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领导科学是历史上领导活动及其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互相渗透、融合的产物。因此,这些对领导活动的研究还不能形成专门的科学。可见,领导科学的产生决不是个别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向领导科学提出了要求。这为科学领导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手段。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科学是历史上领导活动及其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互相渗透、融合的产物。

(一)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人类的领导活动自古就存在着。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活动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一些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对领导活动做过许多研究,写下了很多著作,为现代领导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例如,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著名的军事领导学著作。由于“兵书不止是言兵”的缘故,因此,它至今还受到各类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近几十年来,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把《孙子兵法》引入了国家战略的制定和企业管理的实施当中。美国制定了所谓“孙子核战略”,日本则把它列为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根据孔子言论编录的《论语》可称为一部关于政治领导的学术著作,它的价值和深远影响已昭示于历史。在中国古代,历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此外,在《周礼》、《墨子》等古代文献中,也包含有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原则。我们从《周礼》对各级官员的分工、职责的规定中,已可窥见现代组织的蓝图。《尚书》、《史记》、《资治通鉴》等,都不同程度地对古代统治经验做过总结。尤其是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政治学教科书,所载史实涵盖上下几千年,内容丰富、纲目清晰,其中有许多关于“领导”方面的论述,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和政府官员所必读。在国外,对领导问题的研究自古就不乏其人。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思想,他们都从一定的阶级立场出发,对人类社会的领导行为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社会领导体制、领导结构等问题做了研究和论述,但他们或不能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或受社会阶级的局限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这些对领导活动的研究还不能形成专门的科学。

如前所述,领导活动自古有之,但对人类领导活动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社会的需要是这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信息巨量、因素众多、变化迅速。领导这样的社会活动,不能仅凭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必须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于是,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领导活动及其规律,就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可见,领导科学的产生决不是个别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领导科学的产生,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现代化大生产向领导科学提出了要求。

在小生产条件下,规模狭小、技术落后、联系不广、变化迟缓,与此相适应的领导方式主要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但最基本的还是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到了近代,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领导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化大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大科学、大企业、大工程(简称“三大”)。所谓大科学(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普赖斯首先提出来的),就是指不仅规模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而且可以获得较广泛的知识,解决涉及国计民生或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通常又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需要大型技术装备和精密仪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如高能物理;采用多学科定向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如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围绕大型科研项目进行多学科的协同配合研究,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所谓大企业,就是由市场规划、研究开发、生产储运、营销维修等各部门,以及主体工厂和若干分厂组成的规模庞大的生产经营系统,人员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有的还有若干分支机构遍及全国以至世界各地。还有一种由若干大型企业联合组成的企业集团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经济王国”,它们有的还有一套自己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日本三菱集团公司等均属此类。我国国企改革的强强联合也正是朝此方向发展。所谓大工程,就是指各种大型的水利、电力、铁路、桥梁等工程项目,有的不仅在国内跨越数省,有的甚至跨国、跨洲,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若干行业单位联合分工承办才能完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类大工程项目屡见不鲜,诸如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京九铁路等均属此类。和小生产相比,“三大”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大、投资多、结构复杂、信息膨胀、因素众多等,要想领导好这类“三大”项目,只靠传统的形式和方法,单凭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把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切相关因素密切配合起来,协同动作才行,这套理论方法就是领导科学。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向领导科学提出了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技术革命和现代物理学革命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由此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一方面,各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种学科彼此渗透,相互连接,高度综合,不断开辟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产生了许多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交叉科学。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各个领域无不深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生物科学、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网络系统的发展,产生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新兴学科。这为科学领导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手段。电子计算机及智能机器系统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参数,根据数学模型进行社会经济运行的“模拟实验”。又如,现代军事指挥上的战争模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战争中的复杂因素,从而获得战略战术上的最佳方案的。所有这些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都对领导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科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条件

领导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出现和蓬勃发展,除了有历史背景外,还有现实的条件和原因。

第一,推进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斯大林也认为,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以后,才会产生。当前,我们面临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历史性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新时期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对任何重大问题的决策,不能再停留在仅凭领导者个人经验和意志办事的传统方法和水平上,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的论证,力求减少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建设,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体系,从而使我们的领导工作科学化,开创领导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领导人才的需要。

列宁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假如没有几位富有天才(而天才人物不是成千成百地产生出来的)、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这里,列宁强调了领导人才在阶级斗争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指出,除了“富有天才”外,“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是领导人才的后天条件,而领导科学在培养领导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速发展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特别是在于领导人才。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关系到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能不能兴旺发达、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邓小平历来把这个问题作为事关大局的战略问题来对待。他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择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的许多老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比较高的素质,他们有效地运用了领导的职能,讲究领导方法,有一定的领导艺术。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经验丰富的老干部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新的经济、科技知识,做一名新时代的领导者,还需要具备领导科学的知识,学习领导科学理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已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是按照选拔干部的“四化”方针选拔上来的,这些同志年富力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他们敢闯,有开拓进取精神。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领导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一个现代领导者,必须能够充分而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领导的实质和领导者的本质;要懂得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必要性,懂得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要有知人善任的原则和方法;还要有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等。要具备这么多知识,就必须学习领导科学。而且,为了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迫切需要知识更新、领导方式更新,迅速成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内行,他们殷切盼望有一门属于领导者自己的专业和学问。于是,领导科学就成了培养现代领导者的必修课。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市场经济首先表现为对经济发展具有加速作用,它将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化。就其基本的方面来说,它要求更多地按价值规律办事,按国际惯例办事。要求从行政指令性经济变为需求主导型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很强,竞争出效率。发展市场经济,可以带来资源的大范围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促使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活跃于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求得发展壮大;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不断优化,促进经济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提高经济的外向型程度;可以使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价值法则紧密结合起来。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各级领导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有学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才能尽快适应新形势,并在市场经济这个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上充分展示现代领导者的风采。市场经济需要科学领导和发展领导科学理论。

第四,重视科学、尊重知识、讲究实际效率的社会环境是领导科学蓬勃兴起的政治基础。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过去指导思想上“左”的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拨正了中国巨轮的航向,使之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的航道上来,我国开始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在科学研究方面,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执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这就为总结领导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创立新的领导科学理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自由民主的气氛。

第五,近些年来国际国内迅速兴起的一些相关学科也为领导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这些相关学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科学。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撰写、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并逐步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管理科学,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科研管理等,创立了一系列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翻译、写作了许多管理学著作,其中很多都涉及对领导者和领导行为的科学研究。于是,领导科学在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建立起来。

(2)政治学在我国的恢复与迅速发展,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政治学对国家、阶级、政党、政府等问题的研究,又为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机构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决策科学和预测科学的兴起,为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能力,促使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减少领导工作的失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心理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社会学把个人放在社会环境中加以研究。这些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领导者了解人的动机、需求,为领导者任用干部、调动下属积极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对团体动力、组织理论、权力和冲突等问题的研究,则又为领导者科学地设计组织机构、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研究成果。

(5)人才学。人才学对人才的成长规律、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流动与培养,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改进领导班子结构、干部的培养与选拔、人才的使用与流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领导科学的建立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领导与被领导、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领导学的原理、原则、战略、策略和方法等。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思想,特别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同时也创造了一整套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理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