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减少过程性的成本发生

减少过程性的成本发生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废物管理是EPR责任的核心环节,是根据新的产品设计来实践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实质性阶段,而产品与产品体系设计的有效性也是通过能否在实施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检验的。

7.2.1.1减少上溯交易成本

上溯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来自下游环境责任的逆向信息成本,而通过提升信息沟通能力来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与精确度,正是减少上溯过程中信息成本的必由之路。

通常在组织或网络化组织中,存在三种正式的信息沟通途径:链状沟通、环状沟通与网络状沟通。链状沟通是沿着各个沟通节点依次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最慢,而准确度也会随着经过节点的增加而递减。环状沟通中存在着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心,各信息节点都直接和这个信息中心进行信息交换,提供自身的信息,并获得来自其他节点的信息。环状沟通的速度与准确性都优于链状沟通,尤其是在信息节点较多的情况下,但前提是存在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中心。网络状沟通是在各个信息节点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信息流通渠道,彼此之间都能及时地进行信息传输,因而其速度是最有保障的,而其准确度则有赖于信息网络的完善程度以及各信息节点的沟通意愿(表7-1)。

表7-1 各种沟通途径传输速度与精度比较

降低EPR的上溯交易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其中涉及的信息节点,以及信息平台的可靠性。当信息节点较少,而信息网络可靠性高时,网络状沟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各方提供准确的信息,因而是最佳的选择;而如果信息节点较多,尤其是分布于不同的组织中时,建立以生产者为核心的信息中心,则能更高效地整合信息资源,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从而以低成本充分实现逆向信息流作用于产品设计的目标。

7.2.1.2减少上溯技术成本

上溯技术成本包括产品设计与产品体系设计的成本,其中产品设计属于技术创新,而产品体系设计属于流程创新。通常情况下,新的产品设计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再造,以符合新的产品生产特点。产品与产品体系设计旨在提高环境目标达成的效率,降低其后的环境责任实施成本,但是其自身会引发较高的创新成本。而构建项目团队,借助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的互动及其由此产生的复合效应,来提高创新的效率,是减少创新成本的有效途径。

EPR的产品设计与产品体系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制造工艺及其生态特征,产品的部件拆解性、材料属性等特征都会对环境责任的实施带来不同的影响,这些跨专业的背景信息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需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共聚一堂,集思广益,以头脑风暴等决策方法,展开全面的讨论,挖掘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论证,整合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虽然这种办法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其决策效果好,避免了局部的割裂性的设计思路所可能带来的劣质决策,以及由此造成的成本浪费。

7.2.1.3减少下衍技术成本

下衍技术成本包含生产流程改造成本,与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废物管理的成本。

生产流程改造是对上述产品与产品体系设计环节的落实,而减少成本的关键在于根据新的设计要求,有的放矢地对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提高执行力,使设计思想得到充分的实现。产品体系的设计已经为这一阶段的成本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各种资源的配置方案已经形成,生产者必须在实施阶段将这些方案落实,并保证其达成预期的效果。

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废物管理是EPR责任的核心环节,是根据新的产品设计来实践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实质性阶段,而产品与产品体系设计的有效性也是通过能否在实施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检验的。在具体实施中,重要的是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特别是要根据资产管理的效果,来确定资源投入的需求,以及废物输出的情况,从而使资产管理的成效真正从对源头与末端的减压效果中体现出来,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另外,资产管理还可以突破组织的疆界,不仅在组织层面推行循环经济,也可以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利用不同企业间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联互补性,在跨组织跨行业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与后生产的链条,实现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更加充分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下衍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成本。

7.2.1.4减少下衍交易成本

下衍交易成本是在EPR实施过程中必然引发的管理成本,包括正向信息流成本、责任协调成本、实施决策成本、实施监督成本等。

正向信息流成本的节约服从与上述逆向信息成本同样的法则,即通过适宜的信息途径的选择,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与精度。而降低责任协调成本、实施决策成本、实施监督成本则需要管理创新,使管理活动更好的契合EPR责任实施的进程,通过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系列管理功能的发挥,使EPR活动得以顺利地展开。

以信息流为基础的柔性管理与敏捷管理是适合EPR实施的管理模式。EPR活动涉及上下游复杂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传统的以科层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的反应,因而会造成管理决策的延滞,协调活动的失效,监督行为的偏颇等。柔性管理与敏捷管理的优势在于借助即时的信息,对全局进行整合的判断,在充分发挥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使彼此间的协调性也实现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支持EPR责任基础上的生产活动与资源、资产、废物管理活动的目标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