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休闲经济的界定及其本质

休闲经济的界定及其本质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现代经济学探索的崭新领域。接下来将在综合中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休闲经济的内涵及其本质,并阐述休闲经济的主要特征。由于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休闲经济研究的局限性,很少有人对休闲经济的定义及其本质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概括,因此马慧娣的观点最为典型。

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现代经济学探索的崭新领域。在通常意义上,人们把休闲经济简单地描述为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密切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但这远远不能概括休闲经济的深层内涵。到底何为休闲经济?休闲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接下来将在综合中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休闲经济的内涵及其本质,并阐述休闲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休闲经济的界定

国外对休闲经济的界定以Ian Wilson、John Tribe以及Janet R.Maclean和James A.Peterson等学者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Ian Wilson在《休闲经济学》中提出,休闲经济是包含旅游、餐饮住宿、电影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和家庭娱乐等子行业的经济形态。Janet R.Maclean和James A.Peterson在《游憩和休闲:正在改变的场景》中指出,休闲经济与满足人们闲暇时间所需商品和服务生产中的稀缺资源的分配有关,这个经济体系由消费者、私人企业生产者与政府组成。John Tribe在《游憩、休闲和旅游的经济学》中认为,休闲经济是由休闲组织、休闲市场、消费者以及外部运行环境等构成的经济系统。

而国内对休闲经济的界定,马慧娣、王琪延、田松青、郭鲁芳、吴承忠、唐湘辉等学者所持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马慧娣(2004)认为休闲经济是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低代价、高效益”,以无形资源替代有形资源,以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共同推进经济繁荣为己任,使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平衡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class="calibre9">[1]。休闲经济不仅必须合乎经济活动者在生理、物质和自然维度上的规律,如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生理力量发挥的限度规律、对物的需求的“边际效应”规律等,更重要的还在于合乎人的生存发展规律,特别是在社会、心理、精神等维度上的人格尊重及自由创造的多种需要的满足。如果我们设计的各种休闲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休闲经济主体的精神力量,休闲经济走向人文关怀的特质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由于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休闲经济研究的局限性,很少有人对休闲经济的定义及其本质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概括,因此马慧娣的观点最为典型。

王琪延(2005)认为,休闲经济是建立在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而产生的经济现象。休闲经济同时也是劳动型经济的变异性转型,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2]郭鲁芳(2005)在提到休闲经济的内涵及相关概念时也基本赞同这一说法。[3]

田松青(2005)认为,休闲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业或娱乐业经济,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它是通过将传统的游山玩水式的休闲同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等相结合,衍生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4]休闲经济既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休闲经济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娱乐经济、会展经济、假日经济都与休闲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吴承忠(2008)认为,休闲经济是建立在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基础之上,为满足人们的休闲消费而形成的经济形态,其本质是体验经济。休闲经济以旅游产业、娱乐产业、体育竞赛与健身产业、文化休闲产业(狭义的文化休闲产业)四大产业为依托,为人类生活的另一种状态——“休闲状态”服务的经济形态。不同于仅为人类生产服务的传统经济形态,休闲经济形态包括为休闲活动提供生产和服务的各个主要经济部门。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class="calibre9">[5]

唐湘辉(2009)认为,休闲经济是在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商品化的基础上,为满足休闲消费者的休闲需要,增进休闲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休闲经济是社会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由休闲需要、休闲供给以及市场环境等部分组成。[6]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休闲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大众休闲活动中衍生,与人的休闲行为紧密联系,并为满足人的休闲需求而存在的一种具有时代发展特征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文化传播产业以及体育健身产业等产业子系统为依托,将传统的游山玩水式的休闲同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等结合起来,向社会提供休闲产品、休闲设施和休闲服务,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种休闲体验。休闲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休闲经济是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国民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产生的经济现象。作为一种以休闲为基础的走向人文关怀的高级经济形态,休闲经济既遵循一般经济的发展规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休闲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休闲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休闲经济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必将促进传统经济形态的变化,促进以服务和知识的生产为基础的“后工业”秩序的转变,也必将有效地推动以人为本的社会的来临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休闲经济的本质

休闲经济是人们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和在闲暇时间内进行消费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由于休闲消费是休闲经济的“源动力”,同时休闲消费也验证人的存在价值。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经济的本质即消费经济。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和本质的展现必须通过劳动进行,与人的发展和本质的展现相符合的劳动产品正是这一发展与展现的体现,因而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也就成为这一发展和展现的必要过程。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每个人在劳动中不仅肯定自己,其劳动产品在满足别人的消费过程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必然也有一个消费的过程。休闲消费即对人的劳动产品的消费,而对劳动产品的消费实际上也是对生产者本质力量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讲,休闲消费成为既肯定生产者又肯定消费者,即“双重地肯定”人的价值的存在。马克思说:“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因为产品之所以是产品,不是它作为物化了的活动,而是作为活动着的主体的对象。”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class="calibre9">[7]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休闲消费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休闲消费是消费生活的高级形态,是当代生活方式展现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消费文化关注的重点,它的出现正是建筑在普遍的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基础上。但是,休闲消费脱胎于有闲阶级的消费行为,具有改变工业社会消费方式的倾向,努力使消费回到本来意义,隐去或淡化符号化现象,从而达到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回归的目的。

