市公司的收购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上市公司的收购、重组炒作概念,将一个概念重新包装好之后又将上市公司倒出去;另一类则是把上市公司当成企业做大、做强主业的平台,企业买下上市公司之后是为了要继续耕耘。

而联华合纤的收购重组颇有点让人看不懂。

原本,很多人会以为万事利收购联华合纤,是因为产业的关联。联华合纤拥有从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日本引进的先进设备,生产、加工和销售聚酯长丝、超细旦纤维和仿真丝织物及聚酯切片等,有利于万事利的产业整合。

这样的产业关联度,给人的自然联想是:万事利将把丝绸纺织和服装的主业装进去,原联华合纤优势+万事利优势=新联华合纤的强大优势。

但万事利恰恰没有把自身优势的丝绸纺织和服装等主导产业装进去。这从沈爱琴的角度说,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万事利在上市公司中拥有的比例只有26.26%,对于习惯了一股独大的民营企业来说,把自己30多年打江山积累下来的优质资产都注入进去,同时稀释了自己的股权,这是划不来的买卖。二是担心万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等风险,危及母公司的主导产业。这两个理由放在沈爱琴身上,是合情、合理的。若放在李建华的身上则可能会有别的解释了。因为,对于一个擅长资本运作的人来说,拥有相对控股权的大股东,如果想进一步取得控股比例,还可以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资的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优质资产的注入,相关联产业的整合,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从业绩上都比较容易体现重组的效益。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重组,万事利继2004年,中国股市的大熊市时收购上市公司之后,又可以在2007年的大牛市里“胜利大逃亡”了。

可是万事利没有。我们在联华合纤2008年半年报中看到这样的字眼:“资产置换完成后,公司主业虽已向房地产这一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型,但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发展仍受资金水平及项目储备等因素的制约,运作空间受限并缺乏联动效应。截至2008年6月30日,公司实现业务收入801.69万元,净利润-914.20万元。”

李建华,是为了留住万事利、卖掉联华合纤而做这样的资产置换,还是为了将来把万事利做得更好,直接IPO之后再逐步减持退出呢?

李建华主张万事利涉足多元化,是建立在他自己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的。他把美国现在的上市公司分成10个行业,发现这10个行业的平均收益利润的差额在2.5%。但当他同样把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分成10个产业来比较,每个行业的平均收益利润差额竟然高达5.6%。

“美国市场经济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每个行业都已经充分竞争,所以行业之间的利润差额不会太大;因而,他们必须做专业化,专业化才有竞争优势。”

基于这个判断,李建华的战略取舍是:如果要做专业化,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一定要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假如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是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就必须做多元化。因为资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是李建华的解读。

正因如此,即使是作为杭州乃至中国丝绸企业“灯塔”的万事利集团,也不得不依靠生命医疗、商业物流等多元产业来反哺丝绸产业。

尽管除丝绸纺织和服装产业之外,万事利的其他几个产业面上看都还红火热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万事利的其他几个产业,都还没有赢取行业的领头地位!

曾经因行业平均利润达30%—40%,令李建华心动的房地产业是万事利产业版图中的一大辅助线。但目前房地产业正是“入冬”时节,行业的领头羊万科在王石率先喊拐点出现之后屡掀降价风。即便如此,其在年初设定的2008年实现销售额800亿元的任务,在奥运结束还未及一半。万科如此,其他房地产企业的情景也可以想象。

当地产股全线崩溃的时候,联华合纤,这个资产重组后主业转为房地产业的“上海股”是否会被重新“ST”?“公司目前正在运作两个房地产项目。其一为子公司上海联海房产有限公司运作的万事利大厦项目,2008年上半年实现销售140.4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基本销售完毕。另一为子公司青岛市南华置业有限公司在售的青岛南方家园项目,上半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22套,确认收入404.21万元。由于南方家园项目周边商业氛围不足,致使销售及开发进度趋缓,尚未取得良好的开发效益。”这一段摘自联华合纤2008年半年报上的文字,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房地产业的困境。

相比之下,万事利的医疗产业应该给人更多的期盼。比如医院,可以说是相对垄断的行业。2007年12月,万事利医院成功加入了杭州市新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行列(农保定点医院)。这是继万事利医院被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保定点医院)后的又一好消息。可以想象,在这两项由相关政府部门认定和授予的“特权”将给万事利带去更多的财富。还可以联想的是,沈爱琴的社会资源在此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2008年8月28日,位于杭州市机场路319号的杭州万事利医院里喜气洋洋,杭州万事利老年康复院挂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据了解,开业当天杭州万事利老年康复院就已入住老人50余位。从中不难看出,万事利在积极拓展它的医疗产业,而这个产业也的确有一定的潜力。

但以万事利目前的产业规模和实力,跟上市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制药、医疗仪器等产业的门槛又阻碍了万事利在这个纬度上的发力。

如果放弃具体产业的耕耘,而执著于“PE”式的投资,再通过产业的风险投资,曲折实现多元化的梦想,这在沈爱琴那里显然通不过的。而李建华,至今为止还算不上“风投”人物。

虽然悬念很多,但人们在骨子里还是相信万事利会以中国丝绸、东方文化的形态青春常在。因为那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一个城市的气息,与一个民族的命运相联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