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地区内部投资情况(外商投资环境)

日本地区内部投资情况(外商投资环境)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地区内部投资情况_日本商务环境3.1.6 日本地区内部投资情况3.1.6.1 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日本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第六位。此外,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债权国。此外,日本政府还改善了与外国人入境和居住相关的制度。近年日本股价、地价均处低位,工资水平也呈下行趋势,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外企的投资成本。这样为外资进入日本,以及外企扩大再投资提供了比以往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3.1.6 日本地区内部投资情况(外商投资环境)

3.1.6.1 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日本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第六位。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建立起非常完备的法律制度,政局比较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推进了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国际化。2005年6月制定了新的公司法,设立公司更加容易(撤销了最低资本金制度),公司经营更灵活,还可实行灵活的并购方式,这些都为外国企业投资日本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日本正在研究将公司的法人税逐步降低,这对来日本投资的外国企业是个利好消息。具体的优势为:

1.强大的经济实力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1年,按照国际汇率标准计算,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84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债权国。高度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国内资本积累雄厚、产业基础设施完备,国民购买力充足,市场容量较大,且高度成熟。[4]

2.巨大的市场需求

日本市场规模大,每年商品零售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许多中低档商品都依靠国外进口,特别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医疗、健康、护理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外,约690万人的“团块世代”(指在1947-1949年之间的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从2007年起陆续进入退休年龄,这些人拥有约1.1万亿美元金融资产,加上每年近1.4万亿美元的退休金,其潜在的市场消费能力不容忽视。[5]

3.日本对外企的优惠政策

日本为吸引外国投资者对日直接投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外资提供便利:

a.日本《促进进口和对日投资法》规定,外资在日本政府认定的特定对内投资行业,即包括制造业、批发业、零售流通业、服务业等151个行业内投资,且出资比例超过1/3者,日本政府提供优惠税率和债务担保。外资企业成立5年内所欠税款可延长到7年缴纳;

b.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为外国投资者在设厂、设备投资、研究开发、企业并购等方面提供融资;

c.各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制定地方性法规,给予外资减免事业税、固定资产税、不动产取得税,并给予资金补贴帮助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筹备活动,对购置厂房建筑物、设备投资,流动资金等提供融资;

d.日本中小企业与特定外资企业有一定金额以上的商品和劳务交易时,经当地政府确认,可获得信用保证协会的信用担保,获得2.35亿日元以内的贷款额度。

4.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及稳定高效的就业模式。

战后日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水平也很高。同时,日本在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方面成绩斐然。至今为止,日本的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仍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大企业具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中小企业的配套功能强劲,产业聚集程度高。日本的制造业具有按定制生产、高精度加工、完整配套、快速交货的特点。同时其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也很出色。

为了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日本政府自2001年10月开始实施“养老金固定缴款计划”;修改劳动标准法,允许不同工作方式的存在,该法律于2004年1月生效。日本的就业形态由原来的终身雇佣制逐步向弹性就业体制转变,改善了外资企业在日本的员工招聘环境。

此外,日本政府还改善了与外国人入境和居住相关的制度。扩大工程技术人员相互认证的范围;降低对外资企业的管理者及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居住身份的要求;鼓励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日工作,将毕业后在日本的居住时间延长到180天。

5.投资环境改善,投资机会增多

1994年日本政府开始放松对于日本企业增发和回购股票方面的限制;1999年降低企业股票交换标准,日本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如果有2/3多数的股东同意,允许进行强制性股票交换。同年,出台了与解除交叉持股关系相关的新规定。以上各种改革促进了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减少。1990-2002年期间相互持股率连续下降,2002年度,日本企业间的相互持股率为7.4%,比1990年下降10.6个百分点。日本企业间相互持股率的降低,有利于外资企业通过并购进入日本市场。

近年日本股价、地价均处低位,工资水平也呈下行趋势,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外企的投资成本。日元对美元汇率明显下降,2012年底安倍内阁成立以来,主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日元对美元汇率一直大幅度贬值,加上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利率政策,都有利于外企在日筹措资金。

