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持续受人关注的话题,引发了世界各地近百年经久不衰的研究热潮。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政府(国家)与市场关系及其理论经历了多次历史演变。凯恩斯把经济危机归咎为自由市场制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纠正市场缺陷。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持续受人关注的话题,引发了世界各地近百年经久不衰的研究热潮。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和学术流派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看法。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政府(国家)与市场关系及其理论经历了多次历史演变。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各国,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反对中世纪的神权思想,西方各国都在政治上推崇世俗权力,强调国家在保卫个人财产和权利方面的作用,国家被认为是实现和保护人的天赋权利的力量。马基雅维利就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他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保障秩序与自由而建立的,这样的国家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具有最高权力,具有调整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职能。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实际上就是有关国家管理的理论。在政治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就是一部对统治者管理国家的经验进行总结,告诉君主如何去治理国家的著作。和近代西方的其他思想家类似,卢梭也设想人类早期有一个自然状态,后来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了国家。卢梭认为,国家“能够以全部共同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参加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实际上只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且还像以往一样自由”〔1〕。卢梭力图把个人的自由与服从统一在国家整体之中。而近代经济学则从财富增长的角度看待国家,如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十分重视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强调国家对经济、特别是对贸易干预的重要性,主张国家干预是国家财富增长的保证。〔2〕

17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和保护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发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中,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主义制度的斗争,市场经济制度与自然经济制度之间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直到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才在经济上彻底摧毁封建宗法式的经济根基,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性调节方式才得以最终确立。在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市场机制取代皇权专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古典经济理论,这些经济理论反对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国家被认为是一个“不得不要的祸害”,是社会的“守夜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斯密向他们提供了适合他们要求的自由放任的意识形态,并为自由企业和政府的自由放任的方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3〕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而后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转折点,而且也是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发展的转折点。此次经济大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又是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局限性的总暴露,经济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体制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想的破产。面对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开始了全面的政府调节的实践,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把经济危机归咎为自由市场制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纠正市场缺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政策因适应了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大行其道,成为当时主流经济学派,不仅为解决当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且,在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普遍实行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年代,被誉为是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与运用政府职能,加强对经济的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现象使得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若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就需要紧缩银根,抑制需求,这样就会进一步导致衰退和失业增加;若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扩大需求,继续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又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滞胀的出现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其中,政府干预在带来正面效应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被认为是导致滞胀的重要原因。凯恩斯主义的官方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导致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包括“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但共同点是都反对凯恩斯主义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倡导市场自动调节的作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到70年代末期以后,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取得主流地位,对这些国家政府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4〕

多年的探索和演变,世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些共识为后人更有效地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向。“对政府与市场,人们不是从它们的作用,而是从它们的‘缺陷’中才得到较为深刻的认识。从市场的‘缺陷’想到政府的作用;从政府的‘缺陷’,又想到市场的作用,最终经过数次往返来回的实践,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两只手’作用并存的重要性,指望依靠‘两只手’的作用推动社会前进。”〔5〕这种认识为人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共同框架。

1991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提出了政府和市场相互协作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友好”战略。报告认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政府和市场起着互补的作用。〔6〕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再次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绝大多数成功的发展范例,不论是近期的还是历史上的,都是政府与市场形成合作关系从而纠正市场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7〕

近代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这些变化,以及围绕这种历史演变而出现的各种理论流派,对近代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及其理论流派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分析基础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与此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面临着许多特殊情况,如何形成符合转型国家自己实际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