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翔农村建校始末

南翔农村建校始末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翔农村建校始末张昌革[1]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嘉定区南翔乡村建立了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创办时名为私立南翔义务职业学校,1951年改名为私立南翔初级技术学校,1953年由江苏省接管,改名江苏省南翔农业学校。至此,南翔农校走完了自1949年至1955年共6年的办学历程。

南翔农村建校始末

张昌革[1]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嘉定区南翔乡村(当时属江苏省)建立了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创办时名为私立南翔义务职业学校,1951年改名为私立南翔初级技术学校,1953年由江苏省接管,改名江苏省南翔农业学校。1954年,全省农校进行调整,南翔农校改为普通中学,定名嘉定县南翔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改为嘉定县第二中学,并发展为完全中学。从起始至结尾,我参与了办学的全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如何管理好一所职业学校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农校的思想基础

我1927年出生在嘉定西乡(现属外冈镇)的一个教师家庭,祖父和父亲都终生从教。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自小与农民子女朝夕相处,对旧中国贫苦农民饥寒交迫的境况耳濡目染,深有感触。后来,父亲在教会学校执教,子女可以免缴学费,我就一直随父亲上学,直至1947年大学毕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出于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使家乡能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愿望,我进的是农学院,但对我最有影响的是我所选修的农村社会学方面的课程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理论使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在我脑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家庭的熏陶使我逐步懂得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一支点燃的烛火,随时出现在需要的地方。但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发动内战,要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只能是痴心梦想。于是大学一毕业,我就作了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选择:上讲台,当教师,家乡需要我,我就为家乡服务。

工作的第一年,我在江苏省立黄渡乡村师范(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安亭师范)任农村经济与合作等学科的教师。这所学校是抗战前陶行知师范教育下乡运动的产物。按照陶行知的主张,乡村教师负有改造农村、建设农村的使命,除了教育好农民子女外,适应该组织成人夜校,开展扫盲等活动,这正好与梁漱溟、晏阳初的思想是异曲同工。在工作期间,我也开始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所接触。毕竟师范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我这段从事师范教育的经历,使我日后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二、建立农校的短暂经过

1948年下半年,我由黄渡老师介绍去南翔的私立怀少教育院,帮助该院在小学的基础上创办初中部。这所学校是由朱苏吾等几位棉纺业实业家主办,接受社会捐资和慈善机构救济的义务学校,所有学生均免缴学费,部分家境特困的学生由院方供给食宿和衣被。我到职后即与院方商定:为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能早日自立谋生,初中班自初二起开设职业技术课程。1949年上海解放,院方鉴于经费拮据,决定停办初中部。面对这些孤苦伶仃的孩子,我和许多同事朴素阶级感悟油然而生。为使他们免遭失学之苦,我便带动了六位志同道合的教师,在县、镇党政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无偿借用抗战前办过考试义务小学的李氏宗祠创办私立南翔义务职业学校。学校设立农业、财政、纺织三科,采取文化按班上课,专业课按科组合的办法(纺织科于1950年因南翔华丰、翔丰等纱厂均移地外迁,缺乏实习工厂而停办,学生改选其他两科),除让“怀少”学生能进初二继续求学外,还托收一年级和预科(相当于小学六年级)新生,并坚持对学生不收学费,对其提供食宿,以便使一些贫穷子弟得以接受教育并初具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学校创建伊始,校舍设备十分简陋,师生生活异常艰苦,但因办学方向对头,学生毕业后均能适应社会需要或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因此这所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1年起,苏南行署教育处就对全体学生提供甲等助学金。1953年,学校改为公立,成为江苏省南翔农业学校,财政科师生转入扬州财政学校。1954年后,江苏省全省农校进行调整整顿,着重发展苏北地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我校改为普通中学,原有农科师生分别陆续转入苏州、宜兴、南通、句容等农校和南京技校。1956年,我校成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嘉定县第二中学。至此,南翔农校走完了自1949年至1955年共6年的办学历程。

三、建立农校的几点体会

回顾这短短的6年里,工作中颇多成败得失,使自己深有体会。

一是赤手空拳创办学校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我自己就体会到,如果不是受到先进教育思想的启发,我肯定不会走出城市,立志从教;对面临失学之苦的“怀少”初中生未必能寄予应有的同情,在确定办学方案时也绝无产生举办职业教育这一动机的可能。也许就是在我的影响下,“怀少”的其他6位教职工(有的来自小学部,有的来自幼稚班),尽管并无因初中部停办而面临失业之危,均自愿并积极参加举办义务职校的行列。

二是创业人员必须具有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私立南翔义务职校在李氏宗祠办学条件差,尽管地方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并惠予赞助,但因所有学生一律免缴学费,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师生生活十分艰苦,学校所处困境可想而知,是所有的创业人员带头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并在师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才使学校顺利地渡过了初创期的难关。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支柱。义务职校初创时,由于创办人员的积极活动,竭力推荐,学校具有一支为数不多,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计农科4人、财政科2人、纺织科2人)。随着学生和班级数的不断增加,专业教师显然不足,这也许是以后省农、林两厅决定将南翔农校调整为普通中学的原因之一。

四是学校的教学设施必须不断充实改善。南翔农校在建校过程中虽能注意节省开支,尽量增添必要的教学设备,但始终无力自办农场作为实习场所。1954年,江苏省农林厅派人员专程来嘉定与有关部门协商将马陆农场归属农校,但未能如愿。于是,作为松江专区唯一可能被保留的南翔农校也不得不被列为调整对象。由此可见,实训场所对一所职业学校是至关重要的。

五是作为一所职业学校的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跟上形势发展。南翔义职初创时设农业、财政、纺织三科(一年后纺织科停办),为正常发展,既属中等职业学校,除教育业务由教育部门领导外,专业方面将由农林、财政两个部门领导,这在建国初期是不现实的。因此,1953年农校改为公立时必须将财政科的师生转入属省财政厅领导的扬州财政学校。这一举措既有利于实行双重领导,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当时我如有此认识,定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部分师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上述在创办职业学校期间取得了经验教训,在我今后从事普通教育的漫长过程中始终起着鞭策的作用。

【注释】

[1]作者:嘉定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