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投资合作趋势

未来投资合作趋势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7.3 未来投资合作趋势日本经济发达,生产效率、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相对比较高。目前中国企业赴日投资的规模远不及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前者仅为后者的0.6%左右。甚至污蔑中国投资是窃取技术,破坏日本的环境等等。较高的企业税成为外资进入日本的一道屏障。因此,中国企业在投资日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事前调查,分析和评估相关风险,同时做好过程管理,控制风险。

3.7.3 未来投资合作趋势

日本经济发达,生产效率、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相对比较高。尽管如此,日本一些有识之士仍然认为,日本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程度相比还比较低,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影响海外对日投资的因素。据相关统计,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约为3%,与美国的约14%、英国的约45%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为改变这种状况,吸引更多的海外对日投资,提出了扩大招商引资的经济战略,以进一步激活日本国内经济。[16]

同时,日本正在研究和制定相关对策,决定加大企业并购力度、扩大区域直接投资、简化海外对日投资审批手续、放宽外资管制和进行税制改革等。

日本政府2012年6月22日在对日投资促进会议上提出,计划2020年吸引海外对日直接投资35万亿日元(约合4 354亿美元),为2011年实际吸引海外直接投资额的两倍。2011年,外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余额为17.5万亿日元(约合2 177亿美元)。根据日本政府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年均新增1.9万亿日元(约合236.36亿美元)的对日直接投资;此外,外国企业雇用的日本国内就业人数也将从2006年的大约75万人增至2020年的200万人。2012年5月7日起,日本法务省开始实施海外高级人才优惠制度。这个制度的特点是给学历、职历、收入等评估标准分别制定积分,申请的外国人每达到一项标准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后则会被授予高级人才称号。高级人才可以享受到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优待,比如可以举家搬迁到日本、配偶就业得到帮助等。[17]

日本政府2012年夏起在海内外举行多场针对外国企业的推广会,宣传其推动震后重建的“复兴特区”优惠政策和灾区投资环境等,以吸引外国企业在新能源、医疗等领域对日本进行投资。提出了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提高日本产业竞争力、把日本打造成外资在亚洲的投资基地等目标。

目前中国企业赴日投资的规模远不及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前者仅为后者的0.6%左右。最新的资料表明,自2011年以来,中国凭借37起并购案在对日并购国家排名中占据首位。由此可见中国对日投资的巨大增长空间。[18]历史来看,欧美企业一直是投资,特别是并购日本企业的主力军。然而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逐渐上升成为并购日本企业的主角之一。中国企业对日收购在过去20年间由中小濒危企业、非制造企业,逐步转向经营稳定的制造业企业,甚至在最近两年出现了收购日本NEC电脑、三洋电器白电业务以及声望服装等大中型企业的案例。

近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对日投资虽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其中也有失败的教训,并且失败的教训多数都很沉重。[19]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前期调研不够充分,过于信任日方企业,导致风险加大,忽视日本的工会力量,对两国企业,员工造成伤害。另外,简单地认为出钱投资就能够轻易获取日方技术,而忽略了日本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感情,导致员工不配合等问题。而获取技术后不重视技术和岗位流程培训,简单地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内,忽视日本企业长期形成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和生产模式,导致即使拥有图纸却生产不出合格产品的尴尬局面,最后又不得不返回日本生产,同时要求日方培训中方员工。另外,在产业链转移,供应商更替,销售渠道转移等方面,也不够重视日本长期形成的企业系列,中小企业配套等独特模式。日本一些行业协会具有半官方性质,制定的各类规章,标准和指南等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多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业内企业应该遵守,否则会被协会排斥,被同行和上下游企业排斥。

另外,除了双方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政治因素外,非政治因素亦为中国企业走进日本的掣肘之一。日本国内对于中国企业的收购亦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声音与心态,甚至日本一些媒体开始谓之以“中国威胁论”。渲染中国投资是单纯的暴发户行为,不够负责。甚至污蔑中国投资是窃取技术,破坏日本的环境等等。

日本在吸收外资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首先,日本企业所得税较高,本土公司实际税率为37%,大型跨国公司实际税率为38%,而中国本土公司及跨国公司的实际税率都在22%左右。较高的企业税成为外资进入日本的一道屏障。其次,日本对并购程序规定较为繁琐,对外资态度较为保守,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强,《外汇及外国贸易法》较多地强调国家安全以至于阻碍外资进入。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海外投资的脚步,如联想收购NEC、海尔收购三洋、苏宁收购Laox,中国企业应继续密切关注日方投资制度。

中国企业在并购日本企业之前,通常会想当然地用中国思维、中国逻辑、中国方式去考虑整合日本企业。而日本的市场特征与中国完全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各有差异。当然这不局限于日本,投资欧美和其他国家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因此一些基于中国企业在国内的成功经验,在国外并不一定成功。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历史还比较短,经验不足。一些经验对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国家而言,相对有效,但是对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往往适得其反。另外在语言沟通,管理模式和适应发达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降低成本方面,去掉中间商,生产转移到中国,往往容易想到,却难以操作;在放弃传统流通渠道,会遭到综合商社等的阻挠;放弃年功序列工资制,改用绩效考核制等,看似简单直接,引起的冲突却难以估量。

