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溢出与生产率收敛

技术溢出与生产率收敛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效率增进是中国农业在长期内保持产出增长,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持国际竞争力,化解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的根本解决之道。整体而言,开放环境下的技术流动对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在下一部分当中,我们将总结中国农业近年来的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开放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

效率增进是中国农业在长期内保持产出增长,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持国际竞争力,化解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的根本解决之道。因而研究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迁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章将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总结其过往规律,预测其未来走向。

相对于开放给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开放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更为间接也更为微妙:一方面,与开放环境相伴随的FDI或国际贸易都会出现技术溢出,使得先进地区的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贸易和投资,开放本身也会加强不同地区间的沟通,从而加速技术在地区间的传播速度。

开放本身难以直接衡量,不过FDI和贸易规模都很容易观测。因而与FDI和国际贸易相伴随的技术溢出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在经典的内生增长模型(Romer,1990;Aghion & Howitt,1992)当中,跨国的技术溢出在落后国家的追赶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实证研究当中,技术溢出各渠道的存在性也得到了多方验证。

比如Eaton & Kortum(2001,2002)指出,进口使得一国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独有的生产要素或技术,扩展了生产可能性前沿,因而有助于其生产率的进步。通过生产中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参与出口同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Clerides et al.,1998),这种效应甚至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出现。Bernard & Jensen(1999)估计,出口带来的“干中学”效应使得在美国,平均而言,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比非出口企业高0.8个百分点。参与出口还可能会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由相对较小的国内市场变成广阔的世界市场,这会导致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增加,同时也拓宽了企业的增长空间,在更大市场中活动的企业将会拥有更强的创新激励和创新能力,因而也会有更高的生产率增长速度(Desmet & Parents,2010)。

相比贸易,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人所关注,也更为复杂。它可能是源于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分支机构转移的先进技术(Markusen,2002)、提供的高质量投入品(Rodriguez-Clare,1996),也可能是源于本地企业在与跨国公司接触中的自我学习(Fosfuri et al.,2001)。在全球化导致资本和技术在国际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这种技术溢出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即使对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而言,它也在整体的经济生产率增长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Keller & Yeaple(2009)就发现,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大约有11%是由FDI技术溢出所带来的。

自然,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与很多因素相关,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状况(Xu,2000)、自身研发水平(Keller,2004)、金融市场效率(Alfaro et al.,2004),甚至产业自身的特征(Yang et al.,2009)都与其息息相关,而东道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也被认为对此具有显著影响(Holmes & Schmitz,2001)。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也发现,经济开放程度是中国不同地区在吸收技术外溢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赖明勇等,2005)。

正因为此,开放对生产率的影响也并非是无差异的。开放的环境可能会强化或削弱某些因素对技术或效率的影响,放大或缩小这种因素差异所带来的农业技术或效率差异。比如,假设不同地区间在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再给定不同要素禀赋地区对同样技术的不同适应能力,那么,与技术先进地区要素禀赋更为相似的地区就更能够利用开放的环境提升自身的生产率。

开放还可以从更深入的角度来影响生产率。很多研究都将生产率的进步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维度之上:表示技术前沿进步的技术变化(Technical Change,TC)和表征技术利用率变化的技术效率进步(Technical Efficiency Progress,TE)。从宏观视角观察到的生产率进步,可能是源于技术前沿的进步: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新的要素被投入生产当中;可能是源于原有技术利用范围的扩大、利用效率的提高;也可能是两者的综合。而开放可能会同时从这两方面对生产率进步造成影响。

开放意味着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增加。通过这种沟通,新的技术、新的组织管理方式的使用将成为可能。对农业而言,更多的沟通机会和来自外界的信息也有助于突破农业生产技术开发者和利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从而有利于较先进的技术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赵绪福(1996)通过对贫困山区农户杂交玉米技术采纳情况的分析指出,越是偏僻的地区,人们学习机会越少,也就越不容易采纳新技术。而开放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学习机会的增加和新技术采纳可能性的提高。孔祥智等(2004)对农户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发现,赶集频率的提高增加了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可能性。这个结果同样强调了与外界的交流在技术前沿进步上的重要性。开放带来的交流增加同样也有助于生产者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潜力,因而会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比如李谷成等(2008)就发现,信息资源可得性的增强有助于农户效率的提高。

整体而言,开放环境下的技术流动对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它容许并鼓励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强化了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影响,因而开放应当会加强地区间生产率的收敛趋势(Madsen,2007)。而中国在技术和生产率水平上较发达国家尚有不小差距,因而开放虽然加大了市场波动、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激烈的竞争,但它很有可能也会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从而有助于国内各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这种效应在农业上也是显著的,那开放就可能会有助于中国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下一部分当中,我们将总结中国农业近年来的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开放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