另外在大环境影响下,许多日本企业经营实力下降,意识到与外资联合的需要。这给外企提供了一个打入日本市场、实行强强联合,获取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的良机。主客观因素促成多项大规模并购项目,如日产与雷诺、马自达与福特等。

日本企业实力下降还有利于缓和市场竞争,便于外企扬长避短、占领市场。例如在零售行业有法国家乐福和美国Costco公司的案例;在通信行业有英国不列颠通信公司和美国AT&T对日本TELECOM的出资等大型项目。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当前外资对日本最为青睐的行业主要有:住宅、信息通讯、能源、环境、医疗福利、流通、国际交流、人才培训、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6.日本部分放宽限制,对风险企业进行支持

鉴于外资对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对吸引外资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放松政府管制的措施。1995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放松政府管制的三年计划,决定在1998年前的三年内放松1 192项政府管制。此后,日本政府多次修改了《推进规制放松计划》,到1997年,共计放松规制政府管制2 823项。这样为外资进入日本,以及外企扩大再投资提供了比以往更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日本相继出台一系列放宽政府管制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准入。

当前,日本的改善市场准入措施主要体现在非制造业领域,如电力、通信、金融、零售业等。这些举措既为外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利于削减各项费用,间接改善了日本的投资环境。

另外,以中小企业为主,日本政府对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风险企业提供支援,给予经营资源的确保,例如资金和技术等。同时,政府还从税收方面给予支援,引进了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优惠的安吉尔税制。

3.1.6.2 日本投资环境劣势分析

虽然日本是一个规模很大、相对成熟的市场,同时日本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但对于进入日本市场的企业而言,还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受日本投资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影响,日本市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打入的市场之一,就连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跨国企业也不得不三思而行,发展中国家企业更感到举步维艰。根据经济产业省贸易经济协力局贸易振兴课发布的“对日直接投资外企意识调查报告书”,外资在日本市场经营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从高往低依次排列分别是:1)商业成本高;2)顾客对商品的要求过高;3)难以吸引优秀人才;4)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与特殊性;5)政府管制严格;6)行政手续复杂;7)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

这项调查始于1995年,每年进行一次,至今外资遇到的主要困难依然包括市场封闭、运营成本高、并购日本企业难度大、优惠政策少、融资难、对外企来日资格限制较严等,投资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文化政治基本国情因素外,日本投资环境的劣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投资运营成本仍属世界最高水平

运营成本过高依然是影响外商在日投资的首要因素。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测算,在日本投资成本约为法国的11倍、美国的7倍、德国的5倍、英国的4倍。以东京为例,设立企业的整体成本接近欧美城市的4倍。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在日本的商业成本主要包含在日雇用员工工资及相关费用、不动产费用、税金、物流成本、设备费、通信费以及公共费用、各项租金、能源费以及其他各种相关费用,多居世界前列。其中尤以企业所得税率高(约为42%左右);劳动力缺乏、价格高(普通工人月收入相当于中国的10倍以上)为最甚。以工业用地购入价格比较,横滨约为纽约的3-50倍,为伦敦的5-8倍,约为北京的20-23倍;以物流价格相比较,横滨的汽油价格、轻油价格和集装箱(40 ft)运输价格均为世界之首。

土地政策复杂。工业用地价格高昂,办公场所和住宅保证金等费用也比较高。日本对于土地用途有《国土利用计划法》、《都市计划法》等多种法律进行重重限制。即使已经批准土地用于商业目的,也需要按规定进行多次开发许可申请,影响外企选择业务用地的事前决策、开发计划制定、成本核算。此外,与投资相关的各类服务项目收费也十分昂贵。外商反映,日本法务、会计等专门服务行业设有“行政书士”、“司法书士”、“社会保险劳务士”等多种与国际不接轨的资格制度,外企相关事务必须委托或聘用相应的专业人员,这一方面使得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资企业的实际操作难度。

2.优惠政策少,行政审批复杂

为吸引外资,日本虽然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仅限于放宽原有限制条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优惠条件相差较大。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0年调查显示,在促进外商来日投资的因素中,优惠政策仅排在第12位。