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成熟的日本市场与成长中的中国市场差异巨大。比如消费者的喜好不同,导致消费习惯、品牌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日本市场成熟,消费者对产品要求极高,对质量极为挑剔,欧美产品有时都难以满足。而长期的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和其他历史原因,导致日本普通消费者的自豪感发展到极端的自大行为,认为日本任何产品都是世界最好,自主排斥外来产品。使得同类国外产品只能通过低价手段进行销售,影响了外资企业的利润。而市场差异影响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链条整合,导致企业经营难以达到规模效应。

因此,中国企业在投资日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事前调查,分析和评估相关风险,同时做好过程管理,控制风险。企业应该利用保险,担保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的相关制度,保障自身利益,规避风险。另外,要注意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议会,行业协会,商会的关系,妥善处理与工会,地方政府,当地居民的关系。遵守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更要懂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与执法机构打交道等等。更要积极与所在地区的中国使馆,领事馆及中资企业协会等保持联系。

尽管2010年中国企业对日并购在数量上居于各国之首,但中国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仅为2.1亿美元,在对日直接投资额国家排名中位居第八位,占比仅为2.1%,远低于英国32%、美国20%、德国15%,新加坡11%,法国8%等。2010年中国对日直接投资额较前一年增长高达302%,但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中占比仅为0.49%。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增长空间巨大。在金融危机与本国经济长期低迷双重夹击之下,日本企业希望引入中国股东,吸纳中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日益迫切。中国企业对日并购展现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中日两大经济体在贸易领域的合作,以及产业分工的垂直整合方面,存在理想的优势互补效应: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优势集中在工业、数字化生产与制造、服务业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等领域,与中国依赖规模经济,人力成本优势,迫切希望提升制造附加值的需求完全互补。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以机床、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为主,从中国进口的以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农产品、日用家电产品等为主。事实上,这种互补性早已为中日两国企业所认同,过去十年日本在华企业数量增加了三倍,日本前1 000家大企业在中国均设有生产与销售基地,而中国企业则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并购,实现在品牌、技术及管理经验方面的资源整合。

中日企业间的并购及资源整合案例呈现出极强的互补性,为中日企业双方构筑“日本品牌+中国制造+全球市场”模式,提供了可能。同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的加速,亚洲一体化的日益显现,也为中日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在未来5-10年内,宏观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对日本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其中,服务业、商业、软件、机械、电子等产业将是中国对日投资的重点领域。[20]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具备十分优越的投资环境。

然而,投资具有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日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应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对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

如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虽然具有较好的前景,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中国企业能否在对日投资中,成功利用日本的投资环境,构筑中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在并购后能否消化其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完成技术寻求的原定计划,都是今后投资成功的关键。展望未来,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仍应保持乐观,主要依据包括自贸区的建设可望全面推进、金融领域合作将稳步扩大、节能环保合作可望逐渐提升等。

【注释】

[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2年7月5日。

[2]http://world. people. com. cn/GB/57507/16892920.htm l.

[3]日华尔街日报-日本财务省:地方经济出现改善迹象,2013年01月30日。http://www. cn.wsj. com/gb/20130130/bas150417.asp.

[4]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2年版)》。http://fec.mofcom.gov. cn/gbzn/gobiezhinan. shtm l.

[5]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http://gpj.mofcom.gov. cn/aarticle/d/cw/201204/20120408072241.htm l.

[6]吴月刚.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2期.

[7]日本对外商投资范围和出资比例的限制。http://insurance.hexun. com/2008-05-20/106109529. htm l.

[8]冯武勇,日本计划加倍吸引海外对日投资。http://www. cnstock. com/index/gdxw/201206/2096541.htm.

[9]参见段洁琦《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战略研究》。

[10]吉田均,吕超.日本研究,2006年03期.

[11]江瑞平,于潇潇.日本学刊,2012年05期.

[12]《2012年中国对日投资增47.8%》,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1月24日。http://japan. people. com. cn/35463/8105700.htm l.

[13]日本对华投资逆势增长上半年同比增近17%,2012年09月07日。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2-09/07/c_123682664.htm.

[14]中日韩就投资协定达成协议,日本经济新闻,2012年3月23日。

[15]中日韩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2年11月21日。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举行,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3年3月28日。http://www. mofcom.gov. cn/article/ae/ai/201303/20130300070883. shtm l.

[16]鲍显铭.日本逐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华股财经.经济日报,2008年08月04日。

[17]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日本部分。http://gpj.mofcom.gov. cn.

[18]孙楠.赴日投资:良田亦须精耕细作. 2012年04月20日. http://finance.eastmoney. com/news/1365,20120420201771065.htm l.

[19]金柏松.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部.财富智慧,2004年08期.

[20]滕晓萌.五大领域对日投资将高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2月0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