一旦休闲的普及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真正让位于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与此相对应,休闲消费自然而然地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往往具有多层次性,如外出休闲就餐、购买休闲服装等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休闲消费;度假旅游、文化娱乐等满足享受需要的休闲消费;各类学习培训、社交活动等满足发展需要的休闲消费等。因此,休闲消费虽基于传统的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它既包括对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消费,也注重对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观的消费,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在追求闲逸的同时,休闲消费可以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的品位和格调,获得自由与快乐,表达个性与自我的多方面才能,为每个个体有效培育多种享受能力和自身素养拓展了空间。

纵观大众休闲活动的演进轨迹,休闲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进程,以及休闲经济理论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休闲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直接取决于居民闲暇时间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非生产性的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透过消费经济可以看到这一活动背后人的存在状态,促进我们重新认识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意义,重新审视人的道德伦理,重新对待人与物的关系世界,重新树立人类的社会理想。古谚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说明了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提升人的文明程度的正相关性。尤其是休闲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全面、自由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正确认识休闲经济的本质,以积极上进的姿态参与到消费经济中来,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有效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摆脱诱惑和浮躁、形成对人生的价值判断,才能真正地让休闲经济绽放出新时代的活力。

三、休闲经济的特征

休闲经济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济形态,它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休闲经济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休闲经济以高度的物质文明为基础

自人类诞生以来,在农业社会直至工业社会初期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处于“劳动型经济”状态,即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目的。人们围着生产转,越转越忙,越忙越不出“彩”,因而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即是如此,买衣服要布票、买粮食要粮票、买自行车要车票、买录音机要抓阄、娱乐欣赏只有八个样板戏,我们的口号是“革命加革命,拼命干革命”、“先生产再生活”,即生产是主流,人只不过是生产和生活的附庸。而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之后,人类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度的物质文明,除了满足基本生活消费,还拥有大量的剩余财富和闲暇时间进行休闲消费,人类创造价值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地,人类活动也将由以劳作为中心转为以休闲为中心,致使经济活动的目的、劳动效率、劳动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休闲经济可以看作为“劳动型经济”向“休闲型经济”的变异性转型,它是以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一个国家越富有,休闲时间也会越多,国民的文明程度越高,休闲经济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经济。

(二)休闲经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无形经济

休闲经济行为与传统的经济活动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休闲行为消费的是无形资源。通过个人休闲或者社会休闲,很多时候并非仅仅获取外在的休闲产品,当然这种产品也可能就是无形的,而更重要的是获得内在的心理满足、欣赏、愉悦等精神感受,甚至以自我实现和发展为目的。休闲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的统计及评价不同于传统的GDP贡献率,而是通过对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衡量来实现。王国国王提出来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不丹王国是中国的近邻,仅有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170万人口。40年前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下,但是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东南亚各国中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名列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class="calibre9">[8]在某种意义上,无论对休闲消费产品,还是休闲消费效能,都很难用有形的指标来衡量。正是因为这种无形性,导致在国民经济核算时,除了一些易于统计的项目之外,很大一部分休闲经济都被忽略了。另外,由休闲经济拉动的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总量增加部分,也因无法与其他部分区别开来,最终的统计数值中究竟有多少份额直接或间接得益于休闲,也很难单独核算。研究表明,人类的幸福程度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信念、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对比感受。休闲经济的理念仍然是值得倡导的,从GDP到GNH的转变表明了人类意识的觉醒。[9]因此,休闲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无形经济。

(三)休闲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休闲经济从发端到发展,期间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是大众休闲活动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休闲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产业革命以前,休闲只是特权阶级的专利,休闲消费更多的是由特权阶级的炫耀性消费构成,此时的经济与真正意义上的休闲经济有很大差别。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质量以及自身发展,并开始有能力追求更高层次的休闲需求。相应地,就会把更多的货币和时间用于旅游、健身、娱乐、教育、艺术等休闲活动,休闲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大众休闲活动的蓬勃发展,社会休闲设施的供给逐渐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也开始呈上升趋势,休闲消费和生产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了大众化休闲时代,休闲经济是全民参与的经济形态,而且不同的阶段流行不同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进入21世纪之后,休闲经济的运作已经不仅仅建立在物质资料、货币、信息等实际和虚拟的物品、财富的基础上,知识与观念的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领域,这也形成了休闲经济新时代的一个本质特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此外,休闲经济的时代性还体现于其经营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冷热不均,并且带有周期性的循环,比如国民经济高涨时休闲经济发展迅速,而国民经济收缩时休闲经济发展趋缓。

(四)休闲经济更加注重和追求人文关怀

休闲经济与传统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点区别在于,传统经济强调的是通过物质产品的消费,不仅让消费者获得物质需求的满足,而且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休闲经济更强调“低代价、高效率”的投入使得人们休闲的非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享受。在休闲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设计,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到品牌形象管理,从对客户需求的人性化服务到对企业团队精神的全面建设,无不充满了现代人文精神。人类的“人文精神”通过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10]带有文化标记的产品逐渐成为主体,人的文化体验过程成为消费的主题。而就从业者来说,“他们投身于这些服务活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同时他们具有一种特殊的本质,正是这样一种超群的品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温馨、也更加美丽”。[11]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休闲经济在总体上来说更加注重和追求人文关怀,休闲经济将使各种类型的活动充满和谐和友善。

注释

[1]马慧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2]王琪延:《休闲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3]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4]田松青:《休闲经济》,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5]吴承忠:《国外休闲经济发展与公共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6]唐湘辉:《休闲经济学——经济学视野中的休闲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8]国民幸福总值(GNH)最早是由南亚的不丹王国国王提出来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不丹王国是中国的近邻,仅有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170万人口。40年前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下,但是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东南亚各国中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名列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9]马慧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10]同上,第34页。

[11]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和休闲服务》,张春波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