另外行政手续复杂、限制性政策较多。外商普遍反映申请设立公司所需时间冗长、提交资料过多。目前除部分限制性行业(如农林水产业、矿业、国防产业等)外,外商在日设立一般公司,汇款投资后再向日本银行备案即可,已较前简化,但对化学品、医药用品、食品等三行业的审批仍较严格。但是并购日本企业面临困难仍然较大。长久以来,外资并购日本企业不具有普遍性,一方面是日本企业组织制度与国际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差异导致日本企业职工对外来并购者产生的抵触情绪,同时,日本政府的某些限制和政策导向也使得并购日本企业困难重重。

3.对外企人员来日限制严格,难以确保人才优势

日本签证审查非常严格,对外资企业,要求必须雇用日本全职雇员才向外方人员发放签证,对于外方派遣来日的技术人员,要求具有大学毕业以上学历并有10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在外企企业内部调动,则要求调动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这些条件比欧美、东亚各国都严格得多,常遭外资企业人士诟病。与此同时,日本的封闭性也导致外来管理人员中,既懂日语又懂国情的少之又少。正是基于此,多数外资企业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经理层人员。

另外,跨国公司在日本最为缺失的人才分别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语言人才。在日本,最优秀的人才以及“真正懂得”日本国情与市场的人往往受惠于终身雇佣,进入大公司并在公司持续工作到退休。结果,新公司要想招聘优秀的,年富力强的中年经理人极为困难。

4.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不够

日本原有一套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企业组织制度,影响外资企业对日企业的并购。前面提到,日本企业的管理体系奉行“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即根据工龄时间决定员工的薪酬,且员工拥有终身雇佣的保障。这种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却弱化了激励机制,使日本成为“对能力不给予经济性评价的社会”。虽然泡沫危机之后,日本企业着力于改变激励机制,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但整体收效甚微。

此外,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缺陷,公司内部缺乏对决策者的监督,如不进一步改革,也会影响外商的投资。显然,外国企业增加对日直接投资,将推动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有利于日本建立具有竞争力的雇佣制度和企业关系,从而构建“新的日本经营模式”。为了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在日本的技术研发和投资,日本必须抓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战略。

5.融资难等金融方面的因素

汇率变动、原料及零部件采购、资金筹集等均制约着外资进入日本。日元汇率频繁波动对外商的影响不言而喻。从2007年7月起至2012年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大幅攀升了近30%,随着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逐步增长,直接推升了对日投资成本,国内投资者承受的日元升值汇率风险巨大。[6]关于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日本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若在日本国内采购,则可能受“企业系列”观念的影响,难以获得优惠价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日本商业银行放贷原则为抵押贷款,对于投资日本的中国企业来讲,没有有形财产作担保很难从银行借到钱。在筹资方面,日本金融机构惜贷问题严重,导致外企在日筹资难度增加。在日发行股票所有的文件都需以日文书写,并依日本的会计标准制作,又缺乏律师、会计师的代理机制,也使外企颇感筹资不易。

6.日本市场的特殊性问题

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与特殊性对于大多数外资企业而言是隐形壁垒。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主要体现于日本财团对日本经济与商业的高达70%以上的控制,基于此日本公司的合作交易首选同一财团所属的内部企业,否则将步履维艰。此外日本企业注重交易伙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为外资参与交易设置了障碍

很多合作优先发生于财团内部、商社内部各企业之间,这种内部交易不仅频繁,而且交易额在其总交易额中占有重要地位。即使是现在,日本各财团依然控制了日本经济的70%以上的比重,这使得外资的参与变得异常艰难。另外为数不多的若干交易对象之间结成某种固定的关系。

在日本,较之契约关系,靠个人信誉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日本是一种非契约化社会,很多商业交易并没有制定约束力很强的合同。这种情况与重视契约、视契约为一切的欧美国家大不相同。即使是有合同的存在,日本人也不愿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很多选择私了。

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中,私下协商和层层汇报是企业运营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内部机制。私下协商的核心是力争避开对某种议案进行正式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对立,比如通过私下的个别交谈,使准备提出的议案事先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协商并达成某种共识,寻求一种能使当事者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在日本企业看来,实行这种制度,具有下情上达的优点,能增强下级人员对企业运营的参与意识。在欧美国家看来,这正是日本交易关系的封闭性与特殊性的